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运的旅程到底有多拥挤?春运的运输任务完成有多艰巨?如果不亲身实地体验和感受,任何形象生动的词汇都是浮云,都显苍白。
本月19日,记者登上了重庆北—上海南的K73次旅客列车,体验在超员40%的硬座车厢里的各项乘务工作。在拥挤的客流中穿梭服务,就犹如在立锥之地上跳舞一样的困难。
清点记录旅客到站地点,防止坐过站
K73次列车虽然是在春节前从重庆发往上海,但客流依然旺盛。19日早上7点40分左右始发时,列车装载了1400余人,超员40%左右。绝大部分是错开春运出行高峰、已在家团年后开始返回打工地的务工人员和创业者。
开车20多分钟后,记者随重庆客运段上海车队副书记唐雅琴、列车长马鹏飞一起,准备走进第11号硬座车厢。
“对不起,请您让我一下。”车厢的连接处放满了行李,行李上坐着购买了无座票的旅客。见到有人需要通过,旅客吃力地站起身,在大包小包行李的限制下,只能是微微后仰,给记者和乘务人员让出一丝缝隙,要想通过只能靠挤。
“列车开动后首先要做的工作,就是调查了解旅客的到站地点,及时提醒旅客,避免旅客坐过站。”
在乘务人员的带领下,记者和他们一起巡视车厢,并积极做好旅客到站的登记工作。穿过车厢的接头处,来到车厢的中部,就没有刚才那样拥挤了。但每前进一步,还是需要先选择好车厢过道的空隙,然后侧身通过。
经过半个小时的统计,把150多名旅客的去向收集在了一起。其中一部分到江西上饶,大部分前往江苏和上海。
车厢内送开水,防止开水烫伤旅客
10点左右,记者在马鹏飞的协助下又来到这节硬座车厢里送开水。一只灌了2/3容量的开水壶,外加一个小铁桶,就是列车员送水工作的全部用具。开水壶不灌满,主要是避免在送水过程中烫伤旅客。
“旅客们,现在开始送开水,请有需要的旅客准备好自己的茶杯。”经过简单的培训,记者正式“上岗”。
铁桶和开水壶虽然不沉,体积也不大,但在超员列车里操作,却太不方便了。一位旅客将他的茶杯递了过来,接过茶杯,记者才发现,地板上没有地方放置铁桶了,“对不起,请您让我一下。”记者示意坐在行李上的一位无座票旅客稍微收收腿、暂时委屈一下。
放下铁桶,手持开水壶拿低些,置于铁桶上方,稳稳地向杯中倒出开水……前行的列车不时地晃动,“可千万别溅了出来。”记者心里默默地祈祷,还好,记者为旅客送的第一杯开水,稳稳地送到旅客手中。
记者不停地在车辆里询问,送到第6位旅客时,感觉额头、后背已经渗出了汗水。“谢谢你,小伙子!”一位旅客主动致谢,顿时,记者心里有种说不出的满足和高兴。
大约送到车厢一半旅客时,壶里没水了。又只好挤到车厢连接处的开水电磁炉旁,灌了2/3滚烫的开水,转身继续为旅客送水……
收集车厢内垃圾,引导旅客爱护车内清洁
到达酉阳火车站后,记者和唐雅琴下车,紧接着又登上了上海南—重庆北的K74次旅客列车。让人意外的是,这趟节前由上海开来的抵渝列车,并不是十分的拥挤,超员率也控制在40%左右。经过接近20个小时的旅行,风尘仆仆的重庆和四川籍的农民工,就要到达目的地了,车上的生活垃圾也产生了不少。
在该趟列车长文艺的协助下,记者拿着一个特大号的黑色垃圾回收袋,走进11号硬座车厢开始回收产生的各种生活垃圾。“旅客朋友,请你们把各种不需要的废物和垃圾放入塑料袋内。”记者对旅客这样一说,大家都很自觉地把装着瓜皮纸屑的餐盘递给了记者。接过餐盘,赶紧把各种垃圾倒进塑料垃圾袋中,不一会儿,原本空空的垃圾袋已经比较沉了。
提着笨重的垃圾袋在拥挤的车厢里穿行,难度比送开水还要大。人过得去,垃圾袋还得跟着走,有时就需要把笨重的袋子提起来,以越过坐在走廊上的旅客。
一节车厢下来,记者收集到了足足有一米多高的垃圾,按照乘务员的标准作业程序,又将袋口封好,然后放置在洗手间,等待着列车到达后统一回收。
“又是一身汗!”记者感叹,当好超员列车乘务员,不但要拼体力,还得有“技术”,在这极其有限的空间里,既要做好本职工作,还得确保旅客安全,真不容易!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