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9日21时16分,长征二号FT1运载火箭托举着天宫一号直冲太空。21时许,胡锦涛、吴邦国、贾庆林、李长春、习近平、李克强、周永康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观看发射实况。温家宝、贺国强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的试验指挥楼平台,现场观看发射。21时38分,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指挥常万全宣布发射成功。
秋夜的酒泉卫星发射场上星光闪耀,明亮的尾焰映红了大漠长空。这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147次飞行,也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实施以来的第8次发射。外媒昨日对此评论称,这是中国崛起成为世界强国的又一标志元素。
昨日接受《国际金融报》采访的专家均认为,天宫一号的成功发射既是中国航天科技的进步,也是中国综合国力的重要显现。同时,天宫一号的发射也将带动高端装备制造等相关产业,并促进整个产业链的转型与升级。
展现综合国力
从1999年11月20日神舟一号无人飞船登陆太空,到2008年9月25日翟志刚、刘伯明和景海鹏首次出舱进行太空行走,中国载人航天技术用不到10年的时间实现了7次跨越。昨日,中国载人航空技术又实现了第八次跨越——空间对接,并将建成中国首个空间实验室。
实现这次跨越的是中国自主研发的“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据了解,天宫一号是以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所属的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和上海航天科技研究院为主共同研制的飞行器,其长度为10.4米,舱体结构最大直径3.35米,分两舱结构,两个舱段分别为试验舱和资源舱。天宫一号的设计运行高度在370公里左右,在空间轨道的寿命是两年。
据官方介绍,天宫一号的发射是属于中国载人航天技术的第二步——空间实验室阶段,并为第三步——空间站建设做技术上的准备。中国载人航天技术的第一步——载人飞船阶段已通过神舟五号和神舟六号顺利完成。
在接受新华社采访时,天宫一号的技术负责人杨宏还解析了天宫一号的四个特点:对接任务、中国首次研制发射的低轨道长寿命空间飞行器、采用了多项新技术和中国研制的最大的载人航天器。
“现在看来,确实是一年一小步,三年一大步,天宫一号直接体现了中国航天技术的巨大进步。”昨日,南京大学商学院宋颂兴对《国际金融报》记者说,“载人航天技术需要大量资金、技术和人才储备。天宫一号的发射,恰恰说明了中国在资金、技术和人才三方兼备的综合能力。”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