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皮肤性病防治中心专家为艾滋病患者开展咨询。记者 彭桐 摄
海口网11月30日消息(记者 彭桐)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对特殊人群的包容,我省艾滋病最主要的传播途径已由吸毒人员共用注射器吸毒传播,转变为经性行为传播。让人惊讶的是,近年来,艾滋病毒已悄悄入侵高校,截至今年11月28日,全省大学生累计发现感染艾滋的24例当中,由“男男”性行为感染的达14例。社会上同性恋者增加,男男性行为和大学生感染艾滋病者增多,使我省防艾形势变得更加严峻。
知识与行为分离
今年30多岁的林先生是名同性恋者,也是一名做同性恋者工作的志愿者。成为志愿者后,他定期体检,今年年初体检是阳性,而此前的几次体检均是阴性。面对体检工作人员,他坦言可能是“一夜情”坏了事。
去年下半年,林先生出差到上海开会,与一名同类志愿者在酒店约会,对方自称是阴性,因嫌兴奋感不强,双方没戴安全套。林先生后悔地说:“可能他对我隐瞒了是感染者的事实。”
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艾滋病防治控制科主任何启亚说,两个志愿者本应都清楚如何防艾,却发生不安全行为,这明显是知识与行为的分离,也反映出男同性恋者普遍存在的问题。
对于防艾,国家鼓励广泛宣教,下大力气用大动作。健康教育不仅针对大众,还特别针对高危人群进行行为干预。在对男同性恋者开展的活动中,除了发放安全套、鼓励参加免费检测和咨询外,相关部门还找有责任心的志愿者开展同伴教育。同伴做工作,容易互相接受,在心理上产生共鸣,教育效果较好。然而,往往会有个别志愿者借助身份,产生“男男”爱情,这令一些防艾专家担心与头痛。
艾滋病毒潜入高校
去年我省报告累计发现艾滋病感染者900多人。据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最新统计,截至目前,报告发现全省艾滋病毒感染者1146人,专家估计实际感染人数可能达到3500人左右。
2008年我省在大学生群体中发现首例艾滋感染者,今年新发现8例大学生感染者。截至今年11月28日,全省大学生累计发现感染艾滋的24例当中,由“男男”性行为感染的有14例,大学生男同性恋者引发的艾滋病感染问题已浮出水面。
何启亚分析说,青岛医学院发布的研究结果称,城市人口3%至5%的男性有同性恋倾向。如按1%的比例估算,我省800多万人口,估计会有2万多男性有同性恋倾向,但真正显现有同性恋性行为的,到目前为止没办法调查。
大学生如何会因“男男”性行为而感染艾滋?何启亚说,大学生离开家乡,进入大学校园开始了步入社会的第一步,由于青年好奇心强,加上没有父母约束,在追求性的愉悦时,对新生事物等往往又不能全面了解其风险。在此过程中,可能会受到一些校内外的诱惑,加上读书压力大,不花钱又有“一夜情”享受,一部分人就会涉足男男性行为,又未戴安全套等保护措施,就很容易感染上艾滋。
男同性恋者更易感染
我省通过省皮肤性病防治中心、省皮肤病医院治疗艾滋病临床监测发现,近年来通过男同性恋者性行为染上艾滋的人越来越多,感染的几率也高。
来自省疾控中心的消息称,从2008年起,因男同性恋者性传播感染艾滋者的数量出现较快增长,目前因“男同”性行为感染艾滋全省累计发现120例。检测中发现,男同性恋者每百人中有6人感染艾滋,感染率达6.17%,专家说虽然低于全国其他一些省份,但这个概率还是很大。
何启亚介绍说,在未采取保护措施的情况下,艾滋病病毒可以通过性交(包括阴道交、肛交、口交)的方式传播。性伴侣越多,感染的危险越大。性病患者或患有生殖器溃疡、炎症的人更容易感染艾滋病,也容易将病毒传染给他人。男同性恋者是通过肛交发生性关系,肛门外层在扩张时可能会出现破裂出血,使病毒进入体内感染,其风险比异性之间性交大得多。
何启亚说,男同性恋者人数不断上升和男男性行为增多的原因,与整个社会对这类人群的包容有关。首先,社会多元文化、多种价值观出现,社会包容性更大,这群人就更易显现出来。第二个主要原因是男女比例相差大,人们的性行为不像以前那么约束,男男性行为就更容易发生。网络越来越普及,有这种倾向的男性更容易找到伴侣。
注射器吸毒传播得到控制
经血途径传播,是艾滋病三大主要传播途径之一。共用注射器静脉注射吸毒;输入被艾滋病病毒污染的血液及血制品;使用被艾滋病病毒污染且未经严格消毒的、可刺入人体的针具和医疗器械;移植被艾滋病病毒污染的组织、器官;与感染者或病人共用剃须刀、牙刷等方式都可能感染艾滋病病毒。一直以来,我国艾滋病经血传播基本都是以共用注射器吸毒传播。
在我省,艾滋的主要传播方式正在悄悄发生改变。据何启亚介绍,从2006年开始,我省在吸毒人群较多区域,建立美沙酮(以美沙酮替代海洛因)社区维持治疗门诊,全省13个市县设立30多个美沙酮治疗点,还有14个清洁针剂免费交换点。这两项重要措施避免吸毒者共用注射器感染传播,通过5年努力,出现良好效果。吸毒人群感染艾滋者,由以前的90%已降低到42%,并且还在持续降低,估计到今年底会降到30%。而性传播艾滋已超过50%以上,且呈上升趋势,我省艾滋病的传播最主要的途径已由吸毒人员共用注射器吸毒传播,转换为经性行为传播。
安全套能有效减少风险
专家称,青年人更要关注性健康问题。青年是由儿童向成年人过渡的时期,身体发育逐渐成熟,对性的问题会更加关注,但青年人的心理发展往往相对滞后于生理发展,再加上性健康的知识缺乏,使青年人更易处于感染艾滋病的危险中。
美国在上世纪八十年代,针对牛仔之间的恋情进行立法,在社会包容下有男同性恋者结婚,大力倡导互相忠诚,减少性伴侣,减少了传艾概率。目前我国在此方面基本停留在健康教育的层面,通过宣传尽量让人们认识到男男性行为存在风险,靠知识减少风险,但遗憾的是就像一些医生明知吸烟有害健康仍不戒烟一样,不少男同性恋者也产生了“知识与行为的分离”。
何启亚建议有同性恋倾向者,尽量不与多伴侣发生性行为,尽量不与不清楚背景的人发生性关系,在医学预防从根本上尚未找到很好的模式情况下,发生一切性行为,都尽可能地使用安全套,以大大减少感染性病和艾滋病的危险。大学生尚未结婚,学校应对其进行正面教育,使之未成家之前不发生性行为。大学生如果发生性行为,一定要戴安全套,以减少风险保护自己。
防艾宣传走进校园
今年“世界艾滋病日”的主题是“朝零努力”,联合国也提出到2015年实现艾滋零增长的目标。何启亚说,我省目前艾滋病疫情在呈增长趋势的情况下,防艾任务艰巨,现有的防治模式和体系都令人担忧能否如期实现目标。
尽管政府部门对防艾工作高度重视,逐年增加投入,但是卫生资源有限,专业防艾队伍薄弱,这两方面跟不上防艾形势需要,从而成为瓶颈。目前我省防艾在技术上不成问题,试点经验也具备,但要很快扩大覆盖面,还显得能力不足,有些市县无专门科室,也无专职人员防艾,相关工作很难做细做深做透,相关知识普及宣传也就更难。社会上同性恋者增加,男男性行为和大学生感染艾滋病者增多,使我省防艾形势变得更加严峻。
12月1日,省市红十字会及海口艾滋防控部门将在明珠广场等地开展防艾一条街宣传活动,针对大众普及相关知识。省卫生厅、省疾控部门还将首次统一组织进校园开展针对高校学生的防艾宣传。
省皮肤性病防治中心防治科科长许玉军说,针对男同性恋者增多及男男性行为,社会上更要强调保护措施。希望各类媒体加大有关宣传,增加人们的防艾意识,使此类高危行为人群到疾控中心和防治所进行免费检测。省皮防所、省疾控中心、海口市疾控中心、三亚市疾控中心艾滋病咨询电话分别为66731720、65228902、66233380、31509930。
何启亚说,针对性接触传播艾滋逐渐上升的态势,我省迫切需要加大力度对娱乐场所中的行为干扰和男性性行为人群之间的教育,男性群居集中的地方,也应有针对性地长期开展防艾宣传。
相关链接
海南疾控中心:男同性恋感染艾滋病比例增加 多为性传播·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