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后骑楼。
骑楼改造进行中"钟楼夕照"将重现
据史载,海口钟楼始建于上世纪二十年代。康熙二十四年(1686年),海口设立统管本岛沿海十处的海关总口,国内沿海港口和东南亚各国来往商船日渐增多。咸丰八年(1858年),海口被清廷辟为对外口岸,来往客商明显增多。到国民十二年(1923年),海口海运发达,港口繁荣,商务活动鼎盛,国内外航线四通八达。海口已发展成为繁荣昌盛的商业城镇,据悉,当时海口总商会入会商号已达400多家,但由于海口还没有一个统一标准的计时设施,给交通、商务和人民生活带来很大的不便。
基于此,民国十七年(1928年),爱国商人周成梅先生创议集资在海口建一座钟楼,以便统一全市时间。这得到当时海口总商会的赞同,并以其名义发动海口商界、香港琼籍商人、海外琼籍侨胞捐助,建造钟楼之款亦于当年筹足。
海口钟楼建于1929年春,当时选址在海口大街后庙广场(今中山横路)北端,建成的钟楼高5层,清水红砖墙身,顶端四周共筑8支箭尖角,具有欧洲哥特式建筑风格。当时的大钟是向德国订购定制的,面径为2公尺,由香港琼籍商人周文治先生捐资购买。钟的行走是靠一个辘轳卷上十多米的钢绳,另一端吊上一个大铁砣,利用垂直重量启动行走,吊砣从四楼垂直底层,历时两天,为此每两天必须转动辘轳将吊砣卷上四楼,如此循环,准时不误。
如今人们在长堤路看到的海口钟楼,是1987年重建的。作为一个标志性建筑、见证近百年海口风云的海口钟楼,到如今充当的则是一处人文景观,供游人观赏。
2009年6月10日,海口骑楼建筑历史文化街区以其悠久的历史文化和浓郁的南洋骑楼风格在首届中国历史文化名街评选中,和北京国子监街、平遥南大街等一起,荣获“中国十大历史文化名街”的称号。
2010年8月31日,海口市骑楼建筑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综合整治工程正式拉开序幕,该工程将通过五大方面的改造,将海口骑楼老街转化为旅游资源。据介绍,改造工程将通过文物及优秀历史建筑修缮和骑楼街区的历史文化、人物、事件进行深入的整理挖掘,将街区内的历史文化转化为旅游资源,提升海口旅游的核心竞争力。
根据骑楼整治工程方案,将围绕钟楼恢复海口十景之一的“钟楼夕照”,在海甸溪上建造一个游船码头,并对钟楼周边环境进行整治。为了更好地利用海甸河的滨水资源,将钟楼和沿长堤路的滨水岸线也被纳入水巷口启动示范街的范围中来,使沿长堤路一线的修缮与新建骑楼与长堤路北人民桥两侧的滨水景观带、老海关、钟楼一起打造“小外滩”的概念,再现当年原貌。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