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2月3日,秦皇岛,冬季的北戴河沿海显得格外冷清。
经费的苦恼
几乎所有的疗养院每年都要从上级单位获取一定补助,少则上百万,多则数千万。
尽管门可罗雀,也丝毫不影响疗养院工作人员老刘的工作。
老刘是一家疗养院的司机兼水电维修师傅。他说,“所有的工作还是一样要做,电暖得供着,电梯得年检维修,空调要检查,外面的绿化工程得继续做,工作一点没少”。
由于夏冬两季客流量反差太大,疗养院的工作人员只能进行弹性调配。“暑期,我们的服务员达到了180多个,但到了冬天他们都得走,只保留二三十个长期固定员工。”老刘说,要到第二年夏天再重新招服务员。
2008年《劳动合同法》颁布以后,疗养院的人工成本更大了。“单不说人员工资这几年几乎涨了一倍,”新华假日酒店的一位负责人告诉《中国经济周刊》,“现在,酒店必须给每个员工缴纳社保,压力就更大了。”《劳动合同法》颁布以后,酒店用工必须实行八个小时工作制,以前一两班人不固定作息,基本就能将淡季维持过来。一位酒店负责人告诉记者,现在必须实行三班倒,才能维持24小时的运营,人员在数量上要增加一倍。
目前,很多疗养院都无法靠自身经营盈利。
每年的7月初到8月下旬是北戴河旅游的旺季,也是所有疗养院的活跃期。一位疗养院院长告诉《中国经济周刊》,“全年的收入就靠这两个月了”,但均摊到全年,疗养院还是亏损。因为即使7月、8月房间爆满,但8月以后的淡季将持续近10个月,人员工资照开,水电、设施维修还在继续。大多数疗养院单靠经营收入无法支撑整个运营。
以一家有着120间客房的疗养院为例,按暑期50天的满客期计算,即使每间客房平均价在800元(暑期北戴河宾馆平均价格),一年也仅有480万元的收入。再加上接待一些内部的会议,每年,一家中等规模疗养院的营收在600万元左右。
从收入来源上看,中央国家机关疗养院分为三类:第一类,纯上级拨款单位,疗养院仅作内部休疗养所用,所有运营成本上级负担;第二类,收支两条线单位,疗养院也创收,但所有支出仍由上级单位直接负担,运营收入上缴;第三类,差额拨款单位,上级单位原则上要求疗养院自负盈亏,但对于每年亏损的部分,由上级单位补助。
一位疗养院的负责人向《中国经济周刊》透露,几乎所有的中央国家机关疗养院每年都要从上级单位获取一定补助,少则上百万元,多则数千万元。
而且,这笔补助还不包括新建、翻新和维修投入。50多年来,所有的疗养院都进行过1~2次的扩建、改造和翻新工程,一般一次工程的投入需要上千万元。2009年,北戴河区对整个南部滨海度假区实行建筑的外形改造、美化工程,几乎所有的疗养院都参与了改造,有的疗养院投入过亿元。
如果仅仅从日常运营补助来计算,即使按照每年100万元的补助金额,上百家中央国家机关疗养院也一年需过亿元的补助来维持运转。
据一位疗养院的管理人员透露,由于国家机关、事业单位无法直接给下属事业单位或企业拨款,这种补助一般通过转移支付的方式进账。例如,房屋维修需要500万元,如果上级单位为此项支出拨付1000万元,那么,疗养院就多了500万元的补助。
对于大部分疗养院来讲,上级机关的所有投入和给养,都是为了让疗养院做好对内服务,即使是在游客最多的暑期。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