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国际新闻>

从默多克新闻集团“窃听门”事件看西方媒体

海口网 http://www.hkwb.net 时间:2011-07-18 09:28

 

  一向标榜“新闻自由”、声称报道“客观公正”的某些西方媒体,“为了新闻,不惜牺牲一切”,实际上一直在侵犯公民权利。从近日默多克的新闻集团“窃听门”事件中,人们可以看到“生意往来”和利益交换。

  “他们唯一遗憾的事情就是被抓住了,”英国网民评论道,“他们没有职业道德和专业标准。”

    7月13日,在英国首都伦敦市中心,国际传媒巨头鲁珀特·默多克(右)乘车离开他的公寓。新华社/路透

 

  近日,英国《世界新闻报》的窃听丑闻,不仅“葬送”了这家百多年历史的小报,“搅黄”了新闻集团收购英国天空电视台的计划,也让人们再次“领略”某些媒体的沉沦、虚伪和职业道德的缺失。媒体的道德责任和职业伦理受到拷问。

  在舆论一片哗然之际,人们发现《世界新闻报》的窃听行为其实并非“个案”。英国媒体11日又曝出,传统严肃报纸《星期日泰晤士报》曾窃听英国前首相戈登·布朗,《太阳报》等媒体在长达10年的时间里,也都参与了对布朗的窃听。

  “非法获取新闻线索”似已成为一些英国媒体的“普遍行为”和“潜规则”,窃听对象从王公贵族、达官显贵,到平民百姓,分布在社会各个阶层。更为恶劣的是,以《世界新闻报》为代表的媒体,还对窃听行为百般隐瞒和抵赖,甚至付给受害者“封口费”。

  由此,人们还联想起过去十年间美国《纽约时报》《波士顿环球报》《今日美国报》以及英国《每日镜报》等多家西方主流媒体的众多新闻造假事件。长期以来自诩“新闻自由”的美国政府,2005年被曝出在伊拉克战争期间以及在众多领域内“预制新闻”,为自己的政策包装、开道。诸如此类,在西方社会屡见不鲜。

 

 

===== “窃听门”来龙去脉 =====

    媒体不停揭曝,手机被窃听的人名单越来越长。就好像做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梦,醒来一看,梦中的一切都是现实。

默多克的王国在风雨中颤抖、百年小报死于非命、唐宁街的前任新闻主管被警察带走、首相的眼睛里透露出不安……套用一句流行小报的口头禅:《世界新闻报》之死震惊世界。但是,这并不是故事的结尾,而只是一个新篇章的开始。

    这是一份大名鼎鼎的报纸,在168年的历史中,深得中下层民众喜爱,独家爆料“害了”不少名流巨贾。被默多克收购之后,它在“膻色腥”的道路上越走越远。2007年,《世界新闻报》记者因窃听威廉和哈里王子的手机信息被捕入狱。然而,对王室的“不敬”并没有阻挡它的脚步,直到2011年,对平民的窃听(窃听被绑架女孩误导警察)终于激起民愤———它轰然倒下。更多“龌龊的”隐情浮出水面,英国人人自危。自此,默多克旗下的英国小报,包括著名的《太阳报》,好似多米诺骨牌,都被拉下水。默多克传媒帝国在英国的触角遭到重重一击。

 

===== 小报掀起“大风暴”=====

 

传媒大亨默多克及其儿子、新闻集团副首席运营官詹姆斯·默多克14日表示,同意就旗下报纸《世界新闻报》的窃听丑闻于19日接受英国议会下院文化、传媒与体育委员会的质询。新华社路透社

    当默多克10日飞抵伦敦时,其首要任务是实现完全控股有利可图的天空电视台,并遏制窃听丑闻后有可能吞噬其媒体帝国在英国分支机构的政治和法律风暴。四天后,这一战略破灭了,尽管已采取了一些极端措施,如关闭其非常成功的《世界新闻报》并在收购天空电视台问题上作出让步。的确,默多克帝国的未来现在看来是那么的不可预测。

先是有迹象表明,窈听丑闻将跨过大西洋影响到他在美国的业务;接着,他被英国议会传唤出席听证会,就他手下记者所犯罪行接受质询。

    传媒大亨默多克15日就新闻集团旗下《世界新闻报》窃听丑闻首次发表公开道歉信。这封信还将于明天刊登在所有英国全国性的报纸上。

默多克在致歉信中说:“我们对一系列严重的错误行为表示歉意,我们向那些受到伤害的个人表示歉意,我们对没有尽快解决这些问题感到懊悔。”

针对窃听丑闻的解决方案,默多克说:“我知道仅仅道歉是不够的。在未来几天,我们还将进一步采取具体行动来解决窃听事件,并对窃听事件造成的伤害进行补偿。请大家拭目以待。”

当天,默多克还亲自前往受害人道勒的家中道歉。

 

7月16日,英国报纸刊发了默多克的道歉信。(图片来源:新京报)

 

    英国首相戴维·卡梅伦13日抨击鲁珀特·默多克旗下媒体窃听行为“可耻”,任命一名法官展开调查。

卡梅伦讲话后不久,默多克的新闻集团宣布,放弃收购英国天空电视台。

卡梅伦当天在议会发表讲话,直言新闻集团不要再盘算着收购天空电视台了。

“这家企业的所作所为可耻,应该清理所有层面的问题。他们必须处理自己制造的混乱,不要再想着收购了。”

他形容窃听丑闻如一场大火,正吞噬着部分媒体和政府的公信力。

“这场大火吞噬着部分媒体、一些警察部门,甚至损及英国政治体系作出反应的能力。”

    女王的电话被窃听了?首相的电话被窃听了?下一个是谁轮上牢狱之惩?哪家媒体还将遭灭顶之灾?

疑问,疑问,全是疑问……

英国“窃听丑闻”还在持续发酵,媒体、警察和政客乱成一团,在“查找真相”的名义下各怀忐忑之心。

===== 危机升级 =====

 

7月15日,管辖新闻集团所属英国报纸的国际新闻公司首席执行官丽贝卡·布鲁克斯宣布辞职,成为新闻集团旗下英国报纸《世界新闻报》窃听丑闻曝光以来首位下台的集团高层管理人员。这是传媒大亨默多克(左)与丽贝卡·布鲁克斯2011年7月10日在伦敦的资料照片。新华社/法新

 

新闻集团旗下道—琼斯公司首席执行官莱斯·欣顿15日因《世界新闻报》非法窃听案辞职,成为新闻集团内部继新闻国际公司首席执行官丽贝卡·布鲁克斯之后离开的第二名资深高级管理人员。

欣顿与布鲁克斯同一天辞职,前后相隔数小时。新闻集团总裁鲁珀特·默多克在一份声明中宣布这名资深助手辞职,肯定后者对集团的“贡献”。

“莱斯和我共同走过一段超过52年的不平凡旅程,”默多克说,“这段旅程的职业部分、而非个人部分戛然而止,我着实悲伤。”

欣顿现年67岁,1995年至2007年任国际新闻公司执行董事长,2007年12月改任道—琼斯公司首席执行官,随后兼任《华尔街日报》发行人,可谓默多克的“臂膀”。

美国联邦调查局(FBI)已经对传媒大亨默多克的新闻集团展开调查,怀疑其旗下媒体窃听美国9·11恐怖攻击事件受害人电话。

FBI内部的匿名消息人士透露,FBI已经对新闻集团展开调查,从最高主管到门口的警卫,一切涉嫌违法的行为都不会放过。

此外,有数名参议员致函美国司法部长,要追究默多克的新闻集团是否违反了美国已经实施了三十多年的海外反腐败法,这条法律是规范美国企业以及个人在海外贪污行贿等行为的法案。

从澳大利亚起家的默多克新闻集团,在英国闹出窃听丑闻后,促使澳大利亚政府考虑检讨现有的媒体法。吉拉德总理表示,将下令调查澳大利亚媒体是否有违背操守行为,并已要求国会审查媒体拥有权和相关条规。

澳大利亚最具影响力的绿党前天呼吁国会就媒体拥有权和相关条规进行广泛性的审查,对于默多克垄断澳大利亚报业,绿党也提出质问。

绿党议员布朗在记者会上指出,英国媒体爆出丑闻,不禁令人担心类似事件也可能在澳大利亚发生。默多克的新闻公司几乎垄断了澳大利亚报业,控制了大城市日报近四分之三的发行量。

  《世界新闻报》停刊,默多克如壁虎断尾,如今《星期日泰晤士报》也卷入丑闻,默多克还有多少尾可断。 政治漫画网

 

  英国议会要求传媒大亨默多克、默多克儿子詹姆斯、新闻国际现任总裁布鲁克斯(从左至右)就窃听事件出席听证会。

 

  《世界新闻报》的窃听事件不仅引爆了默多克传媒帝国的大地震,还触动了英国人对媒体良心今何在的拷问。如果说默多克在43年之前以3400万英镑把《世界新闻报》抢到手,开启了一个传媒资本扩张的新时代,那么今天,这位耄耋之年的传媒大亨有没有招数化解帝国的重重危机呢?

仅仅十天,默多克传媒帝国在英国经历了冰火两重天。默多克麾下《世界新闻报》的电话窃听丑闻迸发的危机,使其从如日中天、八方膜拜的鼎盛,陡然陨落至黯然失色、墙倒众推的颓势。

默多克遭遇的第一个打击是被迫于上周末关停已有168年历史的《世界新闻报》。该周末小报是默多克帝国赖以起家的资本,年收入达1.5亿英镑,但如今已如过街老鼠,声名狼藉。

默多克遭遇的第二个、也是最大的打击是被迫放弃收购天空广播公司。

一些英国媒体预言,默多克帝国在英国的基业已是穷途末路,前景黯淡,其资本扩张只能另辟天地。

默多克还面临第三个打击。默多克在英国的险恶境遇还会对其在美国的传媒资产带来极大的负面影响。默多克掌控着好莱坞20世纪福克斯制影、福克斯新闻电视台、哈勃科林斯出版社、《华尔街日报》等。美国FBI已决定调查默多克在美的控股媒体,以证实其是否对“9·11”事件死难者及其家属搞电话窃听。另外,三名美国参议员已要求检方进行相关调查,因为新闻集团的子公司在英国向警方行贿违反了美国《海外腐败行为法案》。

默多克面对的第四个打击是,其在英国的媒体资产,尤其是《太阳报》、《泰晤士报》和《星期日泰晤士报》等三家报纸已成鸡肋。在默多克帝国中,这些报纸原本干着“赔本赚吆喝”的营生,如今更是雪上加霜。况且,没有天空广播的支持,这些报纸的数字化改造必将步履维艰,投资者对其商业前景不会看好。

如果对《世界新闻报》向警方行贿的指控调查成立,那么,默多克的儿子詹姆斯继续执掌国际新闻公司就成问题。据报道,詹姆斯有意把默多克帝国的总部从美国搬到英国。目前,新闻集团正试图在德国、意大利和以印度为代表的新兴市场国家扩张,这些扩张必然将受到影响。

===== 窃听丑闻的背后 =====

    7月15日,新闻集团旗下道—琼斯公司首席执行官莱斯·欣顿因《世界新闻报》非法窃听案辞职,成为新闻集团内部继新闻国际公司首席执行官丽贝卡·布鲁克斯之后离开的第二名资深高级管理人员。这是2010年10月5日莱斯·欣顿在美国纽约出席会议的资料照片。新华社/路透

 

事实上,西方媒体罔顾社会道德、滥用公权的丑闻并非小报的“专利”。

在英、美等西方国家,新闻业一向表明注重媒体自律和新闻从业者的职业约束。从表面上看,各媒体内部有“从业规范”之类的条文,新闻界有着“新闻委员会”、“报刊投诉委员会”、“道德委员会”等多种形式的监督机构。在有关“从业规范”类的文件中,不乏“任何可能的时候,都要指明消息来源。公众应该有尽可能多的信息来判断消息来源的可靠性”,“除非传统的公开的方法不能得到对公众至关重要的信息,不要采用秘密的或窃听式的方法获取信息。如果使用了这样的方法, 在报道中应该加以说明”等明确表述。

然而,伴随着网络化时代媒体间激烈的市场竞争,一些西方媒体轻视新闻所应该担当的社会责任,全然不顾白纸黑字的道德规范和职业操守,滥用所谓的“新闻自由”,一味迎合市场的需求。布朗抨击说,某些媒体将其信誉完全建立在商业收入之上,有时是对公共权力的滥用。英、美两国的网民更是一针见血地指责这些媒体“不是在报道新闻,而是在报道他们自己的观点并进而将其变为‘新闻’”。

一向标榜“新闻自由”的西方媒体如今因为触犯了道德、法律,也挑战了公众的心理底线,正面临社会良知的拷问。有美国公众质问道,“迄今为止已知的丑闻只是冰山一角,人们需要将这么多年以来所有这些针对亿万人民、且未经惩处的犯罪行为全部揭露出来。”

港媒:揭丑终成丑闻主角 百年老报停刊拷问自律
 
    这张在英国伦敦市中心拍摄的资料照片显示,传媒大亨默多克(左)与国际新闻公司首席执行官丽贝卡·布鲁克斯从默多克的公寓离开(7月10日摄)。管辖新闻集团所属英国报纸的国际新闻公司首席执行官丽贝卡·布鲁克斯15日宣布辞职,成为新闻集团旗下英国报纸《世界新闻报》窃听丑闻曝光以来首位下台的集团高层管理人员。新华社/路透
 
窃听事件让世人看清了默多克的真实本质。据透露,英国政府和默多克麾下的传媒机构早已紧紧拥抱在一起了。政府官员和媒体记者不仅有了私人友情,而且还有了业务往来。监督政府不一直是西方媒体自诩的核心新闻理念吗?当官员与媒体眉来眼去、关系越走越近时,媒体哪里会有独立精神、自由意志,新闻哪里会有公正客观,民众哪里会获得真正的知情权?从英国政府和媒体之间复杂暧昧的关系中,人们可以看到可耻的“生意往来”和利益交换。默多克让我们有机会再一次看到,西方世界所谓的新闻独立、新闻自由不过是一块欺骗公众的遮羞布。
默多克新闻集团是西方世界最大的跨国媒体集团,是西方新闻行业的舵手和标杆。从这个角度来说,《世界新闻报》主演的窃听丑剧不仅证实了默多克的堕落,同时也反映了西方新闻观的虚伪和失败。让商业利益引领公共传媒,这是西方新闻观走向失败的历史必然。当传媒机构的商业利益至高无上、无法无天,当传媒集团成了商业财团,当传媒势力可以左右政局、影响大选,媒体就会冲破道德和法律的约束,记者就会放弃职业和道德的底线,公众的知情权就得不到保障,百姓的隐私权就必然受到侵犯,法律和人格则必将丧失殆尽。
窃听事件使英国媒体的公信力受到整个社会的怀疑,同时也暴露出西方传媒生存环境岌岌可危的真实状态。西方新闻观一贯标榜的媒体自律哪里去了?人们为何看不到应有的职业约束和从业规范?那些“独立于政府之外的”英国媒体监督机构哪里去了,未来的英国媒体监督机制又将如何搭建?
《世界新闻报》在西方新闻观的隆隆坍塌声中寿终正寝,但默多克传媒帝国却依然威猛强悍。某些西方媒体和政客在攻击和诋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之前,应该静下心来,仔细考虑自己为“默多克窃听门”提供了怎样的适宜土壤、优厚的条件和巨大的发展空间。(来源:光明日报) 
英媒窃听案:滥用新闻自由葬送公信力
 
12日,默多克坐车抵达伦敦寓所,他手中拿着一份《泰晤士报》。
 

  曾被西方媒体奉为圭臬的“新闻自由”,正因其罔顾道德和法律的“肆意生长”,遭到各国公众广泛质疑。

  日前,陷入一系列窃听丑闻的英国著名通俗小报《世界新闻报》被迫关门以谢天下,其幕后老板默多克也在英国各界的强大压力下,不得不放弃了对天空电视台志在必得的收购。甚至有人预言,此事将成为这位“传媒业拿破仑”的滑铁卢。

  其实,窃听名人电话以获取独家消息在英国已是新闻界心照不宣的“潜规则”,公众对此也似乎习以为常。然而现在,《世界新闻报》将窃听范围由社会名人扩展到普罗大众,更重要的是还曝出了该报雇员删除一名失踪女孩手机信息、误导了警方调查的“猛料”,这无疑极大地挑战了媒体的道德底线和公众的容忍度。

  事实上,大众的知情权和个人的隐私权始终是新闻报道中的一对矛盾,兼顾不易。这集中体现在对公众人物隐私的报道上,在新闻史上也多次发生过名人将媒体告上法庭的实例。在长期的司法实践中,西方社会逐渐形成了一套共识,那就是:公众人物由于享有比普通人更多的社会资源,就应接受媒体更多的监督,并对此具有 “忍受的义务”。但是,对于此次“窃听门”的绝大多数受害者来说,显然根本不存在“忍受的义务”。而干扰司法调查,不管是否故意,都直接违反了法律。《世界新闻报》正是由于毫无顾忌地突破了这些被视为不可触碰的“高压线”而最终“栽了”。

  这次的事件也促使世界反思:长久以来西方媒体高举“新闻自由”大旗以占据道德制高点,垄断国际话语权,但他们做得是否像说得那么漂亮?“9·11”之后美国政府对媒体的严密管制早已不是秘密,而伊拉克战争前炮制出铺天盖地的“巴格达拥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舆论,更堪称西方媒体的历史性污点。“窃听门”告诉我们,面对政治力量“似拒还迎”的西方媒体,在面对商业利益的诱惑时,同样不会是“坐怀不乱”的君子。

  西方国家往往喜欢拿“言论自由”、“新闻自由”说事,对别国的人权状况指指点点,可是很多时候,他们有意无意之间不提自由的另一面,那就是道德和法律的规范。而这正是行使自由的边界所在。其实这只是一种“选择性遗忘”——他们并非不知道,“新闻自由”固然是一种监督力量,但它本身也需要受到监督。

 

[来源:新华国际] [作者:] [编辑:陈肖梅]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图解海口一周热闻:海口日报海口网入驻“新京号”
图解海口一周热闻|多彩节目,点亮缤纷假期!
图解海口一周热闻:海口新年音乐会将于2024年1月1日举办
图解海口一周热闻:海口招才引智专场诚意揽才受热捧
图解海口一周热闻:海口获评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
灾后重建看变化·复工复产
圆满中秋
勇立潮头踏浪行
“发现海口之美”摄影大赛
     
     
     
排行
 
旅客注意!海口美兰机场T2值机柜台17日起调整
寻旧日时光 海口部分年轻人热衷“淘”老物件
海口:云洞衬晚霞 美景入眼中
嗨游活力海口 乐享多彩假日
海口:城市升腾烟火气 夜间消费活力足
海口:长假不停歇 工地建设忙
市民游客在海口度过美好假期
2023“海口杯”帆船赛(精英赛)活力开赛
海口天空之山驿站:晚照醉人
千年福地寻玉兔 共庆海口最中秋
 
|
|
 
     www.hkwb.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海口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21001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898—66822333  举报邮箱:jb66822333@163.com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

琼公网安备 46010602000160号

  琼ICP备2023008284号-1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