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海南新闻>

三亚传统文化保护:策马扬鞭奋力“突围”

海口网 http://www.hkwb.net 时间:2011-11-21 19:05



崖城古城墙挖掘现场(资料图片) 三亚晨报记者 翁叶俊 摄



  海口网11月21日消息  今年10月,《三亚市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规划》在历经三年多的反复修订和等待中终于获批。这标志着三亚的传统文化保护工作又取得了一大进步,传统文化保护在备受瞩目中又一次站在了新的起点上。保护传统文化,不只是努力留住祖先留下的宝贵财富,向后代有个交代,还要合理开发,为三亚旅游事业发展和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新贡献。
  
   重发掘:
  
   用事实颠覆“文化沙漠”的“错觉”

  
  过去的三亚,因为地处南海之滨,受困于低下的生产力,曾被称为“荒蛮之地”,被世人视为畏途。即使在建国以后,由于很长一段时间内三亚的经济社会极不发达,人们对当地的历史文化认识不够,很多人都想当然地认为三亚是“文化沙漠”。
  
   然而,接踵而来的事实证明,三亚不但不是“文化沙漠”,而且还是“文化富矿”。
  
   1992年3月,我国10多名考古人员来到三亚落笔洞,他们在洞内首次发现了古人类牙齿化石,时代为距今1万年左右,是海南已发现的时代最早的旧石器时代遗址。
  
  遗址区内挖掘出晚期智人牙齿化石、石制品与大量动物化石。石制品有200多件,主要为打制生产。发现哺乳动物化石45种,水生动物24种,其中螺壳数量达7万多个。落笔洞成为海南岛发现的最早的人类聚居场所。
  
  古三亚人在漫长的生产实践中,积累了大量的优秀文化。有“衣被天下”美称的黄道婆,700年前生活在三亚的黎族聚居区,向黎族人民学会使用纺车和织造技术,之后把这些技术在淞江传授给当地人民,迅速普及推广到全国,受到朝野的普遍尊重。18世纪乃至19世纪,淞江布更远销欧美,获得了很高的声誉。当时称淞江布匹“衣被天下”。追本溯源,是勤劳、智慧、善良的三亚人直接成就了“衣被天下”的黄道婆。
  
  在三亚市博物馆馆长孙建平看来,三亚的文化积淀更是浓厚。在过去的3年中,孙建平和他的同事们进行了建国以来的三亚第三次文物普查(以下简称“三普”)。工作人员深入黎村苗寨、山村农场,走街串巷,完成了对三亚两区六镇五个国营农场和122个行政村委会的普查工作。经省文物局和国家文物局的校验核定,三亚“三普”共登记在册为301处,新发现243处,其中古遗址22处,古墓葬14处,古建筑209处,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51处。
  
   “与三亚的地理位置一样,三亚的文化积淀更多表现出与内地不一样的地方,不是文化沙漠,而是文化富矿”。一位参加崖城城墙考古发掘的教授说。
  
[来源:三亚晨报] [作者:郭艳菊] [编辑:谢军辉]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图解海口一周热闻:海口日报海口网入驻“新京号”
图解海口一周热闻|多彩节目,点亮缤纷假期!
图解海口一周热闻:海口新年音乐会将于2024年1月1日举办
图解海口一周热闻:海口招才引智专场诚意揽才受热捧
图解海口一周热闻:海口获评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
灾后重建看变化·复工复产
圆满中秋
勇立潮头踏浪行
“发现海口之美”摄影大赛
     
     
     
排行
 
旅客注意!海口美兰机场T2值机柜台17日起调整
寻旧日时光 海口部分年轻人热衷“淘”老物件
海口:云洞衬晚霞 美景入眼中
嗨游活力海口 乐享多彩假日
海口:城市升腾烟火气 夜间消费活力足
海口:长假不停歇 工地建设忙
市民游客在海口度过美好假期
2023“海口杯”帆船赛(精英赛)活力开赛
海口天空之山驿站:晚照醉人
千年福地寻玉兔 共庆海口最中秋
 
|
|
 
     www.hkwb.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海口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21001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898—66822333  举报邮箱:jb66822333@163.com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

琼公网安备 46010602000160号

  琼ICP备2023008284号-1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