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财经股市>

民间借贷呈全国蔓延趋势 高息背后隐藏巨大风险

海口网 http://www.hkwb.net 时间:2011-09-05 10:10

   “我已经把房子抵押给银行,把获得的贷款借给典当行,仅利差就相当可观。”上海市民文女士近来开辟了新的投资方向——民间借贷。她把已还清贷款的房子抵押给银行,以做生意需要周转资金为由,拿到60万元贷款。然后,将这笔钱交给朋友的典当行,投入民间借贷的洪流之中。

  由于房子市场价值较高,文女士从银行套出60万元贷款不难,一年期贷款利率仅8%,略高于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在拿到贷款后,文女士迅速将钱投进典当行,典当行大方地开出一年24%的利率。“一转手,一年就能坐享16%的利差,60万元资金一年就能净赚近10万元。”文女士表示,身边有越来越多的朋友把从银行获得的贷款转投到民间借贷中去,轻轻松松就可获得巨大利差。

  由于今年以来股市、楼市不振,越来越多的资金从楼市、股市中撤出,随着借贷利率高企,民间借贷渐渐成了居民新的“投资渠道”。河南省郑州市居民刘女士也选择了这种新“投资”方式。由于担心房价会有下跌风险,她6月卖出一套两居室的老房子。在拿到52万元房款后,刘女士通过朋友介绍,将钱投给担保公司,担保公司开出一年20%的利率。

  “房子继续出租,一年的租金不过1.5万元,年租金回报率只有2.8%,甚至不如银行定期存款。房子卖掉后将钱拿去放贷,按20%的年利率,一年就能拿到10万多元,收益远远超过其他投资渠道。”刘女士表示,担保公司承诺资金会借给实力雄厚、信誉好的大老板,风险很小,加上又有朋友介绍,不是很担心。

  民间借贷利率高企,让已进入这个行业的放贷人获得巨额收益,同时吸引更多资金蜂拥而入。刘女士表示,在得知自己放贷每年20%的利息后,很多亲戚纷纷找到她,也希望能将闲置资金投给担保公司,甚至年逾六旬的老人都愿意将“养命钱”用来放贷。

 

   相关新闻

重庆法院首次支持民间借贷按“利滚利”收账
220亿热钱撤出温州楼市 转战民间借贷市场
民间借贷月息5分还得靠关系 “全民放贷”愈演愈烈
银行贷款紧缩 民间借贷走俏 专家提醒:小心陷阱
4月人民币储蓄减少 理财与民间借贷成“吸金大户”
银行信贷收紧 海南民间借贷又“风生水起”

 


  高息民间借贷正呈现在全国蔓延的趋势。业内人士表示,在信贷紧缩、楼市调控背景下,民间资金缺乏投资渠道,同时,中小制造类企业、房地产、矿业等行业资金需求量大,民间借贷空间迅速扩大。目前仅浙江民间资本就高达万亿元,通过小额贷款公司、担保公司、典当行和个人之间放贷,成为民间借贷流通的主要途径,月息回报普遍在2分以上,最高的甚至达5分,即年利率60%。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近期发布的《小企业经营与融资困境调研报告》显示,今年小企业生存环境不乐观,半数小企业通过民间借贷完成融资,能从银行贷到款的公司只有15%,金额在100万元以下的贷款基本成为盲区,很难得到银行重视。

  除游荡在民间的数万亿元游资,资金富余的上市公司也开始把钱投向民间借贷业务,有的贷款收益甚至超过主业。最终能支撑起如此高额利率的,几乎只有房地产业和矿业,他们也正是借钱的大户。

  疯狂的民间借贷背后隐藏着巨大风险。有报道称,曾经因高利贷泛滥而成为“宝马县”的江苏省泗洪县,在7月借贷大户“跑路”、停止付息后,出现高利贷市场崩盘情况,众多放贷人血本无归。江苏省启东市在年中出现信用社员工当高利贷掮客,因为资金链断裂而出现离职、逃跑甚至跳楼等情况。福建省厦门市今年连续爆出民间高利贷崩盘大案,涉嫌介入高利贷的既有担保公司负责人,还包括银行高管。

  专家警告,民间资金热衷高利贷反映出当前贷款结构不合理,中小企业融资困境,房地产行业死守挣扎和矿业追逐暴利。一旦经济环境发生变化,房价、大宗商品价格下跌,民间高利贷极有可能爆发巨大风险。(万晶)


    延伸阅读

  64家上市公司放170亿“高利贷”

  据市场公开资料显示,截至8月31日,有关上市公司发布委托贷款的公告一共117份,涉及64家上市公司,其中,超过银行同期贷款利率有35家,一共发放169.35亿元,同比增长38.2%。

  放贷 时代出版年息最高达24.5%

  时代出版(600551)近日发布有关委托贷款的公告,将6000万元交付交通银行安徽分行进行放贷,年利率为24.5%,按季息付。时代出版的这一贷款利率是银行贷款利率的3.88倍,超越了香溢融通(600830)之前保持的21.6%年利率,成为A股所有上市公司放高利贷年息最高代表。

  记者浏览上市公司委托贷款利率排前十位的数据发现,浙江上市公司占7家,分别是香溢融通、卧龙地产、ST波导、杭州解百、卧龙电气、维科精华、升华拜克,共发放10.35亿元贷款。

  记者发现,64家涉及委托贷款上市公司九成以上都是国有控股公司,包括中国中铁、中粮地产、杭州解百、现代制药、红日制药等,都是耳熟能详的国有大中型企业。

  高利 促使上市公司争当“高利贷倒爷”

  高额的利息回报,让上市公司争当“高利贷倒爷”,大有迅速蔓延扩大之势。上市公司为何冒风险从事放高利贷?又是通过哪些方式进行的?

  首先,巨大的利益诱惑和示范效应,可能使得更多上市公司蜂拥而入高息贷款行业,更可能出现轻主业甚至荒废主业的状况。

  据Wind资料,武汉健民宣布对外委托贷款1.5亿元,年利率为20%,一年利息收入将达3000万元,而其上半年净利润也不过3620万元。

  其次,银行贷款低息给上市公司,上市公司以委托贷款高息发放出去吃高息利差,银行收取正常贷款利息和委托贷款手续费收入,各得其所,各自收益都很高。

  最后,一些上市公司往往以实业项目为募资对象,通过金融市场募资机构的运作,带来比预算要高若干的资金量,除正常投资实业外,还会有剩余募资资金,剩余资金如何处理?放高利贷符合上市公司需要业绩而周期相对短的特点,自然而然就成了“热门行业”。一位长期跑上市公司口的资深财经记者介绍道。

承贷 房地产企业成为“冤大头”

  记者浏览了14家利率超过12%公司发布的委托贷款公告,发现大部分委托贷款的借款人都是房地产开发企业。地产业因受政策调控,开发商资金普遍紧张,但在高额利润里的驱使下,更容易受到放贷上市公司的青睐,房地产企业因此也成为上市公司委托贷款的主要流向地,这与当前房地产开发企业“极差钱”的境况倒是可以相互印证。

  ST波导今年4月份新放出的5000万委托贷款,借款方即为淮安的一家房地产开发公司,贷款用途为该公司的“业务经营”。维科精华今年初放出的1.5亿元委托贷款,对象凯翔集团有限公司业务范围也是地产。

  警示 专家称放高利贷存巨大风险

  对于上市公司涉嫌放高利贷的行为,首都经贸大学财政金融学院教授焦建国认为,拿着股民和募集来的钱从事高利贷、炒股、理财产品,这对股民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行为,也是一种饮鸩止渴的企业经营行为。

  据《中国经济周刊》报道,在浙江,巨大的资金需求,衍生出一个由银行——大企业集团——高利贷公司共同组成的利益共同体,这个共同体正在以集团化、组织化的发展方式“茁壮成长”。这是一个庞大得无所顾忌的高利贷市场。

  据悉,在浙江,民间借贷的利息回报年利率已经高达100%。而中小企业的平均利润率还不到10%。

  “上市公司参与放高利贷,不是简单的一种追求经济利益的行为。正是因为有浙江民间高利贷的风行,才会出现浙江上市公司‘跟风’的局面。”在浙江工作多年的一家会计事务所所长彭如海说。

  首都经贸大学财政税务学院教授焦建国认为,从2005年以来,浙江民间借贷行为就比较盛行,随着大中型企业与银行的参与,部分正规资金流入民间借贷。非金融类上市公司运作虚拟金融资本,无论对企业个体还是整个国家经济实体来说,都是一种巨大风险。

  “中小企业因为钱荒缺少资金,通过渠道向银行不能贷到款,只有通过高利贷借贷,这会造成当地金融市场和企业持续发展的恶性循环。” 焦建国说。(人民网)

相关链接:
银行信贷收紧 海南民间借贷又“风生水起”
4月人民币储蓄减少 理财与民间借贷成“吸金大户”
民间借贷月息5分还得靠关系 “全民放贷”愈演愈烈
重庆法院首次支持民间借贷按“利滚利”收账
[来源:中国证券报] [作者:万晶] [编辑:胡世福]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图解海口一周热闻:海口日报海口网入驻“新京号”
图解海口一周热闻|多彩节目,点亮缤纷假期!
图解海口一周热闻:海口新年音乐会将于2024年1月1日举办
图解海口一周热闻:海口招才引智专场诚意揽才受热捧
图解海口一周热闻:海口获评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
灾后重建看变化·复工复产
圆满中秋
勇立潮头踏浪行
“发现海口之美”摄影大赛
     
     
     
排行
 
旅客注意!海口美兰机场T2值机柜台17日起调整
寻旧日时光 海口部分年轻人热衷“淘”老物件
海口:云洞衬晚霞 美景入眼中
嗨游活力海口 乐享多彩假日
海口:城市升腾烟火气 夜间消费活力足
海口:长假不停歇 工地建设忙
市民游客在海口度过美好假期
2023“海口杯”帆船赛(精英赛)活力开赛
海口天空之山驿站:晚照醉人
千年福地寻玉兔 共庆海口最中秋
 
|
|
 
     www.hkwb.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海口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21001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898—66822333  举报邮箱:jb66822333@163.com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

琼公网安备 46010602000160号

  琼ICP备2023008284号-1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