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翰·埃德加·胡佛1924年起担任美国调查局(后改组为联邦调查局)局长,直到1972年死于任上。在长达48年的任期中,他对政府高官、自由主义人士和民间政治团体领袖展开调查,对美国政治生活产生极大影响。
美国导演克林特·伊斯特伍德的新片《胡佛》讲述胡佛个人生活细节,引发争议。胡佛传记《公开的和保密的:胡佛的隐秘生活》作者安东尼·萨默斯近日撰文,细述胡佛生活中不为人知的故事。
一生功过参半
1972年5月,年近80岁的美国联邦调查局局长胡佛被发现死在位于首都华盛顿的家中。
时任总统理查德·尼克松在官方声明中称赞胡佛“是一个巨人,是这个国家勇气和爱国主义的象征,拥有花岗岩一样的诚实和正直”,并要求国会降半旗致哀。
不过,尼克松私下里的反应却与声明大相径庭。他最初听到胡佛去世的消息时,第一反应是:“上帝,那个混蛋!”事实上,尼克松曾向顾问表示,要劝说胡佛辞职。
尼克松在日记中说:“胡佛是幸运的,他在任上死去。如果他被迫下台或主动辞职,很可能遭人杀害。”
尼克松对胡佛这种矛盾的情感并非特例。美国前总统杜鲁门在任内表明自己对胡佛的态度:“我们不想要盖世太保或秘密警察,但联邦调查局正向那个方向发展。他们调查性丑闻,敲诈受调查者……参众两院议员都害怕胡佛。”
胡佛的一生几乎都在联邦调查局局长任内度过,他功过参半,是美国政坛一个复杂的政治人物。
胡佛任内在美国民众中享有较高声望,他改变调查局的腐败和无能,招募忠实于自己的特工队伍,改善行动能力。联邦调查局在这一阶段建立了第一个联邦指纹库,可以迅速查找1.59亿美国人的指纹信息。胡佛一手建立的罪犯研究中心成为世界上最先进的同类机构,联邦调查局国家学院则成为培养执法部门精英的“西点军校”。
在这些耀眼功绩背后,胡佛成立联邦调查局八处,负责宣传联邦调查局的成绩,将胡佛打造成一个勇敢打击严重犯罪的斗士。
与此同时,胡佛利用这一机构,宣传社会上的所有“邪恶”,包括从性取向异常到各类犯罪行为都由左翼政治人士造成,引导社会警惕并憎恨左翼政治运动。
性格偏执自我
萨默斯认为,胡佛在联邦调查局的经历与他早年人生关系密切。
早在胡佛少年时代,他就关注社会和政治话题。在学校,他积极参与各种政治讨论,反对女性获得投票权,反对废除死刑。
胡佛争强好胜,在各方面都要拔得头筹。萨默斯援引胡佛外甥女的话说,当胡佛发现父亲罹患精神疾病时,他“不能承受这一事实,他从不能忍受任何不完美的事物”。
另一亲属则认为,胡佛过于自我,“害怕和别人私下交流”。胡佛在联邦调查局时的助手威廉·沙利文认定,局长“没有爱过任何一个人”。
胡佛在联邦调查局工作初期,美国社会对共产主义的恐惧达到顶峰,他利用这一恐惧赢得民众支持。胡佛认为,左翼人士甚至不应该“被允许按他们的喜好说话和写作”。
当时,许多人仅仅因为参加激进团体就被联邦调查局驱逐出境。1920年,联邦调查局逮捕大量激进人士,并使用间谍监控他们的律师。颇具讽刺意味的是,在这些被捕的人中,有一个被胡佛断言“对美国最具威胁”的菲利克斯·弗兰克弗特,后来成为联邦最高法院大法官。
萨默斯说,胡佛一直没有加入任何政党,标榜自己“非政治”。事实上,他曾暗地承认支持共和党。胡佛认为民主党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是可疑的左翼人士,曾秘密计划要与罗斯福竞选总统。
1950年,当参议员约瑟夫·麦卡锡指认杜鲁门政府国务院中有200多名共产党成员时,胡佛公开表示支持。胡佛曾指派手下特工秘密为麦卡锡提供相关文件材料,以问讯“可疑的激进分子”。
麦卡锡是20世纪40年代末到50年代初在美国煽动反共、排外运动的参议员。他指认政府、国会和社会各界存在试图颠覆美国的激进人士,被称为“麦卡锡主义”,是美国国内政治中公认的极端人物。
相关新闻:
《胡佛》发正式海报 莱昂纳多脸部特写不怒自威0
莱昂纳多《胡佛》老人扮相曝光 成奥斯卡热门(图)
《胡佛》曝光新剧照 莱昂纳多再次冲击奥斯卡(图)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