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网5月30日消息 澳新银行商品研究总监Mark Pervan表示,大宗商品价格和全球经济走势之间有很强的相关性。“今年反映全球经济的领先指数可能会出现谷底,下半年将有所反弹,因此我们预测未来世界范围内的大宗商品价格有可能出现反弹。”
Mark Pervan认为,相比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较大的其他国家,中国经济恢复得非常迅速,中国仍然是全球大宗商品市场主要的需求国。“虽然现在中国政府采取了紧缩政策,通过一些紧缩措施来给经济降温,但是中国的PMI指数仍然超过50,可以说即便今后中国继续采取紧缩政策,整个经济形势仍然是非常积极的。”
“我们不仅要关注世界经济中的大事,还要关注国际资本流向,以及美国货币政策和美元指数的变化。”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刘元春表示,目前世界经济仍处在复苏的道路上,但复苏的动力正悄然变化。而美国的经济走势、欧洲主权债务危机、中东局势动荡、日本核泄漏危机是现阶段世界经济面临的几个较大的不确定因素。
商品价格与证券市场相关联
“除了实体经济的需求之外,大宗商品的价格还与全球资本流动方向有关。正所谓‘大宗商品资本化’,而这个走向明显受制于美国国债的价格,也受制于另一个很重要的参数——美元指数。”刘元春认为,目前美元指数已经处于低位,但美元的回调很可能是阶段性的,因此石油等大宗商品价格很可能出现高位震荡,但不同大宗商品的表现则各有差异。
刘元春说,全球资本向美国回转的现象可能导致一些资本从大宗商品逃离、从新兴市场国家撤离,这将进一步影响到新兴市场对大宗商品的需求。
此外,业内人士表示,全球大宗商品价格和证券市场也有很强的联动性,特别是美国的投资基金普遍认为大宗商品和股票市场同属增长型市场,他们在购买证券的同时也会购买大宗商品。全球大宗商品市场数据显示,投资基金在大宗商品市场上的总持仓金额达到了3700亿美元,其中一半集中在能源品种(包括石油、天然气),20%投资于贵金属市场。可以看到,从2000年开始,证券市场和大宗商品市场的走势基本是趋同的。
Mark Pervan指出,目前美国较低的信贷成本使得借钱投资大宗商品的回报率非常高。“美国的利率现在呈下滑的趋势,所以投资基金投资在商品上的仓位正在上升。但美国利率的下降空间是有限的,大宗商品的投机仓位应该会有一个下滑,特别是2012年下半年后美国有可能进入加息过程。但令人鼓舞的是,由于美国的经济状况,即使将来加息,幅度也不会特别大,这对于大宗商品价格的影响是相对有限的。”
“长牛”格局尚未逆转
业内人士表示,从今年以来大宗商品的价格趋势来看,金属和农产品的价格已经开始走弱。仍在高位的原油和贵金属价格,前者更多倚赖供给端偏紧,后者则是避险情绪上升的表现。目前来看,美元的短期反弹给大宗商品带来较大的压力,全球制造业的触顶回落,新兴市场为控制通胀而持续紧缩导致需求端的疲软、企业盈利预期下滑导致的被动式去库存给大宗商品以极大的下行调整压力。而去泡沫化(持续的货币紧缩高压势态)与去库存化(持续紧缩下,销售困难与需求偏弱,导致企业被动去库存压力较大)仍将是二季度国内商品市场的主体,商品市场大多数品种的重心将持续下移。
永安期货首席宏观与策略分析师阳大顺指出,如果美国的量化宽松政策结束,将导致美元走强以及商品价格下跌。而市场对美联储流动性措施即将结束的预期已迅速拉高大宗商品与美元的负相关性,市场的紧张情绪将会一直持续到QE2结束。此外,全球主要新兴经济体都为应对高通胀而采取持续的紧缩措施,这已经对大宗商品的实际需求产生了一定的压制作用,未来这种全球性紧缩的负面影响将会显现。
业内人士认为,目前来看,欧洲和美国的“紧缩政策”进度比市场预期的要慢,比如欧元区暂缓6月份加息,美联储在结束QE2以后还将维持其资产负债表规模,日本为应对灾后重建将继续维持大规模流动性支持,而且大宗商品的供需基本面也未出现重大的变化。在这样的情况下,短期大宗商品下跌风险较大,但长期来看,大宗商品的牛市格局没有出现逆转。
由上海期货交易所主办的“第八届上海衍生品市场论坛”于5月28日至29日举行。与会人士普遍认为,未来大宗商品价格的走向与错综复杂的世界经济密切相关,现阶段全球经济复苏正面临着诸多不确定因素。全球投机资本在发达国家和新兴市场之间的流动也是影响期货价格波动的一个重要“幕后推手”。目前来看,如果基本面不发生根本性变化,未来全球大宗商品价格总体可能呈现“短空长多”的走势。(汤池)
相关新闻
大宗商品周评:商品市场震荡整理 走势分化显现
市场震荡加剧 全球大宗商品经历“五月之殇”
大宗商品初现企稳迹象 多头再度跃跃欲试
暴跌或为短期修正 大宗商品牛市难言终结
国际油价跌超8%破100美元 大宗商品全线下跌
大宗商品普遍收低 沪铅期货上市首日独领风骚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