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7日上午。南宁市降温,间歇下雨。
永宁街47号,一间几平方米的小小理发店里,生意红火。老板娘彭月华看了看表,10时30分。她交待了店里的伙计几句,从厨房端出一碗加了鸡蛋热气腾腾的面条,抓上两个橙子,往旁边那栋直管公房走去。
掏出钥匙,打开房门,放下面条,彭月华拍拍还躺在上的一位老人说:“赶紧起床了,趁热吃面条。”
他是她父亲?
不是。他只是永宁社区的一名孤寡老人。
但是他却让彭月华配了一把他的房门钥匙。因为几年来,彭月华每天都给他送汤送饭。这在永宁社区已经被传为佳话。
孤寡老人家的常客
孤寡老人叫刘其芬,83岁。2007年至今一直住在永宁社区的公房里。每个月领300元低保。
刘其芬平常很少跟人交流,性格比较孤僻,脾气不好。遇到不顺心的事,还会骂人。
就是这样一位在旁人眼里并不好相处的老人,彭月华却成了他家中的常客。
“吃饭了吗?”“今天吃什么了?”“头发长了,该剪了。”起初,彭月华只是经常嘘寒问暖,遇到老人需要帮忙的时候就帮一下。渐渐地,看到老人年纪越来越大,身体越来越不好,彭月华主动每天给老人送汤送饭,“老人家吃得也不多,我吃什么,他们就吃什么了”。
话虽如此,但是老人的饮食喜好,彭月华了解得一清二楚,买菜时也特意多买些老人爱吃的。
一天中午,彭月华送饭过去,老人还躺在床上。她叫了几声,老人都不看她一眼。她走近一看才发现,老人由于眼睛分泌物过多,导致眼睛被粘着很难睁开。“估计是平时不爱吃青菜,最近又有点上火了。”彭月华心想。想到老人比较爱吃白花菜,彭月华就问:“今晚喝青菜汤好不好?”老人家一听是白花菜,点了点头。果然,老人当天晚上喝了汤之后,第二天眼睛就好很多了。
彭月华对刘其芬的照顾不单单是送汤送饭。
老人喜欢出去捡垃圾,捡回来又随处丢,搞得十几平方米的屋子臭气熏天。彭月华就经常帮老人清理垃圾,打扫卫生。看病、买药,洗晒被子,理发,疏通下水道,更换灯泡等琐事更是常常打理。
他是第N个被照顾的老人
2011年除夕夜。彭月华给刘其芬送饭。一打开房门,房间里的景象把她吓了一跳。老人坐在床上,床下是一片“汪洋”。
“厨房下水道堵了。”刘其芬说。
可是彭月华却发现是老人用几块抹布塞住了下水道口。
“我怕有老鼠。”刘其芬解释道。
彭月华二话不说,随即动手清理起来。
拔出毛巾,溢出的水并没有那么快消退,彭月华又到外面找到有施工的地方,来回好几趟搬回了好多砖头。她把这些砖头一块接一块铺摆在老人家里的地上,“你要下床的话,就穿水鞋,踩在砖头上。”彭月华叮嘱完老人才放心地离开。
数年如一日,彭月华尽心尽力地照顾刘其芬。
刘其芬却不是第一个,也不是最后一个被彭月华照顾的老人。至于是第几个,连彭月华自己都记不清了。
“从1987年她在永宁社区开理发店开始,社区的孤寡老人、空巢老人都吃过她送的饭菜。”永宁社区党支部书记李春红说,“被她照顾、关心的老人走了一批,又来一批。”
85岁的廖超云和刘其芬住在同一栋楼里。她还有个儿子,却常年在外打工,每年只回来一次。在外人看来,彭月华更像是她的女儿。
家里包了包子,彭月华第一个想到了她;买了水果,总会拿两个给她带过来;拉肚子了,给她买药;煲了汤,给她送来补点营养……
“我都叫她彭阿姨。我不是老了乱叫,阿姨这个称呼是对她的尊敬。我非常感谢她啊。”廖超云说。
社区里最热心的人
在永宁社区,提到彭月华,大家都竖起大拇指。
“有些人照顾自己的父母都做不到这样,更何况她呢?很不容易。”李春红更是对彭月华赞不绝口,“她是我们社区最热心的人,是名好市民。”
就在前几天,社区里有一位孤寡老人摔倒住院了。社区把老人送到了医院治疗并支付了部分医疗费,可还是不够。当彭月华听说了这件事,二话不说拿出了300元。
为了办好社区的爱心超市,彭月华捐出了几百块。
平时只要有号召捐钱捐物的,彭月华一次都不会落下。有时候她在理发店忙得走不开,还打电话到社区让他们上门收捐款。
相比起彭月华做的那么多好事,她说的话却简单得多。问起她为什么这么做,她笑着说:“谁有困难我都帮。能帮就帮吧。”(当代生活报)
相关链接
[吉林] 长春"红细胞"在行动 为孤寡老人送去暖阳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