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网5月25日消息 今年以来长江中下游遭遇50年来最严重干旱,湖北、湖南、江西、安徽纷纷因缺水告急。谁是这次大旱“罪魁祸首”?大旱当前,舆论聚焦到了长江上游的“解渴之水”三峡水库。
在互联网上,有网民提出“三峡诱发干旱论”,称三峡工程是造成今年长江中下游罕见大旱的罪魁祸首。
针对“三峡诱发干旱论”,气象、地质和水利等领域的一些知名专家和学者表示,目前尚未有证据支撑“三峡诱发长江干旱”论。
长期监测三峡对气候影响状况的湖北省气象局武汉区域气候中心主任刘敏介绍,现在的手段和观测数据还没有依据显示三峡工程引发了长江中下游的旱情。
“本次旱情是一种周期性的气候现象,主要是受到大气环流影响。从监测数据看,大坝建设前建设后对区域气温、湿度的影响也非常微弱。”刘敏说。
据介绍,《长江三峡水利枢纽环境影响报告书》中,对三峡水库形成后的气候问题作了科学分析,基本结论是:三峡建库后,对库区及邻近区域温度、湿度、风和雾的影响范围一般不超过10公里。
刘敏说,受拉尼娜现象影响,西北气流占据主导地位。今年冷空气南下频繁,也压制了暖湿气流北上,一直都难以形成持续性的降水。这也造成了去年11月以来长江中下游大部分地区的降雨偏少。
24日,三峡工程主要设计者、长江水利委员会总工程师、中国工程院院士郑守仁对“三峡诱发干旱论”做出回应。他说:“不能一遇到极端气候就怪罪三峡工程。恰恰相反,若没有三峡工程,长江中下游的干旱程度将会加剧。”
相关新闻
中国南方多省市旱情持续 三峡放水量进一步加大
旱情带来短期影响 农业板块仍是资金最好避风港
洪湖湿地遭70年一遇大旱[组图]
南方多地降雨未能“解渴” 部分地区旱情或加剧
旱情对物价整体影响或有限 助推淡水鱼价格快涨
南方部分地区大旱:塘堰变陆地 湖泊“瘦身”
应对最严重旱情 湖北启动史上最大规模人工增雨
湖北遭遇大旱 50万人饮水难千万亩农田受旱[组图]
湖北今年降水量历史最低 武汉遭遇60年最大旱情
农业部:部分地区旱情仍未缓解 早稻面临缺水威胁
2011年5月21日,武汉,死鱼躺在已经干涸开裂的鱼塘地面。近期湖北多个地区遭受严重干旱,各地纷纷展开抗旱救灾行动。郭新摄
据郑守仁介绍,按照设计,三峡水库在每年长江汛末开始蓄水,并在接下来的枯水期释放存水为长江中下游补水。“今年1月至今,三峡水库释放的来水比长江天然的径流量高,尤其是在下游发生严重旱情时,水库按照每秒8000至1万立方米的流量下泄,至少比天然来水量高出2000立方米以上。”
三峡水利枢纽梯级调度通信中心的三峡水情记录显示,自今年1月至今,三峡水库水位已从最高时的175米消落至24日的152.7米。“在此水位区间,三峡水库原有存水约173亿立方米,现已释放至中下游。”梯调中心副总工程师赵云发介绍说。
据了解,三峡水库5月20日应国家防总要求加大下泄流量后,日均补水约3亿多立方米支持中下游抗旱。目前长江中下游各水文站点水位明显回升。
为支持抗旱,三峡水库此次补水进程将一直持续到6月10日长江汛期到来之前。
荆州市监利县汴河镇是位于长江中游边上的一个小镇,修有水渠从长江引水灌溉农田。三峡增大下泄流量后,全镇抗旱局面得到有效改观。
“水位上升后,抽水机取水变得容易多了。现在长江水位距水渠取水口仅有1米的高度了。如果水位再升高一点,就完全可以不用抽水机灌溉了。”副镇长潘克俭对三峡工程的抗旱功能给予厚望。
潘克俭认为三峡工程利大于弊。“98年长江发生大洪水。当时三峡工程还没修好。荆州汛情告急。三峡修建以后,尤其是去年大洪水,荆州地区防洪形势就变好了。”
面对社会公众的质疑,负责三峡工程运行管理的中国长江三峡集团公司董事长曹广晶24日在接受记者专访时说,自三峡工程蓄水以来,三峡方面一直在采取措施,尽量降低三峡工程对生态方面的影响。
曹广晶说,我们完全可以在有三峡工程这个新的条件下,进行生态设计,构造新的生态系统。
长江中下游旱区“干渴”持续 新华社发
守着大江大湖为何“喊渴”?——长江中下游部分地区大旱调查
往年的四五月份,长江中下游正紧张地防汛。但当前,湖北、江西、湖南等河流、湖泊众多的省份却出现严重旱情。
据气象部门介绍,21日至24日南方地区出现一次降雨过程,长江中下游一些县市旱情有所缓解,但部分地区旱情还在持续。
记者从长江水利委员会获悉,国家防总已召集有关各方,专题研究三峡水库调度工作,提出统筹兼顾防汛抗旱、水力发电与航运安全等需求,决定自5月20日起,三峡水库按日均出库10000立方米每秒左右控泄;自25日至6月10日,日均下泄流量再加大一到两千立方米每秒,以缓解中下游抗旱用水、城乡供水等压力。
湖南旱情持续蔓延洞庭湖创历史同期最低水位在岳阳君山区,一位农民在查看一处土地龟裂、作物枯死的耕地(5月11日摄)。新华社记者 龙弘涛摄
汛期“干渴” 群众叫苦5月下旬,在“千湖之省”湖北的孝昌县花山村,一辆辆消防车正进村送“救命水”。村里老少挑着塑料桶排队接水。花山村党支部书记余春明说:“庄稼、牲畜用水顾不上了,得先保生活用水。好多居民一天全家人就用一盆水洗手,洗了米的水再洗碗,然后再浇地、喂猪,再脏的水也舍不得泼掉。”
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以来,长江中下游地区降水与多年同期相比偏少四至六成,为1961年以来同期最少年份。
在湖北,全省一度有66个县市的雨量为近60年来最少,受旱农田面积达到1800万亩,约占耕地三成,有78万人饮水困难。最近一轮降水过后,全省重旱地区有所减少,旱情有所缓解,但仍有50个县市降雨量为历史同期最少,降水对中稻泡田、插秧增水作用有限。
记者采访看到,在持续干旱面前,湖北昔日的“鱼米之乡”土地龟裂,湖泊水体萎缩,洪湖等主要湖泊水体面积比历史同期少4成左右。过境的长江、汉江持续偏枯。上千座水库低于“死水位”运行。被誉为“中国水塔”的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地丹江口水库,水位降至死水位以下4.3米,创历史新低。
在湖南,4月中旬就有182万亩农田的春耕受到影响,44万多人的生活饮水受到影响。由于今年以来降雨持续异常偏少,位于洞庭湖区腹地的华容县等地,遭受半个多世纪以来罕见的冬春夏连旱,群众饮水和农业生产面临严峻考验,湖区部分稻田裂开,部分早稻枯死绝收。
在江西,尽管进入主汛期已经一个多月,但我国最大淡水湖鄱阳湖的容积仅有7.4亿立方米,为历史同期均值的13%。目前全省中北部30多个县(市、区)出现严重干旱,20多万人口出现饮水困难。
近日,记者来到江西新建县恒湖垦殖场,沿途几十公里的鄱阳湖已全部枯竭,曾经的一湖浩渺清水已变成一片平原。
“这是建场50年以来从未发生过的事。” 恒湖垦殖场副场长李浩元说,水泵已很难在河湖中抽到水。从5月5日起,全场1.3万人的用水一直计划供应。当地居民告诉记者:“我们是守着鄱阳湖在叫渴。”
这张拼版照片显示的是:上图为5月23日拍摄的长江江西九江段水位浮标的位置情况,下图为5月6日拍摄的长江江西九江段水位浮标的位置情况。5月23日,继连续多日持续回升之后,长江中下游干流水位随三峡水库补水量的增加再度上涨。长江水利委员会发布的水文监测数据显示,23日8时,长江中下游的汉口、九江、大通站的水位分别达到了16.84米、10.83米和6.41米,比前一日分别上涨0.25米、0.25米和0.21米。新华社发(胡国林摄)
天灾是主因 人为因素不可忽视守着大江大湖“叫渴”,都是天灾惹的祸?
异常天气现象是造成长江中下游严重干旱的“祸首”。湖北省气象局武汉区域气候中心副主任周月华说,受拉尼娜气候现象(赤道太平洋东中部海面温度持续异常偏冷)的影响,自去年底以来大气环流出现异常。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势力整体偏弱,暖湿气流无法深入到长江中下游地区,造成长江中下游大部分地区降雨偏少。
但一些基层水利干部反映,天灾之外还有不少人为影响因素。
首先是河道湖泊非法挖沙,使河道严重下切,水位下降,沿湖沿江地区取水困难。位于江西新建县的赣西大堤牛头湖电灌站已无法从赣江抽水浇田。无奈之下,当地重新在电灌站边上架设了两条152米长的钢管,延伸到赣江中抽水灌溉。新建县水利局负责人坦言,在赣江中下游一些河段,与2000年比较,河道被深挖了4米多。大量宝贵水源位于中间狭小的深切河道里,远离河岸,无法抽取利用。
另一个人为因素是,一些地方小水电站快速发展,在干旱期间成为抗旱“拦路虎”。在江西、湖北、湖南,许多主要河流及其支流均建有电站,对上游来水进行人为控制。正当干旱季节中下游地区大量用水时,这些电站却大量拦蓄水发电。由于电站管理权归属不同,利益不同,调度困难,制约了抗旱工作。
今年4月份,在江西修河流域,因上游水电站不愿放水,导致下游2万亩早稻田得不到及时灌溉。在上级部门干预下,电厂才开闸放水,但此时已造成农田受旱损失。
第三个人为因素是各地水利设施老化,难以满足抗旱需求。记者在湖北等地旱区看到,目前农业生产中许多灌溉设施都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修建的,设计标准低,损毁严重,功能无法正常发挥,很难满足抗旱需要。(郭远明 沈翀)
5月23日,一艘货船行驶在水位持续回升的长江江西九江段。新华社发(胡国林 摄)
“雨季抗旱”考验政府 “加强水利”不是口号“雨季抗旱”对防汛部门和基层干部是个新的考验,暴露出当前南方抗旱工作的薄弱环节。
江西省防办总工程师史小平坦言,长江中下游严重干旱说明,沿江各地还要完善抗旱预案,尤其是一些地方的汛期抗旱预案还是空白。
部分基层干部也表示,多年来很少想到汛期会出现严重干旱。这导致一些地方雨季抗旱缺乏应对措施。江西安义县等地一些乡镇干部坦白说,面对几十年未遇的春旱,“我们有些束手无策”。
有关专家提出,干旱情况下,政府应对电站、大坝进行及时调度,集中有限的水资源抗大旱。同时杜绝非法采砂导致河道下切影响取水。
长江水利委员会防灾减灾处处长黄奇认为,多年来,南方一些省份农业生产用水很粗放,节水意识和节水技术都不强,灌溉设施的修建标准也不高。面对全球气候变化,南方丰水区应重新认识自身水资源变化,不能雨丰而忘旱,临旱再掘井。
“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我国发生灾害性强降水的概率在增大,干旱时间延长的概率也在增大。”湖北省气象局武汉区域气候中心高级工程师陈正洪说,这对各地水利体系提出了更高要求,不仅要求能抵御区域性突发强降水,还要增强水利工程蓄水性能建设,要补的课很多。
一些基层群众表示,今年中央一号文件专门强调水利建设,但到了基层一些地方就走样了,部分干部认为水利建设投资是上面的事,“等靠要”思想严重,急需引起重视。
5月24日,一位渔民站在洪湖自然保护区中心区开裂的湖底。23日的一场大雨,这里积了15厘米雨水。本版摄影 赵亢
5月24日,洪湖市螺山镇一家鱼塘很多鲫鱼干死,渔场主将其贱卖给别人做鱼饲料。
虽然三峡工程具备正常运用条件,但长江干流洪水来量大与泄洪能力不足的矛盾仍然存在,即使三峡工程全面发挥作用,如果再遇1954年大洪水,长江中下游仍有超额洪水需安排出路。在抗击严重干旱时,也要认识当前长江防洪形势决非高枕无忧,不可低估防洪艰巨性。
——长江防汛抗旱总指挥部指挥长王国生
根据国家防总的消息,从今日开始到6月10日,三峡水库将增加下泄流量,抬升长江中下游干流水位。
增加日均下泄流量
5月20日,国家防总召集长江防总、国务院三峡办、国家电网公司、中国长江三峡集团公司等部门和单位,针对长江中下游各省份抗旱用水,决定自5月20日至24日,三峡水库按日均出库10000立方米每秒左右泄水。
为了增加泄水效果,国家防总决定从今日开始至6月10日,三峡水库日均下泄流量加大到11000—12000立方米每秒。
防洪抗旱责任人公布
记者24日从国家防总指挥部获悉,国家防总、监察部近日联合通报了全国主要防洪工程和抗旱行政责任人名单。国家防总、监察部联合通报了全国大江大河、大型及防洪重点中型水库、主要蓄滞洪区、重点防洪城市防汛行政责任人和抗旱行政责任人名单,公布防汛抗旱行政责任人共计1902人(次),接受社会监督。
湖南旱情持续蔓延洞庭湖创历史同期最低水位岳阳洞庭湖大桥下裸露的湖床和停泊的船只(5月11日摄)。新华社记者 龙弘涛摄
未来一周晴热为主
据中央气象台消息,未来一周将以晴热天气为主,雨水较少,缺水状况将持续。湖北东南部、安徽中部、江苏南部、湖南东北部、江西北部、浙江北部、贵州西北部等地仍存在中到重度气象干旱。
5月23日,国家减灾委、民政部启动旱灾四级救灾应急响应,会同财政部派出联合工作组,分赴受旱较重的湖北、湖南两省协助救灾。
■ 调查
长江中下游地区汛期大旱,有不少人为因素影响抗旱
小水电拦水发电阻抗旱
记者调查发现,之所以守着大江大湖“叫渴”,有不少人为因素在起作用,如小水电站拦水发电影响抗旱。另外,一些地方没有汛期抗旱的经验,“有些束手无策”。
非法挖沙致取水难
异常天气现象是造成干旱的“祸首”。湖北省气象局武汉区域气候中心副主任周月华说,受拉尼娜气候现象影响,去年底以来大气环流异常,暖湿气流无法深入到长江中下游地区,造成大部分地区降雨偏少。
一些基层水利干部反映,天灾之外,还有不少人为影响因素。首先是河道湖泊非法挖沙,使河道严重下切,水位下降,沿湖沿江地区取水困难。另一个人为因素是,一些地方小水电站快速发展,成为抗旱“拦路虎”。在江西、湖北、湖南,许多主要河流及其支流均建有电站,人为控制上游来水。正当中下游地区需要用水时,这些电站却大量拦蓄水发电。第三个人为因素是,各地许多水利设施灌溉设施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修建的,很难满足抗旱需要。
这张拼版照片显示的是:上图为5月23日拍摄的水位持续回升的长江江西九江段,下图为5月6日拍摄的长江江西九江段。新华社发(胡国林摄)
有些地方“束手无策”
江西省防办总工程师史小平坦言,一些地方的汛期抗旱预案还是空白。部分基层干部表示,多年来很少想到汛期会出现严重干旱,缺乏应对措施。江西安义县等地一些乡镇干部说,面对春旱“我们有些束手无策”。
■ 目击
洪湖变成一条河 渔民弃船上岸
5月24日下午,闲了一天的黄益忠,跳上木船,到湖里查看旱情。
“洪湖水,浪打浪,洪湖岸边是家乡。”黄益忠的家,就在岸边的洪湖市螺山镇官墩渔场。往年,这位渔场场长会挥动双桨,驶一条木船下湖。现在,他改用竹篙,小心挥一下,船还是碰到了其他渔船。一条不足5米宽的河里,最深处只有30厘米,拔出的竹篙上,带满了泥。
“这条河就是洪湖。”黄益忠说,若不是前晚下了雨,早就干得透了底。
以前,打鱼时节,渔民们驾驶木船,在荷花间穿梭。如今,渔民们只能站在岸边,祈求早点下雨。
过去的6个多月里,湖北降雨一直偏少,第一大湖洪湖已经变成一条河。
洪湖里早没了荷花,河床上长了一米高的野草,草丛中鱼蟹腐烂,散发出臭气。
据洪湖湿地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统计,洪湖有水面积约53万亩,目前已不足40万亩。而官墩渔场是受灾最重的地区之一。
这张拼版照片显示的是:上图为5月23日拍摄的长江江西九江段水文标识情况,下图为5月7日拍摄的长江江西九江段水文标识情况。新华社发(胡国林摄)
黄益忠告诉记者,官墩渔场有渔民354人,在大约5000亩的洪湖水面上种莲藕,养黑鱼、螃蟹和淡水海蜇。持续干旱几乎摧毁了所有的养殖业,渔场损失约500万到600万元,“辛辛苦苦搞十年,一旱回到解放前。”
气象部门统计,今年洪湖市降雨量,与往年相比减少七成,旱情为70年一遇。让黄益忠不解的是,去年是洪灾,今年却是旱灾。
官墩渔场渔民舒先国承包了100亩湖面,养殖淡水海蜇。如今海蜇死光,损失30多万元,“几乎倾家荡产”。几天前,舒先国收到了洪湖市民政局送来的救灾物资———1箱矿泉水、7斤绿豆和16个咸鸭蛋,生活仍很艰难,他每天要到集镇上买桶装水。
黄益忠说,渔场还有上百艘以船为家的渔民。这些渔民吃住在船上。没了水,只能舍船弃家,被暂时安顿在镇福利院。
黄益忠撑着的木船陷在泥里,竹篙插下去,船吃力地动了一下。“再不降雨,洪湖就没了。”(王瑞锋)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