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网11月10日消息(记者李晶晶 特约记者陈安宇)中国有句俗话叫“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这个简单古老的观念影响着一代代的人。但海口市龙华区龙泉镇道斐村的村民们并不这么想,2011年11月9日,60年间从村子里嫁出去的135个女儿回娘家了,她们齐聚一堂,筹资建立了一个爱心基金会,用于帮助贫困乡亲和鼓励考上大学的孩子们,并打算以后每年都为娘家的父老乡亲们献上自己的孝心。
爱心成员上到80多岁老阿婆下到80后
9日下午3点,记者沿着龙泉镇蜿蜒的小路来到村里人引以为傲的道斐村广场。村里的男女老少几乎齐聚于此。再过半个小时,盛大的庆典就要开始了,135名从村子里嫁出去的女儿们将用筹到的29450元钱组建“外嫁女爱心基金会”,随后大家会在一起吃火锅,看琼剧。村民韦世明今年42岁了,他说自己从没见过村里举办如此大场面的聚会。
“女儿一出嫁就是婆家的人了!”尽管85岁的王妚二阿婆也有着这样的观念,但她对家乡的感情却更胜一筹。阿婆60多年前嫁到了3公里外的美任村,虽然离家并不远,但按照老观念,几十年来她仍然只在逢年过节时才有机会回家,帮娘家干活那就更少了。如今王阿婆的娘家还有两个弟弟,生活也并不富裕,所以当她听说村子里的外嫁女儿们要成立基金会时,她毫不犹豫地拿出100元加入进来。和阿婆有着一样心情的还有她的几个老姐妹,如今也都是80多岁的阿婆了,出嫁60余年的她们终于在一起吃了一顿团圆饭。
村民致富不忘饮水思源
儿行千里,心归故乡。女儿们的娘家原是一个贫困的石匠村,从2008年开始,在政府投资和村民自发捐助投工建设中逐渐改变着面貌。系着女儿们一腔思念的正是村子日新月异的变化。从小住到大的泥瓦房成了楼房;塞满泥泞回忆的土路变成了硬化路面,通往家家户户;家里不仅通了自来水,还有了自家的厕所。
“这两年村子的变化太大了”,33岁的王小妹6年前嫁往龙塘镇,村里的点点滴滴印在她心里,总想着为父老乡亲做点什么。如今,5条3.5米宽的柏油主干道将村子和周边村庄相连,村民的休闲聚集地道斐广场、文化宣传室、排球场、停车场相继修建了起来。石匠村成了运输村,村民富了起来,家家户户的孩子都走进了学校。村长王世赞说,村民的团结是有传统的。这些年来,大家为村子建设总筹资差不多40万元了,村子建成文明生态村后,许多妇女也自发组织成立保洁队,负责维护公共场所的清洁。不仅是肉眼可见的环境卫生好了,村民的精神境界也不同了,有着村荣己荣的使命感。
“村里的人都是我们的家人”
23岁的王海琼抱着不满1岁的儿子和姐妹们边吃边聊,80后的她们如今都已嫁作他人妇。“村里的人都是我们的家人,能尽一份心就是一份孝心!”健谈的王春琴告诉记者,老观念早已对自己这代人没有影响,女儿也是家里的一分子,不管是出嫁或是因其他原因远离家乡,心中记挂着的永远都有一份血浓于水的乡情,姐妹们每年都会坚持为基金会筹资,用于帮助所有贫困乡亲和鼓励考上大学的孩子们。
女孩们欢快又羞涩地说,她们相信村里的女儿们会将这份爱心年年延续下去。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