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国内新闻>

疾控中心:今年全国报告“蜱虫病”280多例

海口网 http://www.hkwb.net 时间:2011-06-17 09:27

  6月14日,工作人员在龙泽苑西区喷洒低毒高效喷洒杀虫剂。新华社发(王振 摄)

   6月14日,在北京市昌平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拍摄的被市民称为从宠物狗身上取下的蜱虫。6月15日,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举行新闻发布会称,截至目前,北京市疾控部门未接到蜱虫叮咬相关病例报告,但疾控部门已积极开展对相关疾病的监测和预警,市民不必过分恐慌。新华社发(王振摄)

  海口网6月17日消息  记者16日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了解到,截至目前,今年中国已有河南省、湖北省、山东省、安徽省、江苏等省报告“蜱虫病”病例280多人,死亡10余人。

  据介绍,在今年所报告的病例中,以老年人居多,40岁以上病例约占报告病例的90%,农民占90%。

  “蜱虫病”,即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是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新近在中国中部地区发现的由布尼亚病毒引起的新发传染病,是一种自然疫原性疾病,蜱为其传播媒介。该病以发热伴血小板减少为主要表现,大多数患者有恶心、呕吐及食欲不振等消化道症状和乏力等表现,其中少数重症患者可因多脏器损害,救治无效死亡。

  2010年10月卫生部发布了《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防治指南》,要求各地按其要求,发现病例后,通过网络报告。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研究员殷文武介绍说,从事野外活动,如采茶、伐木、割草等,有被蜱叮咬从而感染该“蜱虫病”的风险,城市中心社区的风险很小。

  殷文武说,蜱的分布范围、季节消长规律、叮咬人的机会决定该病的分布范围,季节分布和感染的风险。该病呈地方性流行,多分布于丘陵地带;“蜱虫病”发病有一定的季节性,季节高峰在5月至6月,不同地区可能略有差异。在丘陵、山地、森林等地区生活、生产的居民和劳动者以及赴该类地区户外活动的旅游者感染风险较高。

  据介绍,都市中除大型公园、植被茂盛地区外,一般社区内极少有蜱类生存,无需过分担心生活在都市里会感染上该病。但当携带宠物外出到蜱类生活地区旅行时,除个人要做好个人防护,离开时要仔细检查宠物体表是否有蜱类附着。

 

   相关新闻

北京未接到蜱虫叮咬病例报告 将加强监测
北京确认出现蜱虫 已开始全面排查和消杀
山东多地再发蜱虫叮咬病例 少数救治无效死亡
蜱虫叮咬致病元凶确定 多单位将联合开发疫苗
疾控专家做客海口网 谈蜱虫传疾病防治
疾控专家做客海口网 谈蜱虫传疾病防治
“蜱虫病”与一种病毒有关 “瘦美人”药含兴奋剂
卫生部:初步认定“蜱虫病”与一种病毒有关
山东遭蜱虫“咬伤”患者耗资数万元难查病因
蜱虫咬人致死事件  中秋国庆户外游严防蚊虫叮咬

 

相关链接:
蜱虫咬人致死事件  中秋国庆户外游严防蚊虫叮咬
山东遭蜱虫“咬伤”患者耗资数万元难查病因
卫生部:初步认定“蜱虫病”与一种病毒有关
“蜱虫病”与一种病毒有关 “瘦美人”药含兴奋剂
疾控专家做客海口网 谈蜱虫传疾病防治
蜱虫叮咬致病元凶确定 多单位将联合开发疫苗
疾控专家做客海口网 谈蜱虫传疾病防治
山东多地再发蜱虫叮咬病例 少数救治无效死亡
北京确认出现蜱虫 已开始全面排查和消杀
北京未接到蜱虫叮咬病例报告 将加强监测
[来源:新华网] [作者:胡浩] [编辑:胡世福]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图解海口一周热闻:海口日报海口网入驻“新京号”
图解海口一周热闻|多彩节目,点亮缤纷假期!
图解海口一周热闻:海口新年音乐会将于2024年1月1日举办
图解海口一周热闻:海口招才引智专场诚意揽才受热捧
图解海口一周热闻:海口获评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
灾后重建看变化·复工复产
圆满中秋
勇立潮头踏浪行
“发现海口之美”摄影大赛
     
     
     
排行
 
旅客注意!海口美兰机场T2值机柜台17日起调整
寻旧日时光 海口部分年轻人热衷“淘”老物件
海口:云洞衬晚霞 美景入眼中
嗨游活力海口 乐享多彩假日
海口:城市升腾烟火气 夜间消费活力足
海口:长假不停歇 工地建设忙
市民游客在海口度过美好假期
2023“海口杯”帆船赛(精英赛)活力开赛
海口天空之山驿站:晚照醉人
千年福地寻玉兔 共庆海口最中秋
 
|
|
 
     www.hkwb.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海口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21001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898—66822333  举报邮箱:jb66822333@163.com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

琼公网安备 46010602000160号

  琼ICP备2023008284号-1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