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池莉说:“家庭一直是一个激烈动荡的地带,是一个改弦易辙、与时俱进最快的世界。”崇尚“家和万事兴”的中国,正在遭遇婚姻动荡的冲击。
在沈阳,最近7年离婚率逐年上升。14日,记者从市民政局了解到,2004年至2006年较为平稳,上升率保持在2%左右,而从2007年开始呈现井喷式上涨,达到8%左右。到2010年,比7年前增长了近8000对。今年到现在就有12041对离婚……
【第一部分】
“80后”成离婚主力
据皇姑区婚姻登记处张主任介绍,近年离婚夫妻主要集中在26岁—33岁之间,占到总数的六成以上。“这些人大都是‘80后’,有些人办手续时还在吵架,等领到离婚证后,又抱在一起痛哭……”
“80后”的闪婚闪离
一见钟情,婚了。一怒之下,离了。
一对“80后”小夫妻给婚姻登记处的工作人员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他们大约二十六七岁,结婚还不到半年就来离婚。我们工作人员问离婚原由,他们回答得很干脆,性格不合!”市心理学会常务理事、市心理咨询师协会副秘书长滕放分析说,“80后”离婚率之所以偏高,主要原因就是——“意气”。下面几个例子很能说明问题。
一双袜子——“我一天带40多个孩子,从早到晚,回家累得连腰都直不起来。可他一天什么也不干,连双袜子都不洗……”结婚两年,子佳几乎每天都是气呼呼上班,气呼呼下班,这口“气”在一双袜子上爆发了:“那天回家发现他袜子就扔在地板上,我叫他不能洗就别祸害,他那天也在单位生了一肚子气,当即高喊:‘和你结婚吃过一回早饭没?你都没我妈一个脚趾头强。’”第二天,他们就去办了离婚手续。
“虚拟老婆”——1981年生的天昊,与紫云经过两年相恋,步入婚姻殿堂。可他们婚姻也很快就结束了。紫云告诉记者:“他一下班就打电脑,几乎不和我说话。开始我还以为他压力大,可后来我发现,他在游戏里也有个‘老婆’,每天在上面都和她有说有笑,可回到现实,对我连个笑脸都没有。”窥破了丈夫的秘密后,紫云到营业厅调出了丈夫的通话记录……表态“我不能忍受精神上的出轨,还是离了吧。”
1小时6个家庭解体
14日10时,记者来到和平区民政局离婚登记处。当时,一对年轻夫妇正在办理离婚手续,旁边休息区还有2对在等。在当事人脸上,记者几乎看不到什么表情,平静冷漠——不过一个小时,记者就见到了6对夫妻办理了离婚手续,多为“80后”。
“闪离”向调解说不
以前办理离婚手续时,工作人员先都和夫妻双方唠上一通,看有没有挽回的余地。可如今,这种情况已经很“珍稀”。沈河区离婚登记处的高主任告诉记者:“现在办理离婚很简单,只要是双方同意,手续符合规定就可以办理。以前工作人员调解成功的有很多。可是现在调解的程序基本没有了……”而这道固有且有实效的程序被“架空”,一方面因为离婚人数不断增加,工作量增大;另一方面则是因为离婚双方的冷漠态度。“面对我们询问和调解,要么是不说话,要么是冷语相向。时间一长,我们工作人员也对调解失去信心,放弃了……”曾有过成功调解经验的工作人员这样说。
【第二部分】
当心3类婚姻“杀手”
一个婚姻的破裂,原因很多。而最需要我们当心的是,下面3类婚姻“杀手”——
婚外情——“我老婆其他方面还可以,就是版本不够,内存太低。”大刘遗憾夫妻间的文化差异。这种遗憾在某些机缘的面前,便有了“风生水起”的转变——这个背景下,婚外情是婚姻的“杀手”。“过去,一位教授娶个农民妻子,也过一辈子。今天,婚姻家庭的凝聚力发生转移,更多关注夫妻心理和谐、文化般配、性生活的满意。”
专家认为:中国正在通过几代人完成核心家庭转变,即以亲子关系为轴心转向以夫妻关系为轴心。很多当事人遇到了“内存高”的人,就开始嫌弃“内存低”的……
假离婚——还有一种离婚,是“中国式假离婚”。随着近年来在拆迁补偿、买二套房、逃避夫妻债务、孩子上学等所引发的利益分配问题。假离婚开始了“粉墨登场”。这条获取利益的成功捷径让很多夫妻纷纷复制、效仿。皇姑区婚姻登记处的张主任说:“假离婚这种说法在法律上是不存在的,只要双方有合法的手续,我们就会准许离婚,不存在真假的问题。至于人家因为什么或出于什么目的离婚,我们就没法干涉了。”
法律界人士表示:这种带有某种利益的假离婚,虽然有违公序良俗,但不好界定是否违法,加上对其监管仍缺少制度层面的条条框框,因此规范起来“很有难度”。
身处“亚健康婚姻”的危机——很多人个性强,在婚姻中不懂得迁就对方,长期的矛盾和摩擦使婚姻潜藏危机。此外,家暴、出轨、子女教育及财产纠纷等仍然困扰很多家庭,影响着婚姻幸福,很多家庭的婚姻处于“亚健康”状态,即婚姻中出现危机,却尚未酿成导致家庭走向破裂的状态。这种情况一旦处理不当,很容易会导致离婚。
专家提醒:经营各自情感、维护家庭稳定,需要很多技巧。如果双方能提早意识到婚姻的风险,主动找到婚姻专家予以指导,夫妻间的小矛盾、小摩擦便会有效化解。
相关新闻
六旬老汉闪婚后求闪离被驳回 被指为拆迁补偿款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