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年6月30日前未进行指纹采集的,养老金将被暂停发放
全省设下302个指纹采集点,您可就近完成养老金资格认证
核心提示:昨日,省社会养老保险事业管理局召开新闻通气会,宣布我省已经启动企业离退休人员指纹身份认证管理信息系统。
目前,全省共设有302个指纹采集点,257万余名离退休人员可就近完成指纹采集,进行养老金资格认证。
2012年6月30日前未进行指纹采集的离退休人员,养老金将被暂停发放。
全省“就近”采集,最好电话预约
全省统一对离退休人员采集指纹,进行养老金资格认证工作,河南在全国尚属首例。据介绍,我省指纹信息系统已于2011年11月7日正式运行。目前,全省共配备了506台指纹采集设备,在各省辖市、县(市、区)企业养老保险经办机构和离退休人员较多的参保企业及其所辖基层单位,共设置302个指纹采集点。
省社会养老保险事业管理局局长刘文明提醒,全省范围内的离退休人员应按照“就近原则”,提前电话预约,到全省的任何一个指纹采集点进行指纹采集和资格认证。“就近采集、电话预约,可以让退休人员少跑冤枉路。”刘文明说,如果电话预约不上,尽量不要去采集。
据统计,截至目前,全省已经采集指纹16万余人次,计划2012年6月30日前完成指纹采集、汇总工作。在此日期前没有采集指纹、也没有寄回《协查表》的离退休人员,各级经办机构根据情况查清原因分别处理。因工作量大未按时完成任务的,提出书面申请,适当延期;其他没有原因的按文件要求暂停养老金的发放,后经核实仍具备养老金领取资格的,再予以恢复补发。
特殊情况不能去录,采集点可以上门服务
根据规定,首次进行指纹采集时,工作人员必须见到离退休人员本人。居住在省内的离退休人员可以携带本人的身份证、退休证就近到设置的任意一个采集点进行指纹采集;如有特殊情况,本人不能亲自到采集点进行指纹采集的,可以由亲属或监护人到采集点提出申请,采集点会安排时间和人员携带设备上门采集。
居住在省外的,如果不能回来采集,可通过参保企业把《异地居住离退休人员领取基本养老金资格验证协查表》寄发到离退休人员手中,限时在现居住地县以上养老保险经办机构进行协助认证,然后将《协查表》寄回单位,单位最后统一汇总交参保地经办机构。
12月15日,本报A11版曾以《离退休人员再领养老金,需要指纹认证了》为题,透露过这一消息。有读者来电询问,如果离退休人员现在境外居住该怎样采集指纹?
对此,省社会养老保险事业管理局副局长王明安表示,这类人群可登录河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门户网站下载《协查表》,或与参保企业联系邮寄表格,再通过中国驻当地大使馆进行认证即可。
查出身份证重号,及时处理不影响采集
参加养老保险时,用的是老身份证,如今换了二代身份证,因老身份证重号等原因,身份证号码进行了更换,是否影响此次养老金资格认证?
对此,王明安解释说,此次认证工作的进行,也是对参保人员信息资料的完善。如果在采集认证过程中发现基本信息错误的,将区分情况进行处理。比如,联系方式和居住地不准的,在采集点可以及时更改,其他重要信息要通过参保单位按正常的渠道进行更改。“身份证号换了,也可通过这次认证进行更改。”他说。
同时,对在认证中发现死亡的人员,将立即停止发放养老金。在结算时限内的,敦促参保单位及时办理结算手续。超过结算时限,属冒领或骗取养老金的,除追回冒领的养老金之外,还要通过司法部门追究有关人员的法律责任。
全省建成指纹信息系统,防止养老金被冒领
“今后,所有参保人员在办理退休手续时,必须先进行指纹采集,方可办理养老保险待遇核算。”刘文明强调,为防止养老金被冒领,此次养老金资格认证之后,我省还将定期对离退休人员进行抽查验证。
他举例说,省直某单位曾有一名人员,退休后在四川农村山区居住,其去世后亲属未告知养老保险经办机构,以致其去世11年后,老伴仍在为其领取养老金。
据介绍,此前,全省有7个省辖市已经建立了离退休人员指纹信息管理系统,并且在离退休人员的管理服务和领取养老金资格认证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待全省指纹信息系统建成后,离退休人员身份将得到有效确认,进而防止利用虚假身份信息领钱,实现养老金领取资格的随时认证及省内的异地认证。
截至目前,全省企业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到1030多万人,其中离退休人员257万多人。并且,离退休人员每年以12万的人数在递增,预计今年全省发放企业离退休人员养老金达440多亿元。
相关链接:
企业退休人员2012年涨养老金 人均水平已超1500元
中国近半数省份养老金收不抵支 缺口达679亿元
海口超龄参保人员首领养老金 最高每月可领1722元
郭树清建议养老金公积金投资股市
超龄人员申请社保将截止 海口月养老金最低420元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