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国际新闻>

默多克与英国上层决裂 在英业务遭遇重挫

海口网 http://www.hkwb.net 时间:2011-07-17 08:45

  当地时间15日,默多克在和窃听丑闻受害家庭见面后,接受记者采访。

 

  7月9日,伦敦,在制作完最后一期后,《世界新闻报》的采编人员走出他们工作的新闻国际所在大楼。

 

  致命的窃听

  一份报纸,震动一个国家!英国老牌报纸《世界新闻报》“窃听门”越演越烈,英国人愤怒于该报对无辜民众的窃听,又为4000人受害这样的数字而担忧,更惊奇于一份报纸如何一手导演这样的“黑暗艺术”。群情激愤中,拥有《世界新闻报》的默多克传媒帝国在英国遇到了前所未有的考验,失去了天空广播公司的收购权,经营多年的政界资源毁于一旦,诚信受到巨大挑战。当英国小报遇上默多克,一个不惜一切代价挖新闻,一个追求利益最大化,本来是珠联璧合的美好姻缘,这次为何出了差错?

  这是一份大名鼎鼎的报纸,在168年的历史中,深得中下层民众喜爱,独家爆料“害了”不少名流巨贾。被默多克收购之后,它在“膻色腥”的道路上越走越远。2007年,《世界新闻报》记者因窃听威廉和哈里王子的手机信息被捕入狱。然而,对王室的“不敬”并没有阻挡它的脚步,直到2011年,对平民的窃听(窃听被绑架女孩误导警察)终于激起民愤———它轰然倒下。更多“龌龊的”隐情浮出水面,英国人人自危。自此,默多克旗下的英国小报,包括著名的《太阳报》,好似多米诺骨牌,都被拉下水。默多克传媒帝国在英国的触角遭到重重一击。

  皇储查尔斯夫妇,

  球星韦恩·鲁尼,

  影星裘·德洛和休·格兰特,

  前副首相约翰·普雷斯科特,

  伦敦警察局专员布莱恩·帕迪克,

  伦敦地铁恐怖袭击遇难者家属,

  被谋杀的13岁女孩米莉·道勒……

  2011年7月4日,英国《卫报》头条曝料,英国老牌报纸《世界新闻报》在2002年非法窃听失踪少女米莉·道勒及其家人的电话,扰乱警方破案。消息一出,举国哗然。随后,更多深水炸弹被引爆,《世界新闻报》窃听阀门被彻底打开,丑闻如洪水涌出,在英国掀起惊涛骇浪。

 

 

  少女米莉之死

  2002年3月21日,英国萨里郡的泰晤士河畔沃尔顿,13岁的米莉·道勒失踪了。女孩的家人焦急地给她打电话,但是电话一直处于留言状态。无计可施的情况下,他们报了警。

  案情毫无头绪!米莉的亲朋好友不断给她的手机留言,用近乎哀求的口吻请求她尽快跟家里联系。很快,米莉手机的信息存满了,人们的希望一点点消逝。

  但是,没过多久,亲人们意外地发现米莉的留言信箱又可以留口讯了。这让一家人喜出望外,因为这意味着米莉可能自己删除了部分信息———她还活着。

  4月14日,《世界新闻报》甚至还刊登过一则消息称:“一个名为米莉·道勒的女孩在一家招聘中介找工作,她向中介提供的正是米莉的真实电话号码。随后,中介拨打了该号码并留下口讯。这发生在米莉失踪6天后。”

  这不仅让米莉的家人重拾希望,而且误导了警方的判断。在米莉失踪一个月的时间内,警方都没有过多怀疑谋杀的可能。

  道勒一家还为此接受了《世界新闻报》的独家专访,米莉的母亲说:“如果米莉走进家门,我们肯定会激动地说不出话,只会擦干喜悦的泪水,给她一个大大的拥抱。”

  然而,事情并非人们料想般美好。6个月后,米莉的尸体在树林中被发现,警方证实她被一名夜总会守卫绑架并谋杀。

  那么,米莉手机是怎么了?这场悲剧蒙上了更多阴霾和疑问。

 

 

  暗处龌龊窃听

  躲在暗处的窃听黑手———就是获得独家专访的《世界新闻报》,只是暂时无人注意罢了。

  在米莉失踪后很短的时间内,《世界新闻报》的记者就开始执行他们的标准法则:雇用私家侦探获得需要的新闻故事。

  他们先雇用了一名汉普郡的私家侦探斯蒂夫·怀特摩尔,找寻米莉的家庭住址。他从沃尔顿区选举登记处发现了三个名为道勒的有效地址,经过对固定电话的窃听,他排除了其中两家,最后成功获得米莉的家庭住址和电话。

  随后,另一个全职侦探格伦·穆尔凯尔通过固定电话获得女孩手机信息,并入侵了她的手机留言信箱。《卫报》报道称:“《世界新闻报》记录了女孩父母恳求她回家的每一个字。”

  这一切都是在伦敦南部一间逼仄的办公室里完成的,格伦·穆尔凯尔做着他惯常的“工作”。他和《世界新闻报》有一份价值104988英镑名为“研究和信息服务”的合同,还从该报额外拿12300英镑的现金。他帮着《世界新闻报》完成过多次“窃听”任务,几乎没有一次失手。

  皇室窃听丑闻

  直到3年后的一次窃听,才真正让当时的警方和媒体有所察觉。

  2005年5月,《世界新闻报》刊登了威廉王子膝盖肌腱受伤的消息。这条不痛不痒的报道却引起了皇室的怀疑。因为王子受伤的事情鲜有人知,皇室随即向警方报案。警方决定将计就计,对窃听人员实行反窃听。

  2006年4月,《太阳报》刊登了哈里王子流连脱衣舞夜总会的新闻,随后《世界新闻报》跟踪报道,在刊登的新闻中竟然还原了威廉王子嘲笑哈里的邮件,于是警方盯上了该报的皇室新闻记者克里夫·古德曼和私家侦探格伦·穆尔凯尔。

  警方从穆尔凯尔家中搜出长达11000页的记录,确认了他们曾窃听查尔斯王储的通讯秘书和副官,以及威廉和哈里王子私人秘书的电话,次数高达609次。同时,王储查尔斯和康沃尔公爵夫人卡米拉的语音信箱也被他们入侵了。

  2006年8月8日,古德曼和穆尔凯尔在各自家中被拘捕,随后被分别判处4个月和6个月监禁。

  根据《世界新闻报》母公司“新闻国际”曝光的邮件显示,古德曼从当时的编辑安迪·科尔森那里申请了一笔1000英镑的资金,从皇室卫队官员格林·布克那儿购买了他盗窃得来的电话通讯录。

  在古德曼和穆尔凯尔入狱4个月后,安迪·科尔森引咎辞职,但他否认自己和电话窃听有关。随后,科尔森被当时还是保守党领袖的卡梅伦招至麾下,起用他担任自己的媒体联络主任,并且在担任首相后,任命科尔森为发言人。

 

  导火索最后爆发

  至此,警方的调查告一段落,公众也没有对《世界新闻报》对皇室的不敬表示太大反感,但是其他媒体对窃听丑闻却“穷追不舍”。

  2009年,英国《卫报》曝料称,不少明星和政界人士都有理由相信,自己遭到了窃听。面对这种指控,伦敦警察厅仍然拒绝扩大对古德曼案件的调查。

  《卫报》紧随其后,又于当年7月21日报道称,《世界新闻报》搞窃听,受害者可能高达3000人。2010年,《卫报》继续报道称,一名叫马克思·克利福德的公共关系顾问从《世界新闻报》获得100万英镑,作为“封口费”。

  随着舆论压力的增加,2011年1月,伦敦警察厅正式展开了名为“威廷行动”的调查。科尔森迫于压力,辞去了政府发言人一职。

  整个事件就像潜藏的暗流,一点一点推进着。

  2011年4月,因窃听女演员西耶娜·米勒手机一事东窗事发,《世界新闻报》副总编辑伊恩·艾德蒙被捕。

  2011年6月底,工党议员汤姆·沃森告诉下议院,在米莉失踪四个月后,《世界新闻报》又窃听了两名10岁女孩的家人,这两个女孩在2002年8月4日被绑架撕票。

  2011年7月4日,导火索终于爆发!英国《卫报》头条报道称,《世界新闻报》在2002年非法窃听失踪少女米莉·道勒及其家人的电话,干扰警方破案。

  《世界新闻报》对几个无辜女孩的所作所为,终于点燃了国民的怒火,也将自己引向了“死亡”的境地。

  英国人人自危

  米莉事件是压垮《世界新闻报》的最后一根稻草吗?恐怕不完全是。

  美国《大西洋月刊》分析,以前英国人以娱乐的心态,阅读《世界新闻报》上的各种名人爆料,因此更容易原谅该报此前的“名人窃听”。而米莉事件改变了事情的性质,报纸的窃听行为极大地伤害了这个悲剧的家庭,缺乏对人性的尊重。更为重要的是,这让英国人突然意识到,任何一个普通人都可能成为攻击目标,所有的人都开始担心自己的隐私安全,一下子人心惶惶。

  在英国生活了十几年的韩国人安妮卡用“害怕”来描述人们现在的心理。她说:“某些人可能会知道你不想公开的事情。以前我从未考虑过这个问题,但是自从这些丑闻被揭露后,会不自觉地担心,是不是有人也在监听我的手机。”

 

  多米诺骨牌效应

  随后的事件,像多米诺骨牌倒塌一样展开。

  7月6日,英国议会针对该报的窃听丑闻,召开紧急会议,首相卡梅伦将丑闻形容为“极其恐怖”的无情行为,并承诺展开独立调查。

  7月7日,默多克之子、拥有《世界新闻报》的“新闻集团”亚洲和欧洲区总裁詹姆斯·默多克宣布关闭《世界新闻报》。

  7月10日,该报出版了最后一期,用头版的“谢谢,再见”几个字,终结了168年的历史。

  7月12日,“新闻集团”旗下的另外两家报纸《星期日泰晤士报》和《太阳报》深陷窃听泥潭。这两份报纸的工作人员,居然曾入侵前首相布朗的法律文件,并6次假扮布朗用电话从银行骗取他的账户信息,非法盗窃布朗儿子的医疗记录。当时《太阳报》的编辑曾直接致电布朗,称他们已经获悉其子患有囊肿性纤维化疾病,并打算公之于众。布朗对此极其愤怒,甚至当众落泪。

  飞往伦敦“救火”的默多克无法平息人们的愤怒。7月13日,默多克不得不宣布,“新闻集团”放弃收购英国天空广播公司,扩张的计划遭到重挫。

  7月15日,默多克新闻集团在英国的最高级别经理、新闻国际首席执行官丽贝卡·布鲁克斯辞职。

  几小时后,新闻集团旗下道·琼斯公司首席执行官莱斯·辛顿(曾任新闻国际总裁)辞职。默多克一天内失去了执掌英美市场的两员大将。

  7月16日,默多克在当天英国各大主流媒体上刊登了道歉信,标题是“对不起”。

  接下来,还会有什么? 

  记者 冯中豪 制图/赵斌

 

 

  - 调查

  只要花钱 警察卖新闻

  随着调查的深入,人们发现,《世界新闻报》除了窃听外,还有各种不同的挖掘材料的手段。

  记者与警察互惠互利

  2011年7月初,“新闻国际”在配合警方调查时,提供了一大批电子邮件记录,《世界新闻报》支付11000英镑用于购买消息的事件随之曝光。同时,邮件显示有警察出售消息。

  该报曾刊载文章,爆料动作明星德诺姆·埃利奥特的女儿成为妓女,这正是他们以500英镑从警方购得的内幕。埃利奥特的女儿因此在2003年自杀。

  那么警方与《世界新闻报》如何建立联系呢?

  警方机动小组和城市特殊组织的前任主管罗伊·拉姆说:“警察们经常和记者出去喝酒,他们就这样上了记者的钩,建立这种关系对双方都有利,我只能将之描述为堕落腐败。”

  2006年皇室被窃听后,反恐警察厅一名前高级调查人员指出,伦敦警察与《世界新闻报》存在一种共生关系。他们经常会把一些关注度高的案件内幕爆料给该报,以换取该报在版面上宣传他们的工作突出。

  扮清洁工偷“新闻”

  除此之外,《世界新闻报》的手段多得很。比如,2004年重金从贝克汉姆女私人助理手上买得二人上床的细节;2008年从妓女手上购得国际汽联主席莫斯利的性爱舞会视频;2006年,该报记者冒充中东酋长,欺骗英格兰队主教练埃里克森,哄他曝出球员内幕;2002年自编自导维多利亚绑架案。

  此外,《世界新闻报》记者曾经为取得《星期日泰晤士报》的王储传记独家连载内容,假扮清洁工人潜入对方报馆,待报纸开印后抢走一份,并将内容实时转载。

  今年4月,为了应付窃听索赔,新闻集团专门设立了1500万英镑的赔偿基金。

 

 

  为何窃听

  竞争滋生“黑暗艺术”

  用窃听来换取新闻,这无关新闻自由,而是触及了法律和道德的底线。

  用英国媒体自己的话说,英国的媒体竞争极其激烈,生存压力巨大。英国旗舰街(英国新闻界别称)一直风行着“黑暗艺术”。甚至有消息称,英国大部分媒体,包括报纸、电视和网络,都雇用了私家侦探,靠他们寻找医疗记录、地址和电话账单等信息。

  《世界新闻报》前记者肖恩·霍尔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称该报常常鼓励记者以窃听方式寻找信息。因为报社内部竞争压力极大,通过窃听,能获得准确消息。他们甚至能用这些消息与别人进行交易,换取同等价值的线索。

  该报的十几位前任员工向媒体透露,前任编辑科尔森对获取新闻线索秉持“不惜一切代价”的心态。

  如何窃听

  手机代码搞定一切

  记者和私家侦探究竟如何窃听电话呢?

  保罗·麦克马伦曾是《世界新闻报》的编辑,他说:“只需要一个扫描仪,即使你在窃听目标的房子外面,都能接收到固定电话的内容。”他表示这种事情很普遍,大家都这么做。

  但要窃听手机就相对麻烦,所有的手机通常有一个4位数的PIN代码,用户购买手机后本应该重新设置,但很少有人这么做。同一网络或制造商的PIN码是一样的,记者很容易就在网络上搜索到,私家侦探只需用两个手机拨打目标号码,第二个手机由于第一个手机的拨打占线,而自动转入留言信箱,他们只需输入PIN代码,就成为了目标手机的“主人”。

  《世界新闻报》前任员工马歇尔·沙龙将之形容为行业公开的秘密。“任何一个英国小报记者,都可以轻易说出每家电话公司的4位PIN代码。”穆尔凯尔就是这样入侵了米莉的手机留言信箱。

  颤抖的新闻帝国

  我们很抱歉,犯了严重的错误。

  我们非常抱歉,给一些人造成了痛苦。

  我们很后悔,没有及时行动解决问题。

  我认识到,仅仅道歉是不够的。

  以上语句,摘自16日英国的各大媒体上刊登的一封道歉信,道歉信的签名是新闻集团总裁鲁伯特·默多克。

  窃听丑闻搞垮了168年历史的《世界新闻报》,但它的关门,似乎不足以平息愤怒。16日,当默多克谦卑地向窃听行为受害家庭道歉时,人们看到的不仅是一个“颤抖着”的老人,还有一个“颤抖着”的“新闻帝国”。人们也不禁要问?这个帝国出现如此大的裂痕,根源在哪里?

  2011年7月15日,对默多克和他创建的新闻集团来说,是“悲伤”的一天。

  这一天,负责掌管新闻集团英国报纸的新闻国际公司首席执行官丽贝卡·布鲁克斯宣布辞职。几个小时后,在纽约,新闻集团旗下道—琼斯公司首席执行官莱斯·辛顿辞职。布鲁克斯43岁,在供职新闻集团超过20年,曾被媒体视作默多克的女儿;辛顿67岁,与默多克共事超过50年。

  按照美国媒体的分析,一位是新闻集团的“英国中尉”,另一位是“美国大将”,一天之内,默多克失去了左膀右臂。在宣布辛顿辞职的声明中,默多克说“我着实悲伤”。

  痛失爱将的同时,默多克的新闻集团正面临多项法律挑战。

  窃听丑闻被曝光后,英国法官、议会下院、警察都开始对窃听事件展开调查,当时的工作人员,以及包括默多克父子在内的部分新闻集团高层管理人员,都将接受质询。同时,新闻集团部分股东,要以“管理不善”为由起诉新闻集团。当年遭到窃听的几位名人,决定起诉《世界新闻报》的发行方新闻国际公司。

  默多克亲手打造的新闻帝国,四面楚歌。但目前来看,新闻集团最大的损失,是其在英国的影响力严重受挫。

  与英国上层决裂

  默多克与英国政界高层来往颇深,但窃听丑闻后,卡梅伦与之宣布“决裂”。

  一个月前的6月16日,对默多克来说,还是得意的一天。

  当天,伦敦金斯敦公园橘园内,默多克举办了每年一度的英国精英大聚会。

  按照惯例,默多克邀请了英国政界、新闻界的高层以及社会名流一同举杯畅叙友谊。英国首相卡梅伦夫妇、英国最大反对党工党领袖米利班德夫妇,以及多位英国政府高级官员都受邀与会。气氛十分热烈。

  伦敦城市大学政治新闻专业教授艾弗尔·戈贝尔说,默多克和英国政界人士来往颇深,是他能长期在英国媒体圈游刃有余的重要原因。

  现任英国首相卡梅伦和默多克关系密切众所周知。当2007年《世界新闻报》窃听王室电话的丑闻曝光后,时任该报主编的安迪·库尔森辞职,当时只是在野党领袖的卡梅伦力排众议,将库尔森任命为他的新闻主管兼发言人。

  有媒体称,卡梅伦能最终坐到首相的宝座上,也要得益于默多克手下媒体的捧场。默多克本人是卡梅伦入住唐宁街10号之后第二位拜访他的人。

  默多克与前首相布莱尔关系更好,两者的政治立场相近,双方都支持伊拉克战争。

  更有甚者,英国媒体曾透露,有英国议员早就了解《世界新闻报》窃听丑闻,并准备对时任该报主编的布鲁克斯调查时,是布莱尔和布朗给这名议员“做工作”,让其放弃。

  然而,距离橘园推杯换盏不过20天,英国政治家们就开始纷纷与默多克划清界限。《世界新闻报》的窃听丑闻让默多克在英国成了孤家寡人。

  卡梅伦严词抨击窃听行为“可耻”和“恶心”,并且提议成立一个比“英国报刊投诉委员会”更独立的机构来处理今后类似的问题。

  米利班德也第一时间提议,重新考虑新闻集团收购天空广播公司的交易。

  “媒体、政治家和政党领袖一直在一起,当然,也包括我。”而如今,媒体和政治精英之间“温馨的旋律已经划上了休止符。”卡梅伦以此宣告与默多克的“决裂”。

  英国谢菲尔德大学新闻专业讲师玛丽亚·金赛对本报记者表示,“这是我在30年的新闻专业中遇到的最大新闻事件。”她说,由此事引发英国政界对默多克手下的行径普遍感到了不齿,这很不寻常。

 

 

  在英业务遭遇重挫

  丑闻打击新闻集团在英国报纸行业的公信力,默多克遭遇“水门事件”。

  上世纪70年代,水门大厦的窃听事件让美国共和党总统尼克松下台。如今,有媒体说《世界新闻报》的窃听丑闻,可能是默多克在英国遭遇的“水门事件”。

  玛丽亚·金赛说,窃听除了让政界愤怒,还引起了很多普通英国人的反感,这肯定将影响默多克在英国的生意。

  据英国媒体分析,虽然包括《太阳报》、《星期日泰晤士报》在内的英国报纸业务,并不是新闻集团的利润核心,但这些载体是该集团对公众舆论和政治影响力的源头。如今,在窃听丑闻打击下,这种影响力价值严重“缩水”,尤其是当前首相布朗宣称,《星期日泰晤士报》窃取其子的病历信息后,破坏作用就从《世界新闻报》扩散到新闻集团在英国的整个业务。

  如今已经有人提出,新闻集团可能会出售其在英国的报纸业务。对此,默多克14日接受《华尔街日报》采访时说,他打算关闭旗下其他英国报刊、出售新闻国际公司股份的说法是“胡言”。但英国媒体分析人士却刻薄地说:“如今,丑闻让新闻国际失去了吸引力,还有人愿意付一个正常价格去收购它吗?”

  同行们也不会放过这个机会。刚刚关门的《世界新闻报》每周发行大约270万份,是英国销量最大的周报,有报道称,英国《每日邮报》打算发行一份新报纸,填补《世界新闻报》关闭后留下的市场空间。据称,如果一切顺利,新报纸本月内可与读者见面。

  儿子接班不再顺利

  收购天空广播公司被搁浅,默多克的儿子詹姆斯,失去加强其接班人地位的机会。

  报纸不是新闻集团在英国的利润核心,但这场风波中,默多克的电视业务也难逃“劫难”———新闻集团对英国天空广播公司的收购就因丑闻搁浅。

  针对这一结果,媒体提出了一种“阴谋论”说法:是不是默多克的对手,故意在这个收购的重要时刻爆料,导致默多克的收购最终流产?

  媒体注意到,最近对窃听丑闻报道最多的就是《卫报》、《每日电讯报》等英国老牌传统媒体。他们早在今年初就上书英国政府,提醒对天空广播公司收购案要小心,因为这将让默多克在英国一家独大的地位坐实。

  新闻集团持有英国天空广播公司39.1%的股份,去年6月,提出收购剩余60.9%的股权。如今,收购搁浅,受到冲击最大的是默多克的儿子詹姆斯·默多克。

  今年初,只有38岁的詹姆斯被默多克提名为新闻集团的“二把手”,他的接班人地位似乎已经确定。长期关注新闻集团的分析师戴维·乔依斯认为,让詹姆斯继承默多克的位子,是默多克家族整体战略的一部分。

  实际上,默多克培养这位儿子已经有十多年历史。2000年,只有27岁的詹姆斯被父亲派往中国香港,负责星空电视台的运营。詹姆斯初出茅庐成绩不俗。2003年默多克又任命他为天空广播公司的CEO,4年后詹姆斯成为新闻集团下属“新闻国际”的亚洲和欧洲主管。

  此前有报道称,默多克之所以这么热衷于收购天空广播公司,除了拓展业务,还想借此让詹姆斯加强在新闻集团内部的地位。因为一旦收购成功,身为该公司CEO的詹姆斯会拥有新闻集团60%的控股权,发言权将更大。

  但窃听丑闻搅乱了默多克的计划,天空广播公司的股东也质疑詹姆斯的危机处理能力。13日有媒体呼吁他应该休息一段,以战术撤退的辞职,平息窃听丑闻带给新闻集团的冲击。一种集团内部抱怨也被媒体扩大:他连一天采编都没做过,为什么能领导新闻集团。

  默多克已经80岁,风波之下,这个新闻帝国的接班局势有些模糊。 

  本报记者 张乐 综合报道

 

 

  - 回顾

  新闻集团“通俗”发家史

  “这是自作自受。默多克本人就是这种自创氛围的受害者。正是他的高级管理者们鼓励和纵容窃听。”

  曾作为默多克助手的一个匿名消息源对美国媒体称,窃听丑闻只会出现在默多克的新闻帝国,因为默多克自己发明并建立了一种文化氛围,在这种氛围里,你为了能完成稿件,可以做任何事情。

  “通俗小报”打开市场

  1952年默多克的父亲突发心脏病去世后,只有21岁的默多克从牛津大学匆匆赶回老家,接替父亲创办的新闻集团。

  此时默多克家族的传媒集团在澳大利亚还处于二流地位。在默多克的领导下,这个拥有数家媒体的集团开始在澳大利亚大城市打开市场。

  上个世纪60年代后,通讯业普及和发展给报业的全国性开拓带来了机遇。默多克敏锐地察觉到了这个机遇,在1964年创办了澳大利亚第一家全国发行的日报《澳大利亚人报》,这份报纸如今成为澳大利亚最大的报纸。

  此后,默多克将目光瞄准了海外。1968年,默多克的第一件海外收购案就是将《世界新闻报》纳入麾下。

  收购时,《世界新闻报》正在亏损。默多克以较低的价格赢得了投标。

  默多克认为该报亏损是受到电视冲击,因此需要作出与电视不一样的东西来让它重生。默多克开出的药方就是大规模报道耸人听闻的消息。结果《世界新闻报》的八卦品牌日益“响亮”,报纸终于起死回生。

  《世界新闻报》和他收购的同类风格的《太阳报》,在短时期内就成为英国市场上最抢手的报纸,在英国通俗小报领域,默多克已然没有对手。

  英国谢菲尔德大学新闻专业讲师玛丽亚·金赛称,英国小报有个传统,就是八卦路线,挖新闻会想方设法、绞尽脑汁,因为英国人很喜欢看。媒体称,默多克希望他在英国的每个媒体都要在本领域出类拔萃,因此对《世界新闻报》的“俗”,从没过问。

  从英到美从通俗到主流

  正因为在英国几乎没有像样的对手,所以默多克才有“魄力”,试图将在英国新闻界的成功复制到美国。

  默多克打开美国市场的也是一份类似《世界新闻报》的媒体———《纽约邮报》。1976年默多克看中了这家当时并不引人注意的媒体,此后将其按照《世界新闻报》的模式加以改造。

  默多克给《纽约邮报》的定位是增加新闻集团的影响力,同时要以此改变美国新闻业和阅读文化。该报的著名八卦专栏“第六版”几乎与《世界新闻报》编辑方针大同小异———充满隐私、性、暴力,但通俗、耐看、引人入胜。可以说,《纽约邮报》成功地做到了这点。比如著名高尔夫球选手泰格·伍兹性欲成瘾就是该专栏的“大作”。

  在进军通俗小报市场的同时,默多克开始涉足流媒体。1981年,他完成了对有200年历史的《泰晤士报》的收购,使得自己的产业逐渐得到主流人士的认可。

  4年后,默多克看上了美国福克斯公司旗下的电视品牌,这是他实现产业多元的最大机会。如今福克斯电视台已经是美国第四大主流电视企业。

  1989年默多克还在英国创立天空广播公司,它也成了新闻集团在英国的支柱产业。

  2007年默多克收购了道-琼斯公司,从此具有金融界领军地位的《华尔街日报》也改姓默多克。

  多样化观点受到冲击?

  《哥伦比亚新闻学评论》的迪恩·斯达克曼就持有这种观点,他举例说,默多克旗下的福克斯电视台,对窃听丑闻的报道,明显比其他媒体要少得多。

  因此斯达克曼对美国媒体称,如果最终证明默多克和新闻集团的高层确实事先了解窃听事件的话,那么新闻集团在美国的广播电视媒体播放许可证或许会被政府拒绝更新,甚至吊销。

  他还说,丑闻继续发酵可能给规模较小的媒体更多机会。因而对美国和世界媒体版图带来一些影响。

[来源:新京报 ] [作者:] [编辑:陈肖梅]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图解海口一周热闻:海口日报海口网入驻“新京号”
图解海口一周热闻|多彩节目,点亮缤纷假期!
图解海口一周热闻:海口新年音乐会将于2024年1月1日举办
图解海口一周热闻:海口招才引智专场诚意揽才受热捧
图解海口一周热闻:海口获评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
灾后重建看变化·复工复产
圆满中秋
勇立潮头踏浪行
“发现海口之美”摄影大赛
     
     
     
排行
 
旅客注意!海口美兰机场T2值机柜台17日起调整
寻旧日时光 海口部分年轻人热衷“淘”老物件
海口:云洞衬晚霞 美景入眼中
嗨游活力海口 乐享多彩假日
海口:城市升腾烟火气 夜间消费活力足
海口:长假不停歇 工地建设忙
市民游客在海口度过美好假期
2023“海口杯”帆船赛(精英赛)活力开赛
海口天空之山驿站:晚照醉人
千年福地寻玉兔 共庆海口最中秋
 
|
|
 
     www.hkwb.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海口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21001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898—66822333  举报邮箱:jb66822333@163.com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

琼公网安备 46010602000160号

  琼ICP备2023008284号-1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