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已接近均衡水平”——访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李稻葵
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清华大学教授李稻葵27日在出席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年会期间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表示,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已接近均衡水平,但外界普遍对这一新情况缺乏了解。
人民币汇率——世界对中国最大误解
李稻葵表示,人民币汇率可能是目前世界对中国误解最大的领域。他认为国际社会对人民币的理解不符合中国实际。
实际情况又是怎样呢?李稻葵说,事实上,2011年8月以来,几乎全球所有新兴国家货币都对美元贬值,比如说印度卢比的贬值幅度就在20%以上。
相比之下,人民币继续坚持汇率改革,坚持温和、渐进的升值,以至于到了2010年10月和11月间,基本上实现了双边浮动,而且开始出现净售汇,就是说很多民众和企业开始用人民币去买美元了。
李稻葵说:“这告诉我们人民币汇率逐步接近它的均衡水平。”他指出,与此同时,中国的对外贸易顺差也自金融危机爆发以来持续下降,到去年已降到1150亿美元,而危机前是3000多亿美元,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从危机前的7.5%至8%,降到了去年的2%。对于2012年的贸易顺差水平,李稻葵预计会继续下降至1%左右,体现出汇率变化对顺差水平的调整起到了积极作用。
李稻葵表示:“汇改从整个过程来看,从数据和事实来看,应该说是比较成功的。”对于这一新形势,李稻葵指出,“国际社会确实理解不够,甚至根本不知道最新数据”,多数人的认识依然停留在中国贸易顺差居高不下、人民币是单边升值的阶段。
中国在欧投资——更多更成熟
随着中国企业在欧洲发达国家的投资项目越来越多,投资呈现出一些新特点。李稻葵认为,随着欧债危机不断加深,以及解决过程的逐步到来,中国对欧投资将会进一步上升。
李稻葵说,中国的企业家们越来越认识到,欧洲是有价值的,欧洲有大量的企业,这些企业有中国企业所没有的核心资产,如品牌、技术、订单和人才等。
与此同时,中国企业在欧投资的路途也并非一帆风顺。但随着“走出去”的企业越来越多,很多企业对世界的认知水平已大大提高,“他们逐步学会了应对一些来自国外的贸易保护主义措施”。
李稻葵认为,很多企业改变投资策略,投资风格比过去更全面、更均衡。面对一些发达国家的贸易保护主义政策,一些企业通过在国外购置生产性资产,形成本地化生产能力,把半成品运到境外进行最后的加工,通过这种方式来化解贸易壁垒。
同时,很多中国企业也懂得了运用发达国家,比如欧洲国家的管制措施和法律程序,合理合法地保护自己外贸出口的权益,这一做法已经形成趋势。
新兴经济体——苦尽甘来、注意风险
在谈到新兴经济体时,李稻葵认为,这些经济体由于在1998年爆发的上一轮危机后进行过大刀阔斧的改革,目前总体来讲发展形势良好。原因很简单,就是新兴经济体在10多年前进行了深刻的改革。
李稻葵说,在上一轮经济危机中,俄罗斯、印度、智利、巴西、阿根廷等新兴经济体汲取了深刻的教训,“很多国家推行刻骨铭心、刮骨疗伤式的改革”。
他认为,“这些国家的蓬勃发展绝不是建立在凭空而来的好运气之上,而是苦尽甘来、自己努力的结果。”
当然,新兴经济体也面临进一步挑战。李稻葵认为,对于中国而言,最大的挑战是如何进一步提升内需,减少简单的对外依赖,实现更深层次的国际化。
对于印度、巴西等新兴经济体,主要问题则在于积累了大量贸易逆差和严重的财政赤字。李稻葵认为,当欧洲的危机逐渐化解后,国际资本的注意力可能转向部分新兴市场。他建议,此类经济体应适时进行新一轮改革和调整,否则新一轮危机或冲击可能会不期而至。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