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达达布新到的难民。本报记者 苑基荣摄
肯尼亚达达布难民营见闻
早晨,一轮红日出现在东非的地平线上,唤醒了达达布难民营帐篷中饥肠辘辘的人们,这个世界最大的难民营开始了一天的生活。
日复一日,太阳炙烤着大地,黄沙飞扬,喧嚣、哭号、哀求,无尽的等待……
在这里,每天新增约2000名索马里难民。
离乡之路:没有食物和水
7月29日,负责救助的国际组织一开始工作,记者便来到难民接待处,远远就看到这里聚集了数百名新到难民。经过几天甚至几十天的日夜逃亡,他们疲惫地蹲在地上,排成长队等待着工作人员点名。他们的表情透露出来到达达布的庆幸,但眼神中却充满着对未来的茫然。
“路上整整走了15天,沿途没有食物和水,把能卖的东西都卖掉了,有时候不得不要饭。”眼里布满血丝的福杜姆说,她家就在离索马里首都摩加迪沙不远的一个小镇上,由于干旱没有粮食,一家人不得不背井离乡。
25岁的阿布迪来自距离边境70多千米的索马里城镇多普雷,一个人步行了4天才来到这里。阿布迪说,自己父母双亡,两个弟弟也失散了,干旱导致家里的牲畜全都死了,不得不到难民营避难。
接待处院子四周围着铁丝网,院内已经有100多名被叫到名字的难民,联合国难民署和其他救助组织工作人员将对他们进行登记,并检查老人、妇女和儿童的健康状况。工作人员会给每名患有疾病的难民佩戴一个蓝色标识并带他们到旁边的医务室进行检查,问题严重的会被马上送往医院救治。
图为刚抵达达达布难民营的索马里人在等待为孩子注射疫苗。本报记者 裴广江摄
安置新家:财产仅剩一只山羊
记者随后来到新难民安置点。该安置点是在稀落的灌木中间开辟的空地,除了整齐划一的帐篷外,其他都是破落低矮的圆形房子。一些新到的难民就地取材,用树枝插在地上围成一圈,然后用绳子或破布条把树枝绑紧,支撑起帐篷。这里的人住进来的时间不长,帐篷都是新的,不少人还在忙着建厕所。
有一个在两排帐篷中间用树枝搭成的新家引起了记者的注意。女主人爱迪阿蒂站在门口热情接待了我们。爱迪阿蒂前一天晚上刚到达达布,匆忙中搭起这个临时住所,为的是让孩子们有个安身的地方。
记者看到这个圆形“小屋”只有1米多高,不足3平方米的地方,居然还有一只山羊。“这是我们唯一的财产了。”爱迪阿蒂说,“3个孩子跟着我从索马里走到这儿用了一个月时间,另外4个孩子正跟着丈夫往这儿赶。”说着,她把孩子们叫过来跟记者打招呼。3个男孩最小的大概5岁左右,满脸是土。看到相机他们非常兴奋,比划着让记者给他们照相。问起未来如何打算,爱迪阿蒂只说了一句话:“等索马里和平了就回去。”
涌进难民营:远离战乱就好
在达达布难民营的生活远谈不上舒适。记者注意到,有的一家十几口人挤在一个帐篷内,好几个帐篷共用一个厕所,一大片帐篷区只有一个取水点。帐篷外尘土阵阵,帐篷内热气蒸人。不过孩子们在这里自得其乐,在帐篷附近开心地玩耍。
达克来自摩加迪沙,已经在难民营住了3个月了。他告诉记者,摩加迪沙战乱不断,缺水断粮,只好来这里躲避。他家里还有妻子和7个孩子。达克在逃亡的路上走了将近一个月,历尽磨难,但他不愿详述其中的细节。谈到在达达布的生活,达克说:“难民营比索马里好多了,这里没有战争,生活平静,大家和平相处,很友好,就是粮食和水不太充足。”
看到达克跟记者聊天,附近的难民纷纷围拢过来。一位上了年纪的难民对记者说:“很多人都是感到索马里不安全才逃出来的。”
联合国难民署工作人员阿历克斯说,从7月28日开始,新到难民人数猛增,每天来达达布难民营的人数高达2000余人。这些人首先要获得难民身份,之后就可以领取锅、勺子、毯子、帐篷等用品以及一些面粉等食品。
达达布难民营建于1991年,位于肯尼亚与索马里交界处,主要接纳索马里难民,设计接纳能力为9万人,目前已经人满为患。联合国难民署29日发表的声明说,难民新安置点的公共厕所及蓄水池已建成并投入使用,另有1家诊所和3所学校也即将完工。(本报肯尼亚达达布7月31日电)
相关链接:
天灾不断人祸频频 全球难民总数多达4300万
尼泊尔野象攻击联合国难民营 踩死2人并破坏帐篷
马澳签署互换难民协议属全球首例 称可“双赢”
饥荒,在非洲东北部蔓延 肯总理视察难民营哭着离开
大旱席卷非洲东北部 难民流离失所网
逃往肯尼亚的索马里难民数量达到空前规模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