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晚,老街里的老人们,常常搬个凳子坐在骑楼下聊天,家长里短,也是一种生活。
海口网8月25日消息(记者 陈元才摄影报道)在海口得胜沙路、文明东路、中山路、博爱路、解放路两侧,都是一幢幢南洋风格的柱廊式骑楼。据说这些建筑已有600多年的历史。老街里的老人,有些在这里生活了一辈子,对老街里怀有深厚的感情,他们见证了老街沧桑的历史和时代的变迁。
开店,不图挣钱
70多岁的符平家住博爱南路,从小在老街长大。后来,儿子们在国贸和海甸岛买了新房,可是他仍然不想离开。他说,祖祖辈辈都是生活在这里的。
现在符大爷在自己的家一楼开了一个铺面,经营祭祀用品。每天晚上,他都拿一张马扎或者靠椅,在门边一放,边摇着蒲扇边听琼剧。偶尔,会有其他的老人搬来凳子,和他一起唠唠家常。
“这里晚上很舒服,特别是这个时候,快到中秋节了,夜晚很凉快,每天都在这里看店听琼剧,到九点半以后就关门睡觉,至于生意嘛,也没有太大的操心,本来就不图挣什么大钱,也不用交铺面租金,赚一点算一点,哈哈。”符大爷说。
冯大鸿在老街的理发店,开了20多年,一直使用传统的技术和工具,颇受一些老年顾客欢迎。
理发,坚持传统
在西门街古玩一条街,年逾花甲的冯大鸿在此开理发店已经有20余年了,他算是老街里最老的理发师。
年轻时,冯大鸿在老街一间国营企业做理发师,企业破产后,他就在新华南路开理发店。后来,新华南路改造,他的理发店搬迁到西门街,直到现在。
老冯是个很实在的人,理发的收费很低,洗剪总共7元钱。尽管目前理发技术和工具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是老冯一直坚持着传统的理发技术,也一直都在使用传统的工具。用老冯的话说,这些工具他用得顺手,不愿意更换。
每天来店里的顾客不少,不过大部分都是老人,年轻人很少。
阿婆们打的这种牌很特别,长条形,上面有些黑白的团,看不出数字。阿婆们说,不知道这种牌用普通话怎么叫,现在只有一些老人会玩这种牌。
打牌,自得其乐
西门街,每天下午,几个阿婆都会聚集在一起玩牌,这个习惯她们已经维持了几十年了。
阿婆们玩的牌很特别,长条形,牌面没有数字,只有一些黑白的图案,一般人很难看得明白。“我们也不知道这牌用普通话怎么叫,就叫海口牌吧,因为这种牌一般只有海口这边的老太婆玩得比较多,现在市场上好像很难找到这样的牌买,年轻人没人玩这东西。我们别的也不会,这么多年来就会这个玩意,也就图个开心吧。”王阿婆说。
老人们的娱乐活动不多,听听琼剧、聊聊天,或者打打牌,市井里的生活,不融入进去,很难体会到其中的乐趣。
有些人在老街住了一辈子,尽管房子已经老旧,但大多都不愿意离开,这里寄托了他们太多的情感。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