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里有了阳光
博爱街道办联桂二356号是个低矮的平房,居住着今年70多岁的孤寡老人何振尧。他不仅有糖尿病,需要定期吃药,而且双目失明。以前,他一直靠亲友和左邻右舍照顾,自从成为“送时服务”对象,他便如有了专门保姆,孤单寂寞的生活改变了模样。
何振尧有低保金,还享受医保,每月有医院发放的药品。最近,市区民政部门给他送来了过冬衣物,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还送来了年货。对于这样一个特殊的对象,家政人员除了固定上门服务,总是自觉加班,有时路过也上门探望一下。
这两年多来,邻居们发现,何振尧老人家里不再像以前那样脏乱得没法下脚,简单的家具也摆放得井然有序,随意堆放的脏衣服也没有了。心情好时,何振尧总会在家政人员离开时,让对方扶自己出门走走,他感叹虽然看不见,但生活里还是有阳光,他期望像他这样的老人能多些社会资助,“不能全把负担压在政府身上”。
老人精神世界得到改变
记者走访了一些老人,他们对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一致称赞,说上门服务是老人的“及时雨”、是慰藉老人的“救心丸”。
滨海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主任吴小静介绍说,他们已护理50多名老人,发生了许多感人的故事。社区有位叫郭声坚老人,原被误认为有“麻风病”,无人走近其家,家政人员多次上门“叩”开其心扉。老人去世前,曾含泪对家政人员说:“没有你们,我晚年就没温暖,你们比我的亲人还亲!”
美兰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家政人员林秋丽介绍说,很多老人刚开始不理解,要么是因为对家政人员不了解而不信任,甚至怕被拿走东西而拒绝开门,要么是老人长期独自生活使得心灵封闭,不相信政府会做那么好的事,甚至以为会跟志愿者上门搞活动一样“一阵风后便走了”。一些情绪过激的老人,在家政人员耐心劝导填表签合同时,甚至连推带骂:“我这一把年纪了,你们就别再骗我,我上不起这个当,你们非要搞陷阱圈套让我们老人跳进去是不是?”后来,通过实际行动,老人们全心服口服,有的一到上门时间就早早开门等候,像迎接亲人一样。
家政人员王丽文说,通过交流沟通,家政人员与老人已融和成一家人。有的老人哪怕是一块糖、一个苹果,也要留下来,说是等下次来给他们。经常在做完活后,老人拉着手不让走,让家政人员在家中吃晚饭。家政人员也不把老人当外人,做什么好吃的,或者老人喜欢玩什么东西,也不忘给老人捎带去。
通过居家养老服务,孤寡等老人不仅提升了生活品质,而且精神面貌有了很大改变,孤僻的性格和心态也得到了扭转,很多老人变得十分乐观。市老龄办主任武金岭说,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这一新型社会化养老形式,不仅符合广大老年人“难于舍家”、“不离社区”安度晚年的心理特征和生活习惯,而且能改善特困、孤寡和空巢老人的生存条件,促进和谐社会。
居家养老服务走向深入
海口椰岛老人之家公寓是我市最早实行居家养老服务试点工作的机构之一,目前该公寓居住着公益扶助老人71人,居家养老服务对象45人,大多数被服务的老人居住在自己的家里。有两位因生活完全不能自理的老人住进了该公寓,所有护理费用享受半价,一位是原居住在水巷口的今年78岁的孤寡老人黄珍,另一位刚过世的杨阿婆。
黄珍和杨阿婆有专项护理,生活起居24小时不间断服务,享受包括洗衣、做饭和定时量血压体检、按摩等在内的一条龙全方位式服务,老人一切需求和问题的解决不用出养老院大门。该公寓负责人李海介绍说,这是居家养老服务的延伸,也是深层次的服务,由钟点服务演变成日间服务。
除了对老人在世时的一条龙服务,对老人临终关怀及过世后遗体处理等也是日间服务的后续。这是我市居家养老服务试点工作中新出现的养老服务,目前因为椰岛老人之家公寓有养老院作依托,全市惟一试点在开展此项服务,两年来已有10位老人享受到生前一条龙服务和病危后的临终关怀,得到服务对象的亲友和社会的好评。
李海说,这种对老人深层次的服务,随着社会的发展,需求会越来越多,也会受到更广泛的关注,更需要政府加大力度支持和政策上的更多倾斜。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