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图表,北京,2011年12月2日图表:意大利宣布召回驻伊朗大使新华社记者肖潇编制。
英国与伊朗的外交冲突周三演变成:了一场“群殴”,法国、德国和荷兰下令召回驻伊朗大使,挪威暂时关闭驻伊使馆,意大利、瑞典等国则召见伊朗大使要求道歉。人多势众的欧洲“同仇敌忾”,《华盛顿邮报》称:“大量撤离外交官是一个鼓舞人心的迹象,伊朗发现自己比以往更孤立了,几乎没有,盟友和朋友。”但在这场“外交战争” 中显得形单影只的伊朗却没把它当回事儿。12月1日从德黑兰传出的消息称,伊朗已经释放了因冲击英国使馆而被捕的学生。伊朗媒体上对与英国关系的典型说法是, “与英国的关系对伊朗毫无益处”, “人民要求中断与这个制造阴谋的国家的关系”。香港《太阳报》评论说,最近的外交冲突是伊朗向西方发出的警告信,表明伊朗不会坐以待毙,一旦美以动手,爆发的将是一场地区大战。
伊朗踩到欧洲国家共同的红线
因伊朗学生砸英国使馆引发的外交冲突,迅速扩展为欧洲多国对伊朗的集体报复。英国广播公司称,法国总统萨科齐提议冻结伊朗央行资产,禁止从伊朗进口石油。法国、德国和荷兰已经召回了驻德黑兰大使。挪威称已暂时关闭了驻德黑兰大使馆,意大利外长说,他们已经召见伊朗驻意大利大使要求伊朗确保意大利驻德黑兰外交官的安全。
德国《明镜》周刊1日以“外交战争”为题报道说,英国大使馆被强攻事件有了续集:伦敦和欧洲盟友陆续撤出在伊朗的外交官。这一不寻常的过程很清楚表现出德黑兰和西方之间冰冷的关系,这种关系正走向一个新低点。
复旦大学欧洲问题研究中心主任丁纯1日对《环球时报》说,虽然伊朗针对的是英国,但踩到的是欧洲国家共同的红线。丁纯认为,此事发生在欧洲地位衰落的大背景下,目前欧洲国家之间矛盾重重。在欧债危机中,德法对英国的表现不满意。在利比亚问题上,德国则背上了“抛弃盟友”的指责。现在是欧洲国家最需要显示团结,一致对外的时候。
欧洲对伊朗的报复让大西洋彼岸的美国兴奋。《华盛顿邮报》称,在英国撤出其驻伊朗外交官,美国官员推动欧盟对伊朗采取更强硬措施之后,伊朗陷入了更加孤立的状态当中。驻德黑兰的一名西方外交官说: “这次袭击事件发生后,我们明显看到欧洲对伊朗的态度变得更加强硬,欧盟别无选择,只得强硬面对伊朗。”奥巴马政府的一名官员说,伊朗这次给了国际社会一个联合起来谴责它的理由。美国和欧洲的一些官员认为大量撤离外交官是一个鼓舞人心的迹象,伊朗发现自己比以往更孤立了,在发达国家和那些传统上对伊朗友好的国家里,已找不到一个盟友。
美国是西方对伊强硬派的代表,它已经没有驻伊使馆可以关闭,1980年之后,两国一直没有恢复外交关系。但一个有趣的插曲是,美国共和党总统参选人巴克曼为显示对伊强硬,于11月 30日要求关闭(并不存在的)美国驻伊朗使馆。据美国广播公司报道,巴克曼当天在一个群众集会上为英国驱赶伊朗外交官的行动欢呼,还表示,如果她是美国总统,她就将把驻伊使馆关掉。她说: “我们不会允许使馆在那里存在。”
路透社说,事件为那些主张对伊朗采取更严厉制裁措施的欧洲政府提供了额外弹药。欧盟外长星期四在布鲁塞尔开会,商讨在欧洲范围内对伊朗的人员和实体进行制裁,而制裁名单上的名字多达180 个。法国外交部发言人说,英国使馆遇袭后,巴黎将敦促布鲁塞尔的外交官们多考虑额外制裁措施。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