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民警对假装残疾的男子进行教育

乞讨男子抽烟玩手机

“残疾”乞丐车流中乞讨
海口网11月19日消息 当你开着车在机动车道上等红绿灯时,一个衣衫褴褛、走路蹒跚、四肢残缺的人走到你面前乞讨,这时相信每一个人都会忍不住顿起怜悯之心,甚至给予点经济救助。可是,当你知道眼前的乞丐只是“装扮”出一幅可怜的样子,而并不是真正的乞丐,你会有什么样的心情?近日,南国都市报记者蹲点暗访龙昆南大转盘附近,目睹了这些职业乞丐“明星”般的乞讨演技。
目击“老弱病残”齐上阵机动车道上乞讨 16日下午,在龙昆南路转盘处,一位拄着拐杖的残疾中年男子,穿梭车流中进行乞讨,危险场面让过往的市民惊心,“这不是要钱不要命嘛!”一位行人无奈地说。记者一周之内至少有4天在龙昆南路大转盘处看到这名男子,他的左腿膝盖以下被截肢,右脚穿着一双拖鞋,背着背包,拄着一对拐杖,主要徘徊在红绿灯停车线前。
在车辆绿灯行驶时,这名男子便紧贴着护栏站着。等到红灯时车辆减速停下时,这名男子连忙迎上去,挨个敲玻璃进行乞讨。当红灯结束转为绿灯时,男子则赶紧避到栏杆处。而记者想要上前与其交谈,他连忙摇手不说话,走到其他地方去了。
17日上午9时,当记者行至龙昆南路口斑马线时,一位穿梭在车流中乞讨的阿婆引起记者注意,她背着一个洗衣粉袋做成的背包,穿着黑色裙子,带着彩色防晒帽,拄着拐棍,拿着铁碗,趁着车辆停下等红灯时,便挨车挨车的敲车窗乞讨,不少司机纷纷施舍爱心。“也不容易,再说也挺危险的,给点赶紧让她远离车道。”一位刚给了阿婆5元钱的司机告诉记者,龙昆南路口处是乞讨者的钟爱之地。
蹲点4残疾人分头占据龙昆南四车道 18日正午时分,记者又专门来到龙昆南大转盘蹲点观察。下午1点左右,一位身穿绿色上衣、头戴灰色帽子、身上背着一个黑色背包的中年男子吸引了记者的注意。只见该男子行至人行道二次等待区时停了下来,然后解开衣服扣子,从黑色背包里拿出一个鸡毛掸子。正当记者纳闷此人要做什么时,中年男子突然变成了“瘸子”,右手扶着右腿一瘸一拐走到此路段的绿化带中间,当机动车道上的车辆因为红灯停下来时,中年男子便夸张的一瘸一拐走到车前,拿着鸡毛掸子熟练的擦拭车辆挡风玻璃,然后,走到驾驶座的车窗前不断鞠躬点头,讨要钱财。当绿灯车辆纷纷前行时,他便腿脚稍显轻松的走到绿化带边上休息,等待下一轮“工作”的开始。
而记者发现,不知何时,除了该中年男子外,在龙昆南路其他三个路口处均出现一名残疾人士在车流中讨钱。
暗访乞讨男子警告记者不要抢地盘 从下午1点至3点期间,记者紧紧跟着龙昆南路口金霖花园方向一个缺少右下肢的中年男子,看到他先是在斑马线拄着拐杖等待机动车道上红灯的到来,然后走到停车等待红灯的司机面前,不断的鞠躬点头。直到绿灯亮起时,他又拄着拐杖艰难地走回斑马线等待下一次红灯。记者注意到,每一个轮回的乞讨,都至少有一名司机给钱,最多时能有5、6个司机。
记者在跟踪拍照被该男子发现时,他拄着拐杖快速走到记者面前,并拿起拐杖指着记者大声说道:“你干嘛呢,偷拍我做什么?”记者表示歉意,并且劝告他这样乞讨很危险。怎料该男子听后更加气愤地说道:“你是来抢地盘的吗?告诉你不要乱来,小心我揍你。”记者哭笑不得,随后顺势询问他在这里乞讨多久了,该男子竟叫嚣道:“我在这里混很久了,警告你不要动我的地盘!”
对话男子曝同行假装残疾讨钱 在另一个方向,记者紧跟绿色上衣男子其后,欲意对其进行拍照,却不料被发现。记者当即递了一元钱给他,并以海师大三学生的身份,与其攀谈,他放松警惕告诉记者,他来自湖南,姓周,虽然在机动车道乞讨非常危险,但是因为两年前发生事故右腿残疾便没有了工作能力,只能以乞讨为生。
当记者称将组织全班同学对其进行救助,他便开始向记者展示他身体上的“残疾”。然而,当记者要求查看腿部残疾部分时,在多次拒绝后其终不情愿的把极细的裤腿艰难撸上去,露出一条健壮的小腿,他指着两块直径约两厘米的大小愈合伤疤称这是致残的部位。
随后,记者前往龙昆南路口金霖花园方向,寻找与本报记者曾发生口角的残疾男子,看到他正坐在人行道石椅上休息,与另一个车道上的假腿残疾男子热聊。当记者前往时,假腿男子迅速离开,而曾与记者发生争执的残疾男子却抽着烟,玩着手机并不理会路过的行人及记者。
为了引起他的注意,记者以与其确认假残疾男子准备赞助的名义与之攀谈,没想到,这引起他的妒忌,并大曝内幕。“那个穿绿衣服的是贵州人,根本不是我们湖南的,刚假腿那个才是我老乡,他骗人的,残疾也是装的!”该男子气冲冲的说。
“很多的都是假装的,只要用衣服遮挡着,没露出来但却说是残废的,全是骗人的!”该男子试图让记者不再赞助绿色上衣男子。
现场被抓后民警一放行腿就好了 下午2点40分,记者拨打110反映了这一情况,龙昆南路派出所民警接到报警后与记者联系,在了解相关情况后表示会尽快出警。等龙昆南派出所3名民警前来和记者会合后,在记者引领下,民警们迅速控制了身穿绿色上衣、头戴灰色帽子的中年男子。另外三个路口的残疾人见状,在远远注视几分钟后,迅速离开了现场。
在民警询问该中年男子的半个小时里,他只字未提自己的具体信息,只是不断的点头。民警要求出示伤残证明以及相关部门颁发的乞讨证明,该男子摇头表示不知道。由始至终,中年男子一直捂着自己的大腿,做出痛苦状,甚至民警警告其不要再装残疾时,他还是面不改色继续保持痛苦神态。然而,当民警耐心教导完毕之后,该男子离去约一百多米时,立刻恢复正常的走路样子。办案民警戏谑道:“转身一变,嘿,腿好了!”
龙昆南派出所陈警官告诉记者,对于残疾人在机动车道上乞讨的情况,主要还是以教育为主。当屡教不改之后,将会根据《治安管理条例》相关规定进行处治。
民政部门称管理有难度 下一步将联合公安部门进行整治 “十字路口乞讨带有一定的季节性,每到冬天,在十字路口乞讨的人员就会变多。”海口市救助站负责人表示,目前,对于此问题,他们主要依据的是国务院下发的《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而《救助管理办法》的实施原则是“自愿受助、无偿救助”,而不能进行强迫。结合目前正在进行的文明大行动,下一步,救助站将联合公安部门进行整治,第一次说服教育,如果还是不听劝告的话,发现第二次将会对其进行拘留。
负责人表示,一般来说,对于这些乞讨人员,他们主要以教育和劝导为主,而不能强制这些人必须接受救助站的帮助。如果这些人需要救助站帮助,救助站将协同公安民警,通过他们将这些人护送到救助站。救助站可以为其提供基本的生活保障,对于那些想回家的流浪乞讨人员,也会为其买车票送其回家。如果乞讨人员确实需要帮助,救助站绝对没问题,但这些在十字路口行乞的乞讨者中,许多都是“职业乞讨者”,并已将此作为赚钱的手段,因此,许多人并不愿意接受救助站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