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委书记袁纯清。 本刊记者曹海鹏 摄
主动让农民把和自己的合影挂在农家乐的墙上,以便其招揽生意;
先后三次向全省干部推荐书籍;
官员汇报工作时定闹钟,到点儿必须停止……
从山村农民到大小官员,袁纯清努力改变的,是他们“随遇而安”的状态,而这背后,是煤炭大省山西“转型跨越”的千钧重担。
《中国经济周刊》
11月初,山西省第十次党代会刚刚结束,山西省委书记袁纯清便一头扎到了基层。不管是与山区农民谈如何致富,还是现场查看重点工程项目,袁纯清带领山西“转型跨越”的急迫之情,由此可见。
11月1日闭幕的山西省第十次党代会,对于山西省和山西省委书记袁纯清而言,无疑十分重要。
“煤越产越多,经济排位却在后移”。从改革开放发轫至今,山西历任领导虽荜路蓝缕、殚精毕力,却难以阻挡山西区域经济地位的“下行”。山西这个煤炭大省也因此被“资源诅咒”所困惑。
2010年7月29日,履新不久的袁纯清向山西发出“转型跨越,再造一个新山西”的“动员令”,并承诺毕其心血来实现兴晋富民目标。
面对低于全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实现程度”平均值5个百分点的现状,袁纯清在山西省第十次党代会上表示:“今后五年乃至更长一段时期,山西要办好两件大事:一件是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力争全面小康实现程度五年达到全国平均水平;一件是抓住建设转型综改试验区的机遇,率先走出资源型地区转型跨越发展新路。”
在山西转型跨越发展进入关键时期召开的这次具有全局性和战略性意义的会议上,袁纯清用“地区生产总值达到2万亿元,财政总收入超过4000亿元;城乡居民收入分别达到3万元以上和1万元以上,一批县(市、区)农民人均纯收入突破2万元”以及经济、社会、生态等方面一串数字,对今后五年山西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具体描述,使人们对“新山西”有了直观而生动的印象。
随着“时间表”与“路线图”的确立,作为省委书记的袁纯清,在今后五年中将如何带领山西走出资源型地区转型跨越发展的新路子?
11月23日,袁纯清接受了《中国经济周刊》专访。
山西要“跳起来摘桃子”
《中国经济周刊》:在山西省第十次党代会报告中,您感慨“转型任务之艰巨,世所罕见”,为何会这么讲?
袁纯清:因为我们是资源大省、煤炭大省。既要巩固能源基地的位置,又要发展非煤产业等新兴产业,实现可持续发展,谈何容易?山西的转型,从某种意义上讲是业态的变化,是生产形态的变化,就是从采掘文明到制造文明的转变,这等于是一种文明的跨越,难度可想而知。德国鲁尔是资源型经济成功转型的例证,但也转了几十年,而事实上鲁尔的产业结构还没我们“重”(编者注:指资源性产业在GDP中占比较高)。结构越重,转型的难度越大。转型对山西,是负重爬坡之路,也是充满希望之路。
《中国经济周刊》:您提出要“跳起来摘桃子,实现超常规发展”,如何理解这个“跳”字?对于山西而言,超常规发展存在哪些机遇与挑战?
袁纯清:我们要实现翻番、建设一个新山西,一般的“干”不行,必须得“跳起来”。只有跳起来才能摘到更多更大更好的桃子,才能实现超常规发展。为什么要超常规发展?因为发展不足是山西面临的首要问题,这是个现实,发展是第一要务,对山西来说是更为紧迫的要务。从另外一个角度讲,有差距就有发展的空间。“跳起来摘桃子”是欠发达地区应有的精神状态,也是与山西转型跨越发展相对应的精神状态,没有这样精气神是干不成事的。
“十一五”时期,我们构建了加快发展的基础,比如交通“瓶颈”制约已基本解决,山西通江达海正在变成现实,水资源等基础条件已经具备。再加上我们思路对头,如发展循环经济、培育新兴产业、资源换资本换技术等已经形成共识,光是循环经济这块就是一个大的跨越。过去我们炼焦,产生的焦炉煤气都排到空中,现在可以用来发电,可以制甲醇,都成了收益。山西既有煤矸石10亿吨,每年还以1亿吨的速度增加,利用煤矸石进行发电可以变废为宝,粉煤灰还可以提取氧化铝、白炭黑。所以对山西而言,循环成则转型成。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再加上三步并作两步走,下点苦工夫,就可以在“跳起来”中实现“超常规”。
《中国经济周刊》:这次党代会上您表示,今后五年GDP与财政收入要实现翻番,分别达到2万亿与4000亿,完成这个目标是否有压力?信心又来自哪里?
袁纯清:我们提出五年实现主要经济指标翻番,不仅是一种追求和愿望,而是有客观的可能性和现实依据,是建立在实实在在的基础上的。无论从大环境看,还是从山西自身的势能看,都具有了大发展的条件和可能。当然也会有压力,我们要把压力变成不竭动力。我们要在坚定信心中激发动力,在奋力赶超中争先进位,力争全面小康实现程度每年追赶一个百分点,五年达到全国平均水平。我们的信心来自对发展大势和规律的清醒把握,也来自山西人民不服输的性格。
先行先试是一场综合改革
《中国经济周刊》:您提到转型综改试验区(编者注:2010年12月13日,国家发改委正式批复设立“山西省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的核心在转型,根本在改革,关键在实践,而先行先试是最大的政策。目前先行先试工作推进得如何?存在哪些难点?
袁纯清:转型综改试验区是中央赋予山西的大机遇,这个机遇就是先行先试。目前试验区建设正在全面、有序推进。我们就是要在先行先试中破解制约山西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走出资源型地区科学发展的路子。当然,先行先试不是乱行乱试,是一种科学的作为和积极的进取。比如,我们要在建设大批重大转型项目上先行先试,既符合中央产业政策,又有利于发挥山西资源优势,特别是煤层气开发利用、煤矸石综合利用等产业,主要是提升资源就地转化率,提升传统产业循环率,提升新兴产业占有率等;我们要政策创新上先行先试,清除不合时宜的条条框框,形成一批“晋”字牌政策;我们要在形成有利于资源型经济转型的体制机制上先行先试,加快推进资源税改革,理顺资源型产品价格形成机制,等等。
难点主要是我们缺乏人才和技术,新产业需要新人才,新项目需要新技术,新政策需要新思维,我们要抓紧解决认知不够、本领不强、办法不多的问题,抓紧培养和引进新兴产业领军人才,探索用资源换技术、换项目的有效途径。
一人一个村子,一包到底
《中国经济周刊》:山西省第十次党代会刚结束,您就第三次前往自己的住村联系点──武乡县砖壁村进行调研。三次前往砖壁村,您看到了哪些变化?
袁纯清:砖壁村的变化,首先体现在群众的精神状态。我第一次去的时候,感觉到乡亲们对外边的世界不大关心,思想状态是随遇而安,对更美好的生活没有更多追求,也没有什么想法。现在乡亲们开始有了想法,村里农家乐增加了,外出务工的几位农民也回村参与农业开发和开办农家乐。为了鼓励他们,我提出和他们照个相,说免费给你们做广告,然后他们把合影挂到墙上,来提高农家乐的知名度。
村庄的形态也在变。比如说,他们的路现在比原来更干净了,房子也更加整洁了,家里也更加卫生了,有了开放气息。还有就是今年的收成比去年多了,人均纯收入至少增加500元,有一户农家乐今年的收入可能要达到7万多元。现在荒坡已规划种核桃树,还成立了合作社;水塔也建起来了,一批蔬菜大棚正在抓紧建设;由深圳华侨城投资的八路军游击战体验园也已开业……村子的方方面面确实发生了很大变化,充满了加快发展的希望和活力!
《中国经济周刊》:农民收入翻番是今后5年山西的一个目标,如何能保证翻番的顺利实现?
袁纯清:农民收入翻番是山西今后五年最重要最核心的指标,这是我们最大的民生工程。作为领导干部,必须要深入基层接“地气”。农民收入翻番我们有责。全省6000多名主要干部(编者注:指山西全省6000多名省、市、县、乡实职领导干部),一人包一个人均纯收入在2500元左右的村子,一包到底,标准就是收入翻番,不翻番任务就没完成,这要作为领导干部考核的一个重要标准。这是根“指挥棒”,你不下点真工夫农民收入是翻不了番的。实际上,这就是个密切联系群众的过程,就是个到最困难的地方解决最困难问题的过程。
今后,我们在坚持干部“包村”不动摇的前提下,要加强支部建设,培养好的农村带头人,把群众动员起来,充分调动大家的生产积极性,优化生产结构,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真正做到强省富民。
安全生产依然是重中之重
《中国经济周刊》:作为资源型地区,山西的社会管理相比其他省份更为复杂,今后如何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
袁纯清:山西是资源型地区,同时山西正处于转型跨越发展期,也是各种社会矛盾叠加期,社会管理面临许多严峻挑战。安全生产在山西社会管理中占有十分突出的地位,我曾经讲过,从一定意义上说安全生产也是山西的第一要务,没有安全生产做保障,就谈不上以人为本,更谈不上科学发展。我们要坚持把安全生产作为社会管理的重中之重来抓,严守安全这条红线,我们要使煤炭百万吨死亡率稳定在全国先进水平,这是山西人民的福祉,也是对全国的贡献。
同时,要夯实基层基础工作,充分发挥村委会、社区的作用,让他们去面对面地解决问题,把矛盾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更重要的,还要把民生问题作为社会管理的基本落脚点,让老百姓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现在,我们的社情民意办公室、纪检监察机关和信访局已形成联动机制,对于老百姓反映的问题要进行分类管理。反映领导干部贪赃枉法的,信息就会送到纪检监察机关;一般性诉求,就到了信访局;施工扰民、窨井溢水等问题,则会直接把信息发到所在社区或单位来解决。纵横联动,信息共享,既提高了效率,也减少了矛盾发生。
《中国经济周刊》:几年来,山西省的煤焦领域反腐败专项斗争成绩显著,受到广泛赞誉。今后5年,此项工作如何推进?是否有新的部署?
袁纯清:山西煤焦领域反腐败斗争,取得明显成效,既端正了党风政风,也促进了煤焦产业健康发展。今后这仍将是我们工作的一个重点,我们要以此为着重点,加大建设具有山西特色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我们要从中总结规律性的东西,在加强预防、健全制度上下工夫,进一步从源头治理,健全体制机制,减少煤焦领域中的权力寻租行为。对贪赃枉法、贪污腐败的重大案件,我们绝不姑息,一查到底。
无论是提出“弯道超车”,还是要求“跳起来摘桃子”,主政山西18个月来,袁纯清的急迫之情溢于言表。
11月初,山西省第十次党代会刚刚结束,这位精力过人的省委书记便一头扎到了基层。与之前一路走、一路看的“沉重”不同,善于捕捉细节的袁纯清,在此次车马劳顿中有了“新发现”……
闹钟“下岗”了
去年10月的首次“全省重点项目和民生工程观摩检查”中,在点评和总结会上袁纯清都倡导改进会风──少说表扬的话,多指出不足;学会讲短话、讲有用的话,要言之有物。
“当时规定每人点评时间5分钟,但有的领导不适应,往往打不住,所以就用闹铃来提醒,铃声一响就中断讲话。”山西省委办公厅某工作人员表示。而“话要短、评要准”的要求,也一度令许多领导难以适从。
现在,闹钟“下岗”了!今年11月12日,在全省观摩检查总结座谈会上,袁纯清留意到了会场上的这个细微变化。
3个半小时里,38位省领导、市委书记市长及厅局长先后发言。每人的发言时间限定4分钟,虽无闹铃提醒,却几乎无人超时。等主持人袁纯清作完最后发言,抬腕看表,正好中午12点。会后,袁纯清颇为感慨,“3个半小时、38个人发言,言简意赅、言之有物,开创了好会风。小细节,却是大转变!”
山西省社科院副院长潘云表示:“从会风看作风,‘讲短话’看是小事,其实是当前山西干部作风转变的一个侧影。”
2010年7月29日,在山西省领导干部大会上,袁纯清首次将“干部队伍对大发展思想准备不足”列为山西所面临的最紧要问题,并提出解放思想及加强干部作风和本领建设。
此后不久,山西刹“三风”(狠刹闲话生非的不良风气、拉拉扯扯的庸俗风气、吃拿卡要的恶劣风气)与袁纯清向全省干部“三次荐书”的举动成为全国舆论热点。袁纯清的吏治方略开始奏效。
即便如此,在接受《中国经济周刊》采访时,袁纯清仍将干部“本领不高”、“执行力不强”视为山西转型跨越的短板。在11月1日召开的中共山西省委十届一次全会上,袁纯清近5000字的讲话,全是关于干部队伍建设的论述。
农民有了“想法”
11月2日,袁纯清再进砖壁村。这是近半年来袁纯清第三次到自己的驻村联系点武乡县砖壁村。
与之前两次不同,袁纯清感觉到这个小山村在“变”。除了村容村貌的变化外,从大家的言谈与眼神中,他察觉到农民求变、求富的愿望强烈起来。
第一次踏进砖壁村时,袁纯清的直观印象是“随遇而安、恬淡寡欲”。“贫穷不可怕,最可怕的是把贫穷当做一种习惯”──这句袁纯清经常讲到的话,恰恰就是彼时砖壁村村民的状态。
深入砖壁调研后,袁纯清把“思想保守”、“办法不多”看作是农村贫困的症结。因而,在出台干部“包村”方案时,袁纯清要求:不能单纯给钱给物,搞扶持型的富裕村庄。干部要沉下去,通过亲力亲为,与农民一道,帮助找出一条调整结构、加快发展、收入翻番的路子。
“我不是带着钱来的,而是带着感情和思路来的,主要是与大家一起找出一条路子,关键还是要用市场的方式来运作,不能因为砖壁村是省委书记的联系点就简单地给钱给物。”袁纯清说。
对于山西干部“包村”的做法,北京大学教授韩毓海有着更深层次的见解:“西方把他们民主的最高境界叫‘参与型民主’,就是指决策者打开门来,允许少数人民的代表参与到他们的讨论中来;而我们的民主却是要求决策者走下去,走到最基层、最广大的人民群众中去,和他们促膝相谈、帮他们推碾种谷,与他们在田间地头共话春华秋实,同吃同住同劳动,共同决策国计民生。”山西当前发生的“民主实践”,开始让农民真正有了“想法”。
“新特区”见效果了
9—11月,在走遍山西11个市、实地察看了151个重点项目和工程后,袁纯清有些意外──雨后春笋般的转型项目层出不穷,甚至涌现出众多“当年动工、当年投产、当年见效”的大项目。
履新之初,袁纯清曾将“新产业发展和新项目储备不足”归结为山西发展面临的最突出问题,提出“以煤为基、以煤兴产、以煤兴业、多元发展”的思路。
在袁纯清眼里,煤炭就是“硬通货”。他提出,“既要‘有中生有’,用资源换资本、换技术、换市场、换项目,又能‘无中生有’,靠胆气、才智开创新的产业天地。”对于传统产业全循环、抓高端的路子,袁纯清也极力推崇。
而更大的转机在山西转型攻坚期悄然而至。
2010年12月13日,国家发改委正式批复设立“山西省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这是我国第一个全省域、全方位、系统性的国家级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也是第一个资源型综改试验区。外界因此把山西称为中国的第九个“新特区”。
山西省发改委主任李宝卿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转型综改区的设立是山西资源型经济转型的客观要求。关键是抓好‘十二五’的5年起步期,要基本建立有利于资源型经济转型的体制机制,布局和建设一批具有标志性、引领性的转型项目……”
正是基于“新特区”的获批,山西开始被国内外资本所青睐,吸引了大批转型项目的落地,但在袁纯清眼里,“干几件具有全局性、标志性的大事”才是当前最紧要的事。
相关链接
袁纯清:一个招呼都不要打 彻底堵住跑官要官路子
袁纯清回应“晋官难当”:处变革时期做官都难
【山西】文化建设铿锵前行 文化建设发展成就令人瞩目"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