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财经股市>

央行对冲外汇占款 全体纳税人买单

海口网 http://www.hkwb.net 时间:2011-05-31 16:43

  海口网5月31日消息 中国外汇储备突破3万亿美元大关,国际收支双顺差局面还未扭转。日前,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所教师陈建奇在FT中文网发表文章《谁在为中国央行买单?》文章认为,为应对外汇占款对冲压力,央行采取央行票据、存款准备金及财政存款等多样化手段,虽然换来了货币政策操作空间,但却以巨额冲销隐性成本为代价。存款性金融机构及社会公众承担了大规模的对冲成本。

  陈建奇指出,存款准备金率和财政在央行的存款(以下简称财政存款)是央行的两个对冲工具。从2003年1月至2011年3月,中国人民银行共调整存款准备金率33次,累计提高存款准备金率13个百分点,由此收缩基础货币达33416.09亿元,对冲外汇占款比例高达58.69%。同时,财政存款从2003年1月至2011年3月累计增长26047.72亿元,对冲外汇占款比重为13.09%(财政存款增加,相当于从流通中吸收等量的基础货币)。

  文章认为,存款准备金与财政存款累计对冲外汇占款比重超过71%,而同期央行票据对冲比例仅为16.79%。央行为何更倾向于用前两个工具来对冲外汇占款?究其根源,在于利息成本的低廉。当前法定存款准备金利率为1.62%,财政存款的利率仅为0.36%,都显著低于央行票据利率。

  不过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文章分析指出,存款准备金本质上是存款性金融机构“上缴”的资金。央行通过压低存款准备金利率获取的收益,源于商业银行等存款性金融机构的利润让步。然而,存款性金融机构可以通过提高贷款利率等手段,部分或者全部将存款准备金负担转嫁给接受贷款的主体。“最后出现的局面是,存款性金融机构、企业或居民等微观主体,共同分担存款准备金对冲外汇占款的隐性成本。”

  在分析财政存款时,文章认为,财政在中央银行的存款源自政府税费及债务收入,属于全体中国公民的资产。但央行却将其压在库底对冲外汇占款,并以低利率支付利息,由此节约的对冲成本显然是以财政存款利息损失为代价,这将增加未来全国公众的纳税负担。换句话说,财政存款对冲外汇占款的成本,由全国纳税人共同承担。

 

 

相关新闻:

4月外汇占款环比下降 热钱流入乍露放缓迹象
存款准备金率年内五度上调 外汇流入或高涨
外汇管理局称人民币升值不会直接导致外储损失
四项措施并举 外汇局防堵热钱再出拳
外汇局:今年进一步推动资本市场开放
人民币对外汇期权交易启动
外汇局:美国对“两房”支持承诺未改变
外汇局:中国外汇储备持有美"两房"债券未现投资损失

 

相关链接:
外汇局:中国外汇储备持有美"两房"债券未现投资损失
外汇局:美国对“两房”支持承诺未改变
人民币对外汇期权交易启动
外汇局:今年进一步推动资本市场开放
四项措施并举 外汇局防堵热钱再出拳
外汇管理局称人民币升值不会直接导致外储损失
存款准备金率年内五度上调 外汇流入或高涨
4月外汇占款环比下降 热钱流入乍露放缓迹象
[来源:北京青年报] [作者:程婕] [编辑:陈樱妮]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图解海口一周热闻:海口日报海口网入驻“新京号”
图解海口一周热闻|多彩节目,点亮缤纷假期!
图解海口一周热闻:海口新年音乐会将于2024年1月1日举办
图解海口一周热闻:海口招才引智专场诚意揽才受热捧
图解海口一周热闻:海口获评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
灾后重建看变化·复工复产
圆满中秋
勇立潮头踏浪行
“发现海口之美”摄影大赛
     
     
     
排行
 
旅客注意!海口美兰机场T2值机柜台17日起调整
寻旧日时光 海口部分年轻人热衷“淘”老物件
海口:云洞衬晚霞 美景入眼中
嗨游活力海口 乐享多彩假日
海口:城市升腾烟火气 夜间消费活力足
海口:长假不停歇 工地建设忙
市民游客在海口度过美好假期
2023“海口杯”帆船赛(精英赛)活力开赛
海口天空之山驿站:晚照醉人
千年福地寻玉兔 共庆海口最中秋
 
|
|
 
     www.hkwb.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海口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21001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898—66822333  举报邮箱:jb66822333@163.com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

琼公网安备 46010602000160号

  琼ICP备2023008284号-1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