③关键词:乙烯利
一系列“疑似质量安全事件”说明,消费心态敏感,放大炒作,加剧了产业波动
【新闻回放】4月下旬,南方一家媒体报道:“香蕉催熟药剂含‘乙烯利’成分,可令儿童性早熟,并增加致癌风险”。香蕉价格闻风暴跌,几天之内香蕉收购价格从每斤3.6元迅速下滑至六七毛钱。
专家辟谣:“乙烯利催熟,全世界广泛使用,不会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为什么要用这种东西呢?香蕉、芒果等水果,要是完全成熟再摘下来,长途流通到市场上,那就坏掉了。因此,采摘青果,用乙烯利诱导催熟,是目前通用的做法。乙烯利的配制溶液浓度一般在30ppm左右,使用后在水果表面能够迅速分解,释放出乙烯,最终残留很小,不会影响人身安全。
又是一场闹剧,可是损失已经造成。海南、广东等地农民连连叫苦,谣言之害猛于台风。
这使人想到几年前的“巴拿马病致癌”。那也是一场重创香蕉产业的谣言。专家解释,香蕉巴拿马病俗称香蕉黄叶病,只会在香蕉生长期发病,危害香蕉树,不会影响到果实,更不会影响人类健康。
类似事件还有2009年的“猪流感”传言,说甲流是猪惹的祸。一时间,谈猪色变,肉价大跌。后来官方为猪正名:人有病,猪没病。猪肉价格又迅速反弹。
这一系列“疑似质量安全事件”说明了什么?在当前农产品总体供求平衡、丰年有余的背景下,消费者心态更加敏感,个别媒体对“疑似问题”随意、放大炒作,加剧了不必要的产业波动,最终受损失的还是生产者和消费者。
但这也提醒相关部门,现代农业生产所应用的新技术、新物质层出不穷,公众知之甚少。在抓好生产供应的同时,普及科学知识、正确引导消费也非常必要。
今天,人们对质量安全的要求越来越高,而相关问题又屡禁不绝。消费者对食品安全问题“宁可信其有”的心态,可以理解。不过,我们也应当科学、客观地看待食品尤其是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
为什么“尤其是”?农产品供给“质”和“量”的矛盾将长期并存。不用农药、调节剂,不用反季节手段,不用化肥,不用污染的土壤和水,生产出来的农产品,一定最洁净、放心——那是有机食品。可是,如果那样,粮食产量砍掉一半,蔬菜、肉蛋奶产量砍掉一半,怎么养活13亿人?目前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敢说:告别化学农业、石油农业。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的诗意消费,只能在自给自足的田园。否则,一家一户养那几只“溜达鸡”,搞“农家乐”都不够用,怎么保障商品大流通呢?因此,有条件的消费有机食品;次之,绿色食品;再次之,无公害和大众农产品。当然,最基本的要求是,药物残留、重金属含量等各种指标要符合安全标准。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