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网上对成都听证会“四大金刚”听证专业户的质疑,昨日,成都市发改委公开回应媒体,称2010年前不是抽签筛选代表。而听证会不是决策会,不一定必须采纳每一位听证代表的意见。(7月21日《新京报》)
这一回,公众继续走类似“花边反腐”的路线,寄望于通过“曲线救国”的路径求得听证会异化的真相。被舆论击中的“出头鸟”的是一位成都市民:7月14日,经新浪认证的博主、作家聂作平在微博上爆料,成都一位名为胡丽天的老太,在随机抽签的情况下,竟18次被选为听证代表,先后支持过涨水价、涨的士价、涨停车费、摇号购车等等。聂作平感叹:“这运气不买彩票都可惜了。”
一石激起千层浪。愤怒于逢听必涨的听证会,舆论顿时将矛头统统指向这些“群众演员”。但问题是,当事人显然觉得非常冤枉,稽废时日不说,自己也未必落得什么好处。19 日当事人胡丽天通过央视“说明”了情况,值得注意的是,她认为自己之所以屡屡“中签”成为听证人、就在于报名参加听证者太少。如,占道停车收费听证,11 个名额,7人报名;高污染汽车限行听证,需4个代表,5人报名……在这样的比例中,像胡丽天这样的热心“粉丝”成为听证会专业户何足为奇?这不是“运气”,是注定的“概率”。
200元一场的听证会,在“天价过路费”、 “机场快递费”面前都可以忽略不计了。而且这听证会也不是天天开、月月开,愣说听证会的“N 大金刚”是为了这区区200元而拼命博上位,有失公允、有悖事实。公众的郁结在于听证会的不公开、不透明,民主决策程序有没有经过公平博弈——有关于此的关切,显然与参与听证者的身份背景无多大直接关系。诚如成都市发改委的公开回应所称,听证会不是决策会,不一定必须采纳每一位听证代表的意见。何况听证代表即便支持涨价,在无确凿证据证明其为“托儿”之前,也当“疑罪从无”,而不能妄用诛心论。
真正的问题在于两个方面:一是听证会程序有无瑕疵,在事关民生的价格等问题上,有没有充分履行告知的责任,听证会有没有构架起多方利益对话的公正平台。事实上,各利益团体为了争夺话语权而达成涨价之目的,不仅会拉拢主导听证会的物价等部门,还会处心积虑将“自己人”乔装改扮成“市民代表”,而资格认定,乃至前期的成本核算等,往往又会被要求涨价方所掌控。二是在听证代表筛选问题上,很多时候公众关注的是代表说了什么,而很少关心海选代表的环节 ——既然放任了“被代表”的可能,那么,听证会变成“涨价会”又有什么好奇怪的呢?老太太屡屡连任听证代表,不正是我们弃权的结果吗?
听证会病了,不能专业户吃药。就算听证代表常换常新,但我们对于“注定”的听证结果,果真有回天之力吗?(邓海建)
相关新闻
胡丽天不是“托儿”反衬听证会无公信
改革听证制度,让“专业户”退场
听证会上默多克遇袭 邓文迪奋起反击[组图]
“听证专业户”帮谁挡子弹
“听证专业户”在替谁打酱油?
老妇7年参加19次听证会 4名“听证专业户”曝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