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甥和侄子的区别是什么?父亲亲戚的孩子都是“堂兄妹”吗?这些亲戚关系你是否都知道?
近日,一张网友自制的“亲戚关系图”走红网络,数日里转发高达数万次,跟帖评论众多。不少网友说,这张关系图给年轻人补充了不少“实用的信息”,一些“80后”、“90后”甚至“00后”因此弄清楚了亲戚关系。
由于社会的变迁,家庭结构的变化,现代生活节奏紧张,使得年轻一代人疏于对亲戚关系的认识。“亲戚关系图”背后所蕴含的中华民族古老礼仪和传统的流失,应引起人们反思和重视。
年关临近,不妨放下手中忙碌的工作,走亲访友,重温被冷落的亲情,呼唤久违的情感交流与共鸣。
别小瞧这血缘 “示意图”,那是家族、姓氏的根和血脉
网络时代,一个热点就好像一团酵母,膨胀出一个世界。近日走红网络的“亲戚关系图”便是那团酵母,而且还在发酵。有人把它当宝贝:太及时了,过年走亲戚必备!有人如梦方醒:总算搞清堂亲和姑舅姨表亲的关系,再不会乱叫,辈分颠倒了。更有人从“亲戚关系图”的走红生发出世态炎凉的感慨。
其实,一串称谓的背后是一脉相传的亲缘关系和伦理秩序。重亲情,讲礼仪,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网上的“亲戚关系图”,还只是直系血缘关系,回到乡村,旁系亲戚,绕了几道弯的亲戚的亲戚的亲戚关系,非把你转晕不可。别小瞧这血缘“示意图”,那是家族、姓氏的根和血脉。移居海外几代的华人,凭着祖姓排行等简单信息,回国就能在家谱里寻到根,接上家族排序的“基因图”。而这,又何尝不是这个民族的凝聚力所在?所以,小小“亲缘关系图”,是文化,也是历史。
但这一切似乎面临着“失传”的威胁。不仅仅是“独生子女”对家族亲戚变得陌生,都市的碎片化生活,人们各自为生存、为立业,辛劳奔波,亲戚交往日少,血缘亲情也流失于时光的河流中。生活好了,人情淡了,多少人发出这样的叹息。
梁漱溟先生曾说,“关系主导着中国传统社会建构和运行的机制”。现代社会,又岂能脱离“关系”的制约?不久前发生的“小悦悦事件”,人们悲叹于人心和人际关系的冷漠,而每个人的内心,又何尝不抱着“四海之内皆兄弟”的憧憬呢?乡村社会复杂的血缘亲情关系固然可能成为“历史”,但每个人生活、工作所在的街道、社区,能否重建起温馨如家的地域认同,甚至于像大家庭那样的亲密关系呢?由此而论,“亲戚关系图”这团表达亲情的酵母,若能引发人们对现代都市里人际关系重建的反省,也是大好事。(言者)
在当今忙碌的生活中,不少年轻人的内心对亲情依然充满向往和渴望
亲戚关系的称谓本非什么新鲜的创造,但“亲戚关系图”在网上被“80后”、“90后”甚至“00后”视为宝典般的百科大全,着实引人深思。
当今社会中,不少新生代的孩子对于亲戚的印象往往只是逢年过节时才会偶现的一张熟悉又陌生的脸,对亲戚的名字和称谓往往是呼之欲出却终又难出,彼此间的关系呈现脆弱化,导致徒有亲戚之名,实际关系反不及同学、同事和朋友。这种业已发生并蔓延的现象不禁令社会担忧,若连称谓都不知,还怎能称作是亲戚呢?
中国人历来极其注重家族概念,家族的凝聚力往往是社会和谐的基础、是道德传承的载体,但如今亲戚概念逐步被淡化,家族观念缺失,这恐怕不能归咎于现在的孩子人情淡薄。从这张图受到网友的热烈追捧来看,不少年轻人的内心对亲情依然是充满向往和渴望的。
问题的主因可能要归咎于这些新生代的父母们。这一代人大多出生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其实都有不少兄弟姐妹。但一大家子平时大多各忙各的,彼此间也仅在过节时才有时间相聚,而作为他们下一代 “80后”、“90后”、“00后”,也只有在逢年过节时才有机会遇到亲戚们,这样聚少离多的局面怎能让孩子们对亲戚产生浓浓的亲情和认同感?
当今忙碌的生活中,人们太需要有一处可以停放心灵的港湾,而凝结着血缘关系的亲情便是我们安放心灵的避风港。如何让“亲戚关系图”成为心灵和脑海中的烙印,关键是父母要为孩子作出表率,创造机会,常带孩子们去亲戚家走走,让彼此间多接触、交流,让亲戚们的亲情不仅仅停留在字面上,而是沉淀为内心的真情。(灰色轨迹)
在独生子女一代渴望精神情感生活回归之时,基本的人伦教育不该被忽视
今天的80后、90后,充分享受着独生子女政策的优待,面对物质繁荣的美好生活,却在亲情生活面前颇感失落。因为他们绝大多数未曾沐浴手足之情的唇齿相依,也没有众多叔叔阿姨的嘘寒问暖,忙碌的生活和社会竞争的压力使朋友聚会也流于表面化。加之,目前众多影视剧反映的仍大都是丰富多元的亲情生活,关注独生子女一代精神需要的作品比较缺乏,这使得独生子女这代人从心里渴望沐浴亲情。
常听到现在的独生子女说,要是有个兄弟姐妹作伴有多好,要是有个大家庭是不是会更热闹?但一旦有了伴,那就得学会与兄弟姐妹分享、谦让;如果有了一个大家族,就得学会尊老爱幼,学会处理好人际关系,要有更多的担当和责任,再也不可能如众星捧月、唯我独尊。而目前缺少兄弟姐妹的这一代人身上,少的可能就是这份谦让与分享,担当与责任。但现实就是如此,也不能怪他们。因此“亲戚关系图”受追捧,体现了独生子女一代渴望情感生活回归的同时,也提醒人们,今天一些基本的人伦教育不该被忽视,而应薪火相传。(秦戚)
亲戚越来越少,关系越来越简单,也是社会变革的一个缩影
时下中国人的亲戚普遍越来越少,有时要跟孩子讲明白这些关系还真是不容易。在当前“4-2-1”的家庭模式中,除直系亲属父母、祖父母和外祖父母外,就再没有其他亲属了。计划生育政策让中国少生了几亿人,也在一定程度上阻断了多种可能存在的亲戚关系。现在的孩子已经不太可能再有七大姑八大姨之类的亲戚,一些亲戚关系将会消失。在我看来,“中国亲戚关系图”受到热捧的一个深层次原因是因为它是“即将失传的实用信息”。
一张“中国人亲戚关系图”其实也是中国社会变革的缩影——中国的家庭结构已经悄然发生变化,家庭规模日趋小型化,亲戚关系也逐渐减少。甚至可以说,在这张关系图上,看到的是从农业社会向现代文明社会的一种转变——从“人多力量大”到如今的“人口老龄化”,我们在享受现代文明阳光普照的同时,也在与传统社会秩序渐行渐远。也正因如此,亲戚越来越少,未必就是坏事,它只是社会发展的某种必然而已。毕竟,历史不会倒退,繁华的都市也不可能回到炊烟缭绕的乡村。(朱福贵)
呼唤的是中华民族不可消弭的传统美德,黏合的是社会的温情与温暖
一张原本属于中国传统亲戚关系及称谓的“图表”,一下子在网络上走红,可见其对现实生活的意义和指导价值。这也恰恰说明,一些古老的传统和传承在年轻一代人身上有流失和丧失之势,这需要引起人们的反思和重视。
有时候,由于城市公众间关系的简单化,市民百姓之间,朋友、同事或上下级之间的关系处于主要地位,而复杂的传统的“姑舅”、“姑(姨)表兄弟姐妹、堂兄弟姐妹”等之间的交往,要么长年处于疏远的不交往状态,要么就是“独生子女”的原因而不产生上述复杂的亲戚关系。所以,对于不了解和不存在这样“关系”的众多网友而言,关系图具有增长知识、温习传统的意义。因此,“中国亲戚关系图”在网络的流行和热捧,就极有必要正面弘扬。
另一方面,这个“中国亲戚关系图”的出现,本身也是对恢复传统、修补亲戚关系的一种引导或倡导。至少,为一些想在春节期间与久不交往的亲戚“走动走动”的网友们,提供了一个避免“尴尬”的机会和可能,至少在到亲戚家串门或遇到亲戚之时,不会因为叫错称呼而让人感觉到“不懂事”、“没修养”。其二,这个“中国亲戚关系图”发布在年终岁尾之时,也是对网友们应“常回家看看”的呼应。“常回家看看”的意义已远不止于回家看看父母,它不仅是对人生岁月的一种感悟和教育,也是对人生阅历的充实。
“中国亲戚关系图”或给人一种“临时抱佛脚”之感,但其情感和倡导的人伦价值却是实实在在的。从更深层次说,它还寄托着亲人间的相互牵挂,呼唤的是中华民族不可消弭的传统美德,黏合的也是在某些环节已有疏离之势的社会温情与温暖。(毕晓哲)
别走太快,适时地停下来等一等渐远的亲情
看到这张图,我忽然就想起了印第安人的一句谚语:别走太快,等一等灵魂。在这张备受追捧的关系图面前,我们是不是该这样告诫自己和身边的人:别走太快,等一等亲情?
时下,人们的生活节奏愈来愈快,要忙生意、要忙充电、要忙升迁、要忙健身美容、要忙拜访上级拉拢下级维系友情……然而,匆匆忙忙间,人们常常会很轻易地落下一样东西——亲情。
这样的选择往往无可奈何。因为朋友可能因疏于联系而陌生,生意可能因少于沟通而黄了,官位可能因淡于走动而丢了,脸蛋可能因懒于保养而皱了,身体可能因疲于锻炼而弱了,而亲情却不一样,即便你冷冷地将她搁置一边不管不顾,她依然会在你最需要的时候不顾一切地伸出手,帮你,助你,安慰你,提醒你,温暖你。于是,因为她的不离不弃,所以我们常常忽略了在她身上投入些许精力。
然而,时光易老,亲情终有一天会逝去,如若我们只是一味地从她身上汲取,而不晓得停下匆忙的脚步去经营亲情,那么当我们永远失去的时候,是不是会悔得肠子青青、心儿痛痛?
所以,在一切还来得及的时候,请别走太快,适时地停下来等一等渐远的亲情,喊一声“表姐”、叫一声“舅妈”、邀一次“姑姑”、请一次“表弟”,一起吃顿饭、逛回街、喝次茶,或者就是坐在太阳底下唠唠嗑,让尘封的亲情感受一下阳光,让寂寞的亲情体味一下呵护,让“亲戚关系图”生动地留在我们心中。(张玲)
·网言网语·
悠然纸鹤:哦,今天才明白。以为父系都是堂呢,敢情还分男女哪!
五指山夫:这个图不错,现在亲戚越来越少,有时要跟孩子讲明白这些关系还真是不容易。
蓬蓬:这些应该写进小学教材!
C套餐:很多亲戚的称呼和关系渐渐消失,以后的家庭可能不再有叔叔、舅舅这些称呼,更难有妯娌、连襟这些关系。
vickyamy88:马上过年了,去老家之前赶紧看一遍。
老王伯伯:这张图能被这么多人转发,说明人与人之间还没有冷漠到六亲不认的程度,说明大家还是很注重亲戚之间的走动。
叶子:有句话说,远亲不如近邻。不要说现在人们为生计疲于奔波,亲戚不亲,连旁边对门住的什么人直到搬走了还不知道。人们可以在开心网和微博上互相调侃,但是却懒得抬脚跨出房门去和亲朋嘘寒问暖。也许是网络时代生活方式改变了,联络感情的方式也得改变。不用淘宝体,不上微博,年轻人就觉得不亲近。哪一天七大姑八大姨都上微博了,或许联络就热乎了。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