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临严峻考验 随着社会经济和文化的不断发展,文化娱乐呈现多元化趋势,人们可以选择的娱乐活动多样化,对于木偶戏和临戏不再像以前那样热衷和喜爱。据王团长表示,现今制约着木偶戏和临戏的发展还有几大原因:
一是经费问题,虽然一年下来有200场左右的演出,但是木偶戏的每次演出费最多2000元,临戏是2000-3000元,一般下乡的人员灯光、布景、伴奏、演员就有30多人,而政府一年的经费补贴就19万,总的下来,剧团也勉强能维持;
二是木偶戏和临戏的队伍力量薄弱,临高县,现存的剧团只有10个,县剧团拥有木偶戏和临戏两种表演队伍,剧团总人数46人,其中60多岁的就有十几个,而其他民营剧团中有4个木偶戏剧团,5个临戏剧团,其中木偶戏剧团人数最多12个,临戏剧团最多32个;
三是艺术水平的限制,没有专职的导演和编剧,且现今的木偶戏和临戏的剧本还是跟以前一样,许多新作也是从广东那里引进再进行语言转换而已,没有创作出满足现在人们精神需要的作品;
四是木偶形象相对落后,有待加强,但据县剧团林编剧介绍,自从临高县唯一一位制作木偶的陈师傅逝世后,临高县已经没有专门从事木偶制作的人才了,现在的木偶一般都是从广东那边找人专人订做。
王春荣师傅进行木偶戏表演示范
木偶戏、临戏秉承传统 作为临高本土的临戏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木偶戏,如何传承和发展是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
随后,记者采访了临高木偶戏代表性传承人王春荣师傅。王师傅表示,从小学五年级便开始学习木偶戏的表演,83年第一次登台表演,但95年时,便离乡到海口工作,当了8年的出租车司机,但是凭着对木偶戏和临戏的热爱,8年期间,每逢有机会上台表演,王师傅都会请假回乡表演,直到03年才回到故乡,做起了专职的演员直到今天,08年更是被国家嘉奖为临高木偶戏最有代表性的传承人。而王师傅最拿手的剧目是《沉浮姻缘》、《狸猫换太子》和《翁媳闹公堂》,其中,《狸猫换太子》中的包公,是王师傅表演得最好的角色,深受群众的喜爱。
如今,王师傅还在临高县职业学校开设的木偶戏和临戏的课程中,担任授课老师,王师傅表示,也正是因为对木偶戏和临戏的情有独钟,才让他坚持到了现在,也希望能培养出优秀木偶戏和临戏的传承人,让两种戏剧能延续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