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日,国家海洋局认定康菲公司“两个彻底”没有完成,责令蓬莱19-3全油田停注、停钻、停产作业。康菲公司向国家海洋局提交关于“两个彻底”综合报告两天后,新华社记者乘坐中国海监15船于9月2日11时许终于到达溢油事故现场海面,发现现场仍然有油带漂浮,并有油花冒出,清污工作仍在继续。新华社记者罗沙 摄
搁置10年的碧海行动计划
在赵章元这位熟知渤海的专家看来,渤海生态早已不堪重负,溢油事件只不过是敲响了最后的警钟,海洋早已经成为内陆发展的垃圾桶。
渤海周边的三省一市,人口密集,经济发达。赵章元掌握的数据是,早在几年前,三省一市入海的排污口就有105个,入海的污水量一年就达28亿吨,接近全国入海排污量的一半。除此之外,还有55条河流最终汇入渤海,而在北方地区,河流基本流的都是黑臭的水。渤海海域曾经7年发生了20次赤潮,生态环境十分脆弱,不少生物已经灭绝,连生命力较顽强的黄眼蟹都绝迹了。
一方面是陆地对海洋的污染在加剧,另一方面是,10年前制订的《渤海碧海行动计划》已经被束之高阁。
2001年9月,国务院批复了由国家环保总局主导编制的《渤海碧海行动计划》。这份计划拟投资600亿元,用15年的时间,改善渤海的生态系统,减缓生态破坏。其中最重要的工作就是减少陆地对海洋的污染。
当年,渤海治理计划跟北京大气治理,淮河,太湖水环境治理一样,位列国家环保工作中最重要的项目。这也反过来证明,渤海的污染治理迫在眉睫。10年过去了,其他几项治理重点依然按部就班,只有渤海治理被搁置。
搁置的原因,一种说法是,几年之后,国家发改委又出台了《渤海环境保护总体规划》,两部方案的衔接出了问题。还有一种说法是,渤海的生态整治既涉及沿海的三省一市,又涉及规划、环保、海洋、国土、建设等多个部门,多头管理的结果是谁也不管。
渤海的跛足开发
此次溢油事件对渤海来说是雪上加霜。
根据国家海洋局发布的《2010年海洋经济公报》,2010年,我国继续加大海洋油气勘探开发力度,多个油气田陆续投产,海洋石油天然气产量首次超过5000万吨。海洋油气业高速增长,全年实现增加值1302亿元,比上年增长53.9%。而渤海也早已成为第二个大庆。
赵章元对渤海的未来充满了担忧。他说,陆源污染加上近海开发的污染,要不了多少年,渤海就会变成没有任何生态功能的“死海”。海洋生物和人类将承受一笔“污染遗产”,生态一旦失衡,后果不堪设想。
现实的情况是,相比陆源污染的增加和海洋经济的迅猛开发,我国的海洋环境管理水平还有很多值得圈点的地方。
一位专家回忆说,当年制定《海洋环境保护法》用了8年的时间,出台海水水质标准也花了八九年的时间,而且最后还是一个该部门扯皮博弈的结果。而对近海开发建设最具约束力的“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划”,研究了10多年,至今还未出台。
近海的开发已经如火如荼,但相应的监管手段,包括油污损害应急、鉴定、赔偿机制却没有同步发展。在一些专家看来,这样的跛足开发,正是康菲骄横霸道的底气。
2009年5月22日,审计署发布对渤海治理的审计公告。公告认为,渤海治理存在治污措施不到位、海域管理粗放、资金使用不规范3类问题。审计公告称,目前,我国对渤海海域的用海规模、开发进度等实施规划或计划控制不够,尤其是对一些环境影响比较大的围填海项目的开发利用控制底线还不完备,规模越来越大的围填海活动改变了海岸生态环境,加剧了海洋环境污染,影响了重要渔业资源。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