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汉济渭工程效果图
海口网12月8日消息 昨日,记者从省水利厅了解到,我省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水利工程——引汉济渭工程目前工程规模与总布局等重大技术问题基本确定,准备工程建设就绪,主体工程已具备了全线开工建设的条件,于12月8日正式全线开工。工程实施后,关中近千万人将喝上优质汉江水。
供水范围涵盖沿渭大中城市
据了解,我省水资源总量不足,时空分布不均,缺水是制约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因素,尤其是关中和陕北地区,水资源紧缺已成为当前乃至今后一段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和环境改善首当其冲的重大问题。
为了从根本上解决关中和陕北可持续发展问题,从上世纪90年代初西安发生水荒以来,我省就已开始着手研究引汉济渭调水工程,历时十多年时间。引汉济渭工程南北跨度大、工程结构复杂、施工难度大,是我省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水利工程,也是我省南水北调的标志性工程。地跨黄河、长江两大流域,穿越秦岭屏障,主要由黄金峡水利枢纽、秦岭输水隧洞和三河口水利枢纽等三大部分组成。工程规划在汉江干流黄金峡和支流子午河分别修建水源工程黄金峡水利枢纽和三河口水利枢纽蓄水,经总长98.3公里的秦岭隧洞送至关中。
工程供水范围为西安、宝鸡、咸阳、渭南等沿渭大中城市,主要解决城市生活、工业生产用水问题。工程总调水规模为 15亿立方米,设计最大输水流量70立方米/秒,水库总库容9.39亿立方米,泵站总装机功率15.65万千瓦,电站总装机量18万千瓦,建设总工期99个月,静态总投资达168亿元。
陕西省引汉济渭工程地理位置示意图。
为缺水关中城市群“解渴”
我省71%的水资源分布在汉江、嘉陵江流域的陕南地区,而土地面积、人口、经济总量分别占全省65%、77%和90%的关中、陕北地区,水资源量只占全省的29%,实际用水量已接近可利用水资源量的极限。特别是处在渭河流域的关中地区,土地面积占全省的27%,水资源总量仅占全省总量的18%,人均只有全国平均的六分之一;除总量严重不足外,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70%的地表水量集中于汛期的几个月内,且多以高含沙洪水出现,加剧了缺水矛盾。
据分析预测,到2020年,随着《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的加快实施,西安将建成1000万人口的国际化大都市,宝鸡、渭南、铜川、杨凌等中心城市和一大批城镇、特色优势产业园区也将加快建设,城镇化率由目前的43%提高到60%,关中地区年均缺水量将达到24亿立方米。如果不增加区域水资源的有效补给,关中的经济发展将难以为继,生态环境难以修复,建设关中城市群和经济区的目标将难以实现。所以,引汉济渭工程是统筹陕西三大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命脉工程。
促进全省三大区域均衡发展
实施引汉济渭工程,把陕南富水区的优质水源调到关中,既是解决关中缺水最现实、最有效的途径,也是统筹解决关中经济区水供求矛盾的根本性措施,对充分发挥陕南地区水资源优势、缓解关中地区水供求紧张矛盾,对维护渭河健康生命、促进生态环境改善,对实现全省水资源优化配置乃至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都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引汉济渭工程实施后,关中近1000万人将喝上干净卫生的优质汉江水,支撑约500万人的城市规模和5000亿元的国内生产总值。同时,还将归还原被挤占的农业用水,使失灌的300万~500万亩耕地有水可灌。可有效改变关中超采地下水、挤占生态水的状况,实现地下水采补平衡,减轻城市环境地质灾害。每年增加渭河干流水量7亿~8亿立方米,从而有效提高渭河纳污能力、冲沙能力,维持渭河健康生命,实现人水和谐。
相关链接
汕头启动过海应急引水工程 缓解海岛南澳县旱情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