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网10月31日消息 记者近日获悉,郭树清已任中国证监会主席、党委书记;尚福林已任中国银监会主席、党委书记;项俊波已任中国保监会主席、党委书记。
2011年10月29日,55岁的郭树清正式走马上任中国证监会主席。而在他之前,证监会第五任主席尚福林执掌证监会9年时间里,其低调、务实、沉稳的作风,使我国资本市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有“外秀内刚,豪爽博学”美誉的郭树清将继续领导证监会改革创新、开拓我国资本市场发展新局面。
“学者型官员”、“学术功底很深”是外界对郭树清的一致评价。从证监会网站上公布的简历看,郭树清的从政履历可以清晰地划分为两个阶段。1988年至1998年10年间,主要在国家体改委、国家计委经济研究中心任职,工作重点偏重于学术研究和经济调查,其对宏观经济学和比较经济体制的主要研究成果也产生于这个阶段。
第二阶段是1998年之后,郭树清历任贵州省副省长、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国家外汇管理局局长和中央汇金公司董事长;2005年3月,开始担任中国建设银行董事长、党委书记,直至2011年10月任中国证监会主席、党委书记。这一时期,郭树清的工作偏重于实践,偏重于管理。
据悉,郭树清目前仍在央行研究生院担任博士生导师,发表研究论文、文章数百篇,足见他浓厚的学者气质。与学者之风相对应,郭树清做事雷厉风行。这在他担任建行董事长的6年半时间里多有体现。
6年半时间里,郭树清在完善建行的公司治理、推进商业银行转型方面,进行了诸多重要探索,均取得重要成果,使建行成为国内银行改革转型的“样本”。在郭树清的带领下,建行总资产出现了大幅增长。
外界认为,建行这些年的稳健快速发展,得益于郭树清清晰的改革思路和对宏观形势的准确判断。由于郭树清在北京出任经济方面部委官员多年,又在地方担任过要职,建行的投放贷节奏与宏观调控节奏极其吻合。2008年下半年,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建行率先加大对基础设施等行业的信贷支持力度;而在2009年银行业高歌猛进时,建行又放缓脚步,采取了稳健的信贷政策。建行的举措踩准了宏观调控节奏,减少了风险,提高了收益。可以说,建行的快速发展,郭树清功不可没。
儒雅、平易近人是采访过郭树清的记者对他的一致评价。对于记者的提问,“他总是不厌其烦地有问必答”,一位记者曾这样表示。接受采访时,郭树清不仅乐意谈银行业改革,谈宏观调控,也谈就业、改革等他所关注的各类话题。资本市场,亦是他关注的对象。
郭树清今年5月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目前我国金融市场及其体系机遇与挑战并存,应继续加快发展,深化改革,特别是在商品期货市场、债券市场、股票市场等领域应大有作为。而这些领域目前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比如期货市场。
更早之前,2001年,郭树清在《影响中国经济未来发展的几个决定性因素》的论文中,就将“投融资机制”看成是影响中国经济未来发展的决定因素之一。
文章称,与股票市场相比,债券市场却成为“短腿”。他认为,在规范发展股票市场的同时,应鼓励发展债券市场,扩大公司债、机构债的发行规模,允许地方政府发行市政债。
郭树清表示,债券市场的发展,还有利于促进股票市场的健康发展,发达的债券市场可与股票市场形成相互制约,且为股票价格形成机制的合理化提供基础,同时还能减轻银行的贷款压力。
一系列言论使得不少人期待今后债市的跨越式发展。此外,由于郭树清在执掌建行期间,注重制度建设,业界还普遍寄望在郭树清任上,资本市场的制度建设和监管文化会有新变革。(肖波)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