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网10月24日消息(记者 曹杰)海口,作为海南省的省会,不但有着繁荣的经济,还有着众多的人文景观和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骑楼、绣衣坊、马鞍街等是海口在历史的积淀中留下的印记。海南粉、炒鱼肚、文昌鸡等是外地人了解海口饮食文化的窗口。然而伴着新时代新鲜事物的冲刷,一大批历史文化正被人们渐渐遗忘,府城老街还依然沉睡,骑楼开发进展慢悠悠,常常让人叹惜。
如何让骑楼老街、带有地方特色的饮食文化重新被世人认知,是海口未来需要解答的一道命题。十七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给海口文化事业发展指明了未来发展的方向。省委常委、市委书记陈辞日前强调,海口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在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上,要将文化与旅游紧密结合,打造国际旅游岛文化高地。如何将文化与旅游结合,专家们给的答案是:利用滨海旅游的影响力带动文化旅游。
历史文化尚待挖掘
自公元前110年的汉朝起,琼山一直是海南岛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历史遗迹众多,1994年1月被国务院批准为第三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北胜街、绣衣坊、马鞍街等基本保持原有的格局和走向,街道空间尺度宜人,比较完整地反映了城市发展的历史踪迹。
千百年间,琼崖的庭台楼阁大多已被淹没于历史的尘埃之中,留下诸多的遗憾。同时,现存的文化古迹也没有发挥很好的吸引力。究其原因,海南大学经济学院教授赵全鹏说,问题不出在文化资源本身,首先是由游客选择旅游的动机决定,来海口旅游的游客选择的是滨海旅游,海口虽是海南省内文化资源最丰富、分布资源最广的城市,但相比全国其他城市来说,它的文化吸引力却十分有限。
其实是海口对文化资源的挖掘宣传不够。以骑楼文化为例,骑楼如何形成,在一栋栋骑楼的背后隐藏着什么样的故事等,很少有人去挖掘,更少有人了解。这些原因直接导致海府文化形成了一种“冷冰冰”的现状。
饮食文化亟需改革
民以食为天,自古以来,以“新鲜原味”著称的海南菜早已盛名远播。早在明末清初屈大均著《广东新语》中,就多处记载有海南丰富的饮食文化原料,从燕窝、鱼翅、龙虾到鱼生、白蚬等,以及近代著名的四大名菜,更有黎族等少数民族传统古朴的民族食俗、小吃。饮食文化研究开拓者聂凤乔教授曾赞叹,“吃在海南,海南是烹饪的宝库”。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