湖北麻城市黄金桥开发区顶长岗村63岁的村民冯国祥在干旱的农田里劳作。(作者:皮曙初)
“有库无水,有水无泵,有泵无渠,有渠不通”
以“千湖之省”名播天下的湖北省,境内现存湖泊面积2438.6平方公里,百亩以上水面的湖泊就有500多个,而且长江、汉江穿流而过,三峡水库、丹江口水库也在其境内,水资源非常丰富。湖北省的水利建设投入也一直位居全国全列,仅“十一五”期间湖北水利总投资规模超过500亿元。
然而,相对于年产粮食达460多亿斤的巨大成就,湖北的水利建设投入仍显严重不足。而且,过去水利投入主要用于大江大河防洪设施建设,水利灌溉工程仍然严重落后于现代农业生产的需要,改革开放30年,湖北农业还没有走出“靠天吃饭”的格局。
旱区干群反映,今年旱灾严重,气候变化异常,连续长时间降雨量偏少固然是主因,但是,由于水利建设的相对滞后,农业水利设施蓄水、灌溉能力减弱,有水无法解“干渴”,成为抗旱难、减灾难新的重要因素。
湖北虽有千湖之称,但近些年围湖养鱼、围湖造楼屡禁不止,湖泊面积萎缩、数量锐减,天然的蓄水库功能萎缩;农村塘堰淤塞,多年没有清理,蓄水能力大为减弱,严重影响了自然界和人类应对旱涝灾害的能力。
在湖北的粮食产区,记者看到,目前农业生产中许多灌溉设施都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修建,当时的设计标准本来就很低,只能应对气候正常年份的农业生产用水。而且自农村实行承包责任制后,公共的水利设施多数无人管理,年久失修,损毁严重,功能无法正常发挥,抽、排、蓄都不能满足实际需要。近年来,国家在水利上投入巨资治理大江大河、整险加固大中型水库,还没有顾及到小型农田排灌设施的改造、维护。
黄冈市市长刘雪荣给记者提供了一组数字,黄冈市大中型灌区一共67个,设计灌溉面积431万亩,现在实际有效灌溉面积只有201万亩,只占46.6%;全市大中型渠道7458公里,不能通水的就有3800公里,一半以上的农田水利“血管”阻塞了。
“有库无水,有水无泵,有泵无渠,有渠不通”。这是湖北不少地方抗旱的尴尬。麻城市浮桥河水库修建于1960年,水库刚刚整险加固,但灌渠一直未维修,记者沿渠行走,水渠两岸和过水渡槽到处是裂缝,漏水严重,水从水库一路向灌区流一路漏,流到田间已经成为小股细流。
在旱灾地区,许多地方长江之水、水库堰塘之水由于缺少提灌设施,河、塘内的水没办法抽灌,村民只有望田兴叹。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