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皮肤性病防治中心专家为艾滋病患者开展咨询。记者 彭桐 摄
海口网11月30日消息(记者 彭桐)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对特殊人群的包容,我省艾滋病最主要的传播途径已由吸毒人员共用注射器吸毒传播,转变为经性行为传播。让人惊讶的是,近年来,艾滋病毒已悄悄入侵高校,截至今年11月28日,全省大学生累计发现感染艾滋的24例当中,由“男男”性行为感染的达14例。社会上同性恋者增加,男男性行为和大学生感染艾滋病者增多,使我省防艾形势变得更加严峻。
知识与行为分离
今年30多岁的林先生是名同性恋者,也是一名做同性恋者工作的志愿者。成为志愿者后,他定期体检,今年年初体检是阳性,而此前的几次体检均是阴性。面对体检工作人员,他坦言可能是“一夜情”坏了事。
去年下半年,林先生出差到上海开会,与一名同类志愿者在酒店约会,对方自称是阴性,因嫌兴奋感不强,双方没戴安全套。林先生后悔地说:“可能他对我隐瞒了是感染者的事实。”
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艾滋病防治控制科主任何启亚说,两个志愿者本应都清楚如何防艾,却发生不安全行为,这明显是知识与行为的分离,也反映出男同性恋者普遍存在的问题。
对于防艾,国家鼓励广泛宣教,下大力气用大动作。健康教育不仅针对大众,还特别针对高危人群进行行为干预。在对男同性恋者开展的活动中,除了发放安全套、鼓励参加免费检测和咨询外,相关部门还找有责任心的志愿者开展同伴教育。同伴做工作,容易互相接受,在心理上产生共鸣,教育效果较好。然而,往往会有个别志愿者借助身份,产生“男男”爱情,这令一些防艾专家担心与头痛。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