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5月25日拍摄的河北邯郸某商业集团发售的无记名购物卡。
海口网5月28日消息 国务院办公厅日前转发了央行、监察部等《关于规范商业预付卡管理的意见》,明确了实名登记制、大额交易非现金转账、限额发行等新规定,这些措施能否取得实效?市场反应如何?新规还需怎样完善?记者进行了追踪调查。
新规威力初显:“黄牛”叫苦转行
《意见》规定,对于购买记名商业预付卡和一次性购买1万元(含)以上不记名商业预付卡的单位或个人,由发卡人进行实名登记,这条旨在治理行贿、洗钱、偷税的措施,让很多“黄牛”有了“危机感”。
26日,记者在北京宣武门SOGO商场西北门看到,吆喝收卡的“黄牛”比平时少了许多。见记者拿着一张购物卡来回溜达,一位拎包的中年男子凑到记者面前,询问是否卖卡。“商通卡、福卡,9.3至9.5折进,雅高e卡大概9.2折,普通商场的卡9折进。出的话,基本上在9.7折以上。”
记者询问,有没有5000元面值的“商通卡”,中年男子摇头:“大面值的卡没有了,元旦春节前后常可以收到几万元一张大金额的卡,现在超过1000块的都要实名制。”
随后,中年男子把记者拉到一边,拉开单肩包,里面厚厚一沓卡映入记者眼帘。“全都是1000块一张的,不记名的,都是4月份收进来的,卖完了今后就难进了。”中年男子告诉记者。
“实名卡不也一样卖吗?”记者问。
中年男子干脆地说:“实名卡不收!卡上登记的是购卡人的信息,他要是申请挂失或注销,商场给他退钱,我这边不抓瞎了?”
见记者不断砍价,中年男子抱怨生意难做:“以后不记名卡少了,进价高,挣不了多少钱。现在查得也严,昨天这里刚抓了15个人。”
在百盛复兴门店、崇文门新世界商场,受访倒卡的多名“黄牛”均拒收实名卡。“除非是老主顾,我们多次上门直接收卡的,一般陌生人的实名卡绝不敢收。”新世界商场外的一名“黄牛”告诉记者,“要是以后全部实名,我们怕是该转行了。”
由于很多人收到卡后通过“黄牛”倒卖,因此从“黄牛”的“危机感”来看,预付卡新规在治理行贿等方面效果初显。
商家观望等待新规细则出台
《意见》同时明确了任何非金融机构不得发行多用途预付卡,单位一次性购卡金额达5000元(含)以上或个人一次性购卡金额达5万元(含)以上的,通过银行转账方式购买,不得使用现金。
“商通卡”和“福卡”是北京市场上最常见的两种多用途预付卡。记者从“商通卡”和“福卡”的官方网站上看到,这两家发卡公司——北京商服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和北京裕福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均于2011年5月18日获得了人民银行颁发的《支付业务许可证》,许可业务类型中就有“预付卡的发行和管理”。这意味着,两家发卡公司已经具备了发行预付卡的资质。
记者以购卡人的身份拨打了“商通卡”的客户服务电话,客服人员告诉记者,目前办理“商通卡”不需要实名,并且能够使用现金。“但6月1日以后,就需要严格执行,具体的细则还在制定过程中。”这位客服人员同时表示。
“福卡”的客服人员则告诉记者,他们已经开始按照《意见》要求办理售卡业务,但早在新规出台之前,他们已经要求购卡人登记单位或个人信息。
按照《意见》,各商场自行发行的购物卡属于单用途预付卡,由商务部门管理,适时出台管理办法。多数商场表示,已接到有关通知,但具体如何执行 “购卡实名制”“非现金购卡”以及“购卡限额”,由于细则未出台,各商场均在观望等待之中。
记者来到SOGO商场地下一层的团购部,看到有三四位顾客正在办理购卡业务。记者以购卡人的身份询问工作人员办卡事宜,工作人员表示,他们已经接到通知,现在办卡必须按照新规执行。
记者随后以购卡人的身份致电百盛复兴门店和东四环店的团购部,客服人员均表示已接到通知。记者询问售卡人员,如果自己单次买不超过1万元的卡,并且每张都是面值不超过1000元的不记名卡,一天之内多跑几次商场不就行了?对此,客服人员未置可否。
新规如何不“卡”壳 期待监管更完善
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教授张孝德认为,此番出台的实名制登记的额度限制、大额交易非现金购卡制度,将有效遏制购物卡潜在的风险,包括圈钱、逃避税收、腐败滋生等,但也可以很容易导致“化整为零”方法的大量采用,《意见》没有规定用卡人信息核对,效果可能会大打折扣。
《意见》虽然对“一次性购卡”金额有限制,但怎么界定“一次性购卡”却没有明确规定。在购卡环节,消费者可以购买1000元以下面值的不记名卡来规避实名购卡。倒卡的“黄牛”告诉记者,购物卡市场上,面值在1000元以下的购物卡是主流,“小面值的卡方便变现,并且转送给别人也方便,想多送点,无非就是多几张卡的事。”
此外,《意见》对“多用途预付卡”沉淀资金加强了监管,但对常见的健身卡、餐饮卡、洗车卡、按摩卡、电影卡等单用途预付卡,仅要求商务部门加强监管,未明确具体的执行措施。事实上,“多用途预付卡”发卡机构由于准入门槛较高,运作相对规范;而“单用途预付卡”名目繁多、鱼龙混杂,引发的纠纷矛盾不断,消费者风险很高,要做好监管难上加难。
“洗车卡、美容卡、健身卡、电影卡……个体户都能发,过不了两天有些商家就倒闭了,我的损失谁来赔?”供职于一家广告公司的王芳菲告诉记者,“希望相关部门会有更为详尽的配套措施出台,对违规、违法商家给予严惩重罚。”
也有专家建议,当前发卡机构太多太滥,不利于社会稳定和金融监管,“单用途预付卡”的发行也应该设置准入门槛,企业应预留保证金,工商、税务、银行等部门要严格审核资料,保护消费者的利益。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