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债危机表征是经济,实质是政治问题
石田护(日本伊藤忠商事理事):理解欧债危机,也要从全球来看。劳动力成本较低的新兴工业化国家(又称半发达国家)超越劳动力成本较高的发达国家,这一历史不断重复。发达国家不仅受到来自新兴工业化国家的威胁,其自身还存在内需不足及因出口竞争力下降造成的外需疲软等问题。在欧元区内,财政健全的德国与陷入债务危机的希腊及西班牙等国唇齿相依。一旦希腊国债违约,不仅西班牙及意大利等国的国债信用可能被调为垃圾级,持有希腊国债的其他欧洲银行信用也将受到牵连。最严重的后果可能导致目前第二大国际通用货币——欧元的信用度遭到质疑。
马凯硕(新加坡国立大学李光耀公共政策学院院长):所有欧元区国家共同使用一种货币,但又有着各自不同的国家财政预算。一个国家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必须并行不悖,而欧元区国家不允许有很大的预算赤字。遗憾的是,法国和德国首先破坏了这个规定,他们的预算赤字超过了3%,这对其他欧元区国家造成了不好的示范效应,这也是欧元区国家的预算赤字越来越大的原因。
刘迪(日本早稻田大学学者):这次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反映出欧元金融货币功能统合与财政政策分权之间的矛盾。本来,欧元区内希腊等国债务规模并非巨大,如与欧元区GDP相比,其数额微不足道,因此有人说,欧洲主权债务危机,是一场“杯中风暴”。但是,为何这“杯中风暴”持续发展并酿成轩然大波?这其中主要还在于其欧元圈内政治主导力量缺失。
郑永年(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所长):欧盟的层级高于主权体,却不是一个主权政府,在涉及各成员国利益的问题上,很难达成一致。一旦欧盟做出一个决定,欧元区的单个国家,无论是大国还是小国,又都不能改变,这事实上就削弱了德国、法国等国的领导能力,阻碍了欧洲主要国家扮演领导角色。
刘迪:危机的表征虽是经济问题,实际却反映出欧洲一体化进程中政治与经济发展的失衡。其实欧洲人很早就懂得,“没有政治统一,就没有货币统一”,但现实是,欧盟货币统合走在政治统合之前,欧洲政治依然停留在民族国家框架内踏步不前。面对这次危机,尽管德国经济界认为应该对希腊等国家施援,但德国民意拒绝。这让人们怀疑欧元区是否已经失去欧盟创建之初的那种紧迫感。欧盟建设来自欧洲久远的理想,同时也来自两次世界大战的惨烈教训,因此,创立者均有推进欧洲联邦的使命感、紧迫感。冷战之后尤其是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欧盟内部各国民族主义情绪高涨,这种力量严重消磨欧盟建设动力。在这种内部环境下,德、法两国政治家是不愿为解救这次危机牺牲个人政治生命的。(《环球时报》)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