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国内新闻>

党政机关“遭遇”新舆论场 政务微博当戒“粉丝崇拜”

海口网 http://www.hkwb.net 时间:2011-09-07 07:21

资料图片

  【核心阅读】

  眼下,“政务微博”发展迅猛,网友对“微博问政”也给予持续关注,许多人认为,微博互动在干部倾听民意、推动政府工作、进行舆论监督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当然,一些问题仍不容忽视,例如“政务微博”形式化、空心化、名利化等。

  “政务微博”究竟如何发展?实际上,“政务微博”绝不仅仅是以政务之名、说些网言网语来吸引眼球,如果指望通过增加“粉丝”(关注者)、提升微博影响来创造“政绩”,不过是本末倒置,混淆了标与本的关系。

  在不到两年时间里,微博为党政机关与社会沟通带来无限新鲜能量,迅速成为“零距离”对话、“全天候”互动的重要平台。尤其是在碘盐抢购、饮用水抢购等多起突发事件中,“政务微博”及时发布信息、澄清事实,平息谣言、稳定人心,发挥了重要作用。

  “政务微博”带来新鲜能量,却也是新生事物。政府官员及职能部门应当如何预防和管控可能带来的风险,如何避免其简单化,如何理性应对一些非理性的网络舆论和社会情绪……这些问题考验着政府、官员的智慧,这都是办好“政务微博”需要研究和学习的。

  党政机关无法回避新舆论场

  【链接】“山大南门东边,据说发生警察殴打老太太致老太太下跪的事!”8月17日18时32分,一条来自山东济南、配有现场图片的信息出现在新浪微博,迅速被转发热议。事件现场,人群围观、交通堵塞,不满情绪在积聚。

  20时15分,拥有上百万“粉丝”的济南市公安局官方微博“济南公安”澄清:“打人狱警已扭送山大路派出所”。20时36分,又发布“市局迅速到达现场处置”信息,公布了调查结果。这两条微博,短时间内就被转发1000多条,评论700多条。随后“济南公安”接连发布消息,将事件处理全程向网络公开。

  因为处置及时,网上网下的情绪发酵扩散得以纾解,一场来势汹汹的网络风波化于无形。

  微博给党政机关带来的并不仅仅是正面形象。某地物价部门的微博面对博友提问,回应“官方数据不容置疑”,网下惯用的口气在网上引发微词一片;一些政务机构的微博仅仅转发一些政府公告和地方新闻,甚至开通后就不闻不问,数天乃至数月不见更新,更别提与公众实时互动、回应关切了。

  “这样的微博,还不如不开。”人民网舆情监测室秘书长祝华新表示,在网络时代,与广播、电视、报刊等传统媒体相对,在微博、QQ群、贴吧、论坛等新兴传播手段形成的新舆论场中,党政机关已经没有回避空间,了解、学习并合理利用,学会不失语、不乱语非常必要。

  在微博平台的话语环境中,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是公开的。微博的开放性要求管理者时时刻刻不能懈怠,微博的交互性要求字字句句须摒弃盛气凌人的官腔官势。祝华新认为,党政机关必须转变旧有的身份定位、话语表达方式、乃至工作作风态度。对负面评论尤其应当宽容理性,最不可取的就是仅仅删帖,甚至关闭评论功能。

  “粉丝”并非唯一评价标准

  【链接】今年春运期间,桂林学生黄随扬利用寒假到东北游玩,等返程时直达车票已售完,只能想办法从郑州中转。从没到过郑州的小黄向郑州铁路局官方微博“中原铁道与您同行”求助。看到信息后,郑州铁路局通过微博第一时间给他策划了返程方案,帮他预定了酒店,小黄顺利登上返乡列车。

  据“中原铁道与您同行”微博的维护者介绍,今年春运前夕刚刚开通认证微博,截至9月5日,新浪、腾讯、人民微博已有“粉丝”141万,累计发布广播2321条,平均每天10条。

  “粉丝”越多,意味着关注这个微博的人数越多,是衡量微博影响力的标志之一。一些地方党政机关也把“粉丝”多少看做衡量微博推动有效与否的一个标准。

  但是,并非所有单位都像公安、交通等部门一样与群众日常生活联系紧密。为增加“粉丝”,有的设置有奖趣味问答;有的向“90后”学习网络用语……

  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教授沈阳认为,这些有益探索值得借鉴,但需要提醒:“粉丝”指标并非唯一评价标准。个别甚至通过“刷粉丝”等非正常手段求得表面繁荣,更是“误入歧途”。“要说评价指标,最终还是体现在行政绩效、群众满意度如何。跟政府网站一样,微博仅仅是一个载体,一个工具,一种沟通途径。一时新鲜过后,大家还是要看你干了哪些实事。”

  人民网舆情监测室副秘书长单学刚认为,“政务微博”应该破除“粉丝崇拜”,力戒作秀心理,与其他网络手段、网下手段并举,促进工作作风转变,激活网下的相关部门和现有体制机制为民众解决实际问题。“关注你的人越多,越要谨慎发布,理性互动。政务微博最大优势还在于权威,党政机关实事实干、持之以恒,其微博才有公信力和吸引力。”

  专门维护管理是发展保证

  【链接】“岱青海蓝,齐风鲁韵,好客山东欢迎您!”这是山东省旅游局在其官方微博——“好客山东”上的自我介绍。

  据微博维护者山东省旅游局信息中心主任闫向军介绍,开通微博是经过省旅游局管理特别授权的。“我们有清晰的内容定位:发布旅游资讯,向民众提供吃、住、行、游、购、娱等各方面的一手信息,不参与其他社会微博各类热点问题的讨论。有专人维护团队:两人负责微博发布,3人负责信息整理,从早上8点半到晚上11点,每天发布二三十条左右。”

  记者调查发现,影响力排名靠前的几家政务机构微博,背后都有专门的维护团队和管理要求。

  沈阳认为,官员微博可以发布个性化、非职务性的内容,展露工作之外真实可亲的另外一面,以吸引“粉丝”关注;“政务微博”则不同,应当以发布职务相关的内容为主,有清晰规划、明确定位,明晰工作流程,完善工作机制,构建专业团队,应对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更是不可或缺,这样才能保持一以贯之的质量和风格。此外,还应建立绩效评定机制和客观监督体系,让第三方机构来对“政务微博”的运行管理进行监督。

  今年6月底,南京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政务微博建设的意见》,其中明确,对于灾害性、突发性事件,要在事件发生后的1小时内或获得信息的第一时间进行微博发布;应适时回应社会热点,即时通报突发事件的动态信息与应对举措,人性化提供便民服务、生活类常识等;高度重视网络“意见领袖”作用,采用点对点或点对面等多种方式,单独或集中、线上与线下相结合,征集专题意见,邀请参与民生问题听证。

  据悉,这是市级政府第一次针对规范“政务微博”下发专门文件,效果值得期待,也给其他地方发展“政务微博”提供了借鉴。(记者 纪雅林 何璐)

  “平安北京”微博截图

  北京市公安局微博吸引“粉丝”200万

  “平安北京” 爱办实事(延伸报道)

  走进北京市公安局办公楼二楼,一间普通的办公室,门上挂着一块铭牌“平安北京工作站”,这是在网上拥有近200万“粉丝”的“平安北京”微博的家,也是公安局内部少数几处能上外部公共互联网的地方。

  在这里,民警吕品璋介绍,北京市公安局将“平安北京”定位为包括微博、博客、播客在内,三位一体、交叉互补的网络公共关系平台,微博是其中最活跃的部分。搭建平台的创意,来自北京市委常委、公安局局长傅政华,目的就是让北京市公安局创新形式,做好新时期的网上群众工作。自从去年7月29日平台开通以来,通过办公室中央的那8台电脑,已累计发微博7000余条,博客2000余篇,浏览量超2600万人次。

  看这些博文,主要是“最新的警方资讯,最快的防范提示,您身边警察的新鲜事儿,您最想了解的服务举措”,这也是“平安北京”上线时的承诺。市局公共关系办公室安排了4名民警,专职负责“平安北京”栏目设置、日常信息搜集发布、线上线下活动策划等。

  一些突发事件成为“平安北京”影响力快速增长的契机。民警杨静波记得,去年8月,一位网友连续发微博,直播自己的自杀行为,其他人紧急@(转发)给“平安北京”求助。杨静波和同事紧急联系,根据IP发现该网友位于济南,于是和济南公安微博联动搜救阻止其轻生,网友最终平安。

  去年以来,“平安北京”已成功处置6起网络突发事件,微博直播猫儿山游客被困等事件,让公众第一时间知情。甚至针对网上流传“驾车时挡风玻璃受鸡蛋攻击,如立即喷玻璃水清理,会产生化学反应形成白雾,迫使司机停车,违法分子可能趁机作案”的微博,民警亲自做实验,为网友现场揭开真相——其实不会形成白雾,并借此提醒:勿盲目相信网上流传的各种信息。

  “和网友交流,要避免雷人雷语,尽可能用网言网语。”吕品璋说。今年元宵节那天,“平安北京”发出一个“警察街舞迎新春”的视频,引起热烈转发和讨论。

  网络全天候,“平安北京”也实行24小时值守机制。每天凌晨,微博上的热闹稍稍降温时,值班民警就整理当天情况,汇编成两个文件:一个是当天的微博日志汇总,包括当天发了多少微博,浏览量有多少,评论多少,回复多少;另一个是重点留言回复,分表扬、批评、建议、求助等不同类别,择要记录留言内容和民警回复,“原汁原味”上报给公安局领导。据统计,截至8月,“平安北京”已收到网友评论留言18万余条,解答网友线上咨询、提问3万余条。

  网友给“平安北京”的很多投诉和求助,最终要由实际工作部门来处理。北京市公安局特地制定了“流转件”制度,有必要的问题转给相关部门,一般要求三天内解决、回复网友。

  现在,越来越多的北京网友遇到“觉得属于公安管”的事情,都会发给“平安北京”。“我们最关注的已经不是粉丝量的增长,而是利用这个平台为大家做一些实实在在的事。”公共关系办公室负责人说。(记者 余荣华)

[来源:人民日报] [作者:] [编辑:谢军辉]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图解海口一周热闻:海口日报海口网入驻“新京号”
图解海口一周热闻|多彩节目,点亮缤纷假期!
图解海口一周热闻:海口新年音乐会将于2024年1月1日举办
图解海口一周热闻:海口招才引智专场诚意揽才受热捧
图解海口一周热闻:海口获评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
灾后重建看变化·复工复产
圆满中秋
勇立潮头踏浪行
“发现海口之美”摄影大赛
     
     
     
排行
 
旅客注意!海口美兰机场T2值机柜台17日起调整
寻旧日时光 海口部分年轻人热衷“淘”老物件
海口:云洞衬晚霞 美景入眼中
嗨游活力海口 乐享多彩假日
海口:城市升腾烟火气 夜间消费活力足
海口:长假不停歇 工地建设忙
市民游客在海口度过美好假期
2023“海口杯”帆船赛(精英赛)活力开赛
海口天空之山驿站:晚照醉人
千年福地寻玉兔 共庆海口最中秋
 
|
|
 
     www.hkwb.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海口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21001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898—66822333  举报邮箱:jb66822333@163.com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

琼公网安备 46010602000160号

  琼ICP备2023008284号-1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