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网10月12日消息 海南省卫生厅11日发布我省2011年9月法定报告传染病疫情,9月丙类传染病报告发病数居首位的病种为手足口病5690例,其中6例死亡病例。疾控专家提醒,婴幼儿勤洗手是预防手足口病的关键。
手足口病居丙类传染病报告发病数首位
根据通报,2011年9月(2011年9月1日零时至30日24时)全省无甲类传染病报告。26种法定乙类传染病中报告9种,报告病例总数为2370例,死亡3种(艾滋病、狂犬病、肺结核),死亡6例。11种法定丙类传染病中报告8种,报告病例总数6309例,死亡6例(手足口病)。
2011年9月,乙类传染病报告发病数居前5位的病种为肺结核1127例、乙型肝炎686例、梅毒232例、丙肝95例、淋病71例。
丙类传染病报告发病数居前3位的病种为手足口病5690例、其它感染性腹泻病268例、流行性腮腺炎233例。
手足口病多发生于学龄前儿童
疾控专家指出,手足口病是婴儿和儿童的一种常见疾病。以发热、口腔溃疡和疱疹为特征。初始症状为低热、食欲减退、不适并常伴咽痛。发热1-2天后出现口腔溃疡,开始为红色小疱疹,然后常变为溃疡。口腔疱疹常见于舌、牙龈和口腔颊粘膜。1-2天后可见皮肤斑丘疹,有些为疱疹,皮疹不痒,常见于手掌和足底,也可见于臀部。
据悉,在防病实践中发现,患者主要为学龄前儿童,尤以3岁及以下年龄组发病率最高。
专家提醒:勤洗手可预防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病毒传播方式多样,以通过人群密切接触传播为主。病毒可通过唾液、疱疹液、粪便等污染的手、毛巾、手绢、牙杯、玩具、食具、奶具以及床上用品、内衣等引起间接接触传播。
疾控专家提醒,预防手足口病一定要把好卫生关,增强自我防范意识,避免病从口入。预防手足口病,必须做好环境卫生、食品卫生和个人卫生,做到“勤洗手,勤通风,喝开水,吃熟食,晒衣被”。
而对于患病的婴幼儿,一定要从发病开始隔离7-10天,以免传染其他孩子。避免让孩子或患儿与有可疑症状者接触,吃东西前一定要洗干净手,不要随意使用别人的餐具或其他生活用品,尽量少去人口密集的公共场所。注意让患儿注意卫生,对于粪便应马上进行处理,便盆、衣裤要及时注意消毒,保护手、脚部的皮肤及衣着、被单的清洁,避免污染破溃的疹子。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