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公安部统一指挥浙江、山东、河南等地公安机关,摧毁了一条采集、粗炼、倒卖、精加工、销售地沟油的地下产业链,捣毁生产销售地沟油的黑窝点6个,并抓获主要犯罪嫌疑人32名。这是我国公安机关第一次全环节破获地沟油制售食用油案件。
此前新华社曾报道称,京津冀地区多家制售“地沟油”的黑窝点已经实现机械化规模生产,其日加工能力合计近百吨。在如此严峻的形势下,公安部首出重拳捣毁制售地沟油的产业链,对制售地沟油的不法分子会产生直接的震慑作用,既让公众看到了职能部门治理地沟油问题的决心,更证明整治地沟油乱象并非一个无法突破的难题。
公安部门数月努力所取得的成绩值得肯定,追缴“地沟油”确实是一项关乎百姓健康的民生工程。除了公安部门的严惩不贷之外,我们也希望有关部门能够从中总结经验和发现问题,进而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长效机制,以制度化的手段彻底阻断地沟油流向餐桌的通道。
制售地沟油涉及废油收集、提炼加工、销售等多个环节,这意味着,治理地沟油这个复杂问题,并非单个部门所能完成的,必须有公安、工商、质检、监察等多个部门通力合作。公安部通报的情况显示,此次整治行动得到了多个省市公安部门的全力配合,国务委员、公安部部长孟建柱,也对此次清剿行动作出过重要批示。依托这种合作机制编织一张法网,是治理地沟油问题的第一条宝贵经验。如果各个部门相互“踢皮球”,很难彻底捣毁地沟油的产业链。
第二个经验,是要尽可能将整治地沟油问题的“关口前移”,让日常监管真正硬起来。此次案件表明,当前的地沟油加工已经不再是黑作坊式的小规模操作,而是涉及投资上千万的企业化运作,一些地沟油生产企业甚至能通过食品安全QS认证。其中,既涉及日常抽检制度是否存在缺漏的问题,也暴露出地沟油检测技术和检测标准有待提高。清除监管环节的路障,将工作落实在平时和细节之中,才不至于面临当前这种千头万绪的困境。
此外,彻底捣毁制售地沟油的产业链,保卫百姓的餐桌,还需要从立法层面逐步完善,增加不法分子的违法成本。根据目前的法律,制售地沟油所面临的处罚与收益明显不对等,这必然使得很多不法分子存在侥幸心理。因此,相关部门有必要加强刑罚力度,对制售地沟油的不法分子产生更为有效的法律震慑。
近几年频遭曝光的化工原料在食品中使用的案例,让人觉得中国人的肚子越来越像一座化工厂。但相较于三聚氰胺、苏丹红这些平时不会大量涉及的问题食品,地沟油的威胁显然离普罗大众更近。据武汉工业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何东平统计,目前我国每年返回餐桌的地沟油有200万~300万吨,而中国人一年的动、植物油消费总量大约是2250万吨——也就是说,按照比例,我们吃10顿饭,可能就有1顿碰上地沟油。从这个意义上讲,清剿地沟油是一项关乎群众切身利益的持久战,职能部门应该拿出最大的诚意,以更为有效和持久的举措,让老百姓免于受地沟油毒害的威胁。(汤嘉琛)
相关新闻
万吨地沟油被证实流向餐桌 国务院部署严打
揭秘地沟油黑色产业链[组图]
公安部侦破地沟油制售食用油案 揭秘制作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