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旅游岛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以来,在琼州大地上,人才队伍建设暖风劲吹……
在我省各级党委、政府召开的会议上,“人才”成为热词。人才是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健康可持续发展的“第一资源”成为全省共识。
两年间,省委、省政府出台多项政策措施,完善用人机制和人才培养体系,着力解决社会发展人才短缺问题。省人才办提供的数据显示,截至2010年底,海南人才总量为82.88万人,人才占总人口比重由2009年的9.3%增长到9.56%,略高于8.75%的全国平均水平。
海南对人才的呼唤,从来没有今天这么迫切;海南加快人才队伍建设的措施,从来没有如此坚决。
“引、育、用、聚”推进人才队伍建设
2011年,省旅游委选派市县旅游局长、旅游委主任及部分企业负责人共58人分三批次到西班牙、巴厘岛和新加坡进行专题培训。
《海南旅游人才发展中长期规划》提出,2020年我省旅游人才数量要达到60多万人才能满足建设国际旅游岛的需求。
“不仅人才数量要增加,人才质量更要提升,省旅游委将2011年定为‘人才培训年’。”省长助理、省旅游委主任陆志远表示,希望经过努力使海南旅游人才队伍素质有一个迅速的提升,来满足国际旅游岛建设对于人才的需求。
旅游人才培养是我省人才工作的典型缩影,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对人才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也为人才事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难得的机遇。
按照《海南省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要求,我省人才总量占总人口的比例到2020年要达到15%以上。为此,我省采取“引、育、用、聚”相结合的方式,有力推进各支人才队伍建设。
两年以来,我省着力开展干部教育培训,加强党政人才队伍建设。仅2010年度,省级层面举办各类培训班23期,培训1666人次;完成中央调训班次85个,培训136人次;选送27名中青年干部赴美国犹他大学攻读EMPA硕士学位。每年在公务员招录中单独安排50个名额,招录国际旅游岛建设急需紧缺的建筑、规划、旅游管理、财政等专业人才,作为后备人才重点加以培养。
2010年-2011年,围绕国际旅游岛建设、宏观经济形势、企业经营管理业务等内容,培训企业经营管理人才1502人次。组织实施“未来商业精英培养工程”,挑选80人作为后备干部重点培养。采取面向全国公开选聘、定向物色猎取等方式,为省属重点企业选聘资本运作、工程技术和财务监管等方面的专业型人才。印发《海南省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岗位工作目标责任制考核评价实施方案(暂行)》等工作制度,采取出资人认可、市场认可和职工认可三者相结合的方式,对省属国有企业领导班子及领导人员进行综合考核评价。
注重加强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
高层次人才犹如“领头雁”,关系到整个社会创新能力的提升,对我省经济社会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我省采取多项举措优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的政策环境。
2009年6月从日本引进的创业型人才韩金光,投入1000万元成立斯坦德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该企业的主导产品:苦瓜项目产品、香蕉项目产品,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苦瓜项目产品已进入产业化生产,香蕉项目产品已完成中试并获农业部生产许可证,在带动我省大宗农产品深加工和产业化方面发挥了突出作用,被认定为“海南省农业龙头企业”。
2009年制定的《海南省引进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办法(试行)》,对引进的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及团队给予100万元启动经费、50万元安家费及税收奖励补贴等6项优惠政策、6项重点支持和6项优先服务,首批已评选“海南省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3人,第二批拟推荐3人,提请省人才工作协调小组审议。《海南省人才资源开发专项资金管理办法(试行)》,加大人才开发投入力度,仅为海南大学提供的引进长江学者专项经费就达1000万元/人。
2009年5月,我省首次组团赴美开展引才引智活动,在旧金山、波士顿、纽约等人才聚集地举办引才推介会10余场,取得了显著的引才成效。著名华裔数学家、美国哈佛大学教授丘成桐倡导的“三亚国际数学论坛”从首次接洽到最终落户仅用了1年时间。
2010年和2011年,成功举办2届清华三亚国际数学论坛、1届清华三亚国际经济圆桌会议和1届丘成桐中学数学奖决赛及颁奖仪式,吸引了包括2位诺贝尔奖得主、11位菲尔兹奖及沃尔夫奖得主、8位欧美国家科学院院士在内的海内外知名学者400多人次汇聚三亚,同期组织省内有关专家及大中学生800多人次参与互动,为促进我省人才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
2009年6月以来,我省共刚性调入海外高层次人才122人,并吸引6个新能源、新材料、现代农业等领域的海外高层次人才重点创业项目落户我省。
“不求为我所有,但求为我所用”的创新人才观念得以推行,依托柔性引才方式充分利用省外智力资源,依靠海南得天独厚的区位、气候、环境优势,采取兼职、项目合作、专家咨询等多种方式,吸引两院院士、长江学者等高层次人才为我省提供“候鸟型”智力支持,仅海南大学一家就通过柔性方式引进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5人。
人才工作运行机制渐完善
截至2010年,全省共出台人才工作政策法规47部,涵盖了人才投入、培养、吸引、使用、评价、流动、激励和保障等各个方面。
在此基础上,我省结合人才发展实际,把2011年定为人才政策突破年。制定《海南省创业英才培养计划实施办法》、《海南省创业投资引导基金管理暂行办法》、《关于海南省人才安居工程建设的指导意见》、《海南省高层次人才医疗保障实施办法》、《海南省人才奖励办法》等20多项人才政策,进一步完善了有利于人才发展的体制机制。
在发展环境方面,对携带科技成果或优秀项目来海南创业的,在税收奖励补贴、项目贷款等方面给予优惠;扩大贷款贴息项目范围,加大无偿资助特色产业发展的力度,支持企业技术改造和产业升级。在住房保障方面,采取建设人才专项住房和发放货币补助等形式,妥善解决各类人才,特别是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新就业大学生的安居问题。在医疗保障方面,通过建立高层次人才医疗保障专项资金,按不同层次为高层次人才提供医疗保险、就医绿色通道、专家预约、健康体检和健康咨询等服务。在荣誉表彰方面,设立“海南省人才功勋奖”、“海南省优秀科技创业人才奖”、“琼属华侨华人人才突出贡献奖”等8个人才奖项,其中“海南省人才功勋奖”奖励额度达100万元/人,充分激发各类优秀人才在国际旅游岛建设中的示范引领作用。
为了加强对人才工作的统筹规划和宏观指导,经中央组织部同意,省委、省政府于2010年7月颁布《海南省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省人才发展的指导思想、发展目标、总体部署及主要任务进行了总体规划。
同时,出台《〈海南省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任务分工方案》,狠抓人才发展规划的落实,明确责任单位和任务要求。召开重大人才政策、重大人才工程落实协调会,有序推进人才发展规划确定的17项近中期重点任务和12项重大人才工程。
截至2011年11月,全省18个市县人才发展规划已印发实施;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等5支人才队伍建设规划和旅游、教育、海洋产业等6个经济社会发展重点领域人才发展规划已全部编制完成,待省人才工作协调小组审议通过后即可印发;指导省属国有企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医疗卫生机构编制本单位人才发展规划,扎实推进人才强企、人才强校、人才强所、人才强院战略,上下贯通、左右衔接、覆盖全省的人才发展规划体系已经基本形成。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新形势下的人才工作勾勒出一幅宏伟而壮丽的蓝图,人才工作迈出的坚实脚步,正在推进国际旅游岛建设的各项事业不断发展。
采访札记
人才是发展的“第一资源”
人才资源是推进海南健康可持续发展的“第一资源”,人才工作是海南能否实现国际旅游岛建设目标的关键所在。随着国际旅游岛建设的深入开展,越来越多的实践证明,人才是最具活力的发展要素,发展是造就人才的最大舞台,两者有机统一、相辅相成。
一方面,事业发展离不开人才的支撑。相对于资金、科技等要素,人才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基础性、战略性、先导性作用。发展所需的一切资源如果没有人才去掌握、去应用、去创造,就不能充分发挥作用。在当今知识经济时代,人才更是创新驱动之源,是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核心力量。
另一方面,人才需要在发展中锻炼和造就。人才成长离不开个人的天赋和努力,更离不开发展提供的机遇和舞台。一旦离开发展,人才便失去了成长的沃土。只有人才与发展形成良性互动、良性循环,才能真正实现人才强省战略。
国际旅游岛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为我省经济社会发展描绘了宏伟蓝图,这对人才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要树立人才优先的理念,确立人才优先发展的战略布局,使人才资源优先开发、人才结构优先调整、人才投资优先保证、人才制度优先创新。
可喜的是,经过两年努力,目前我省人才工作框架已经搭建。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时代洪流滚滚向前,历史使命催人奋进。随着我省经济实力不断增强,随着人才发展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条件大大改善,我们有信心有能力建设一支浩浩荡荡的人才大军,进一步开创我省人才事业新局面。充分发挥人才作为第一资源的能动作用,努力以人才优势形成发展优势,以发展优势造就人才优势。
国际旅游岛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以来,在琼州大地上,人才队伍建设暖风劲吹……
在我省各级党委、政府召开的会议上,“人才”成为热词。人才是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健康可持续发展的“第一资源”成为全省共识。
两年间,省委、省政府出台多项政策措施,完善用人机制和人才培养体系,着力解决社会发展人才短缺问题。省人才办提供的数据显示,截至2010年底,海南人才总量为82.88万人,人才占总人口比重由2009年的9.3%增长到9.56%,略高于8.75%的全国平均水平。
海南对人才的呼唤,从来没有今天这么迫切;海南加快人才队伍建设的措施,从来没有如此坚决。
“引、育、用、聚”推进人才队伍建设
2011年,省旅游委选派市县旅游局长、旅游委主任及部分企业负责人共58人分三批次到西班牙、巴厘岛和新加坡进行专题培训。
《海南旅游人才发展中长期规划》提出,2020年我省旅游人才数量要达到60多万人才能满足建设国际旅游岛的需求。
“不仅人才数量要增加,人才质量更要提升,省旅游委将2011年定为‘人才培训年’。”省长助理、省旅游委主任陆志远表示,希望经过努力使海南旅游人才队伍素质有一个迅速的提升,来满足国际旅游岛建设对于人才的需求。
旅游人才培养是我省人才工作的典型缩影,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对人才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也为人才事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难得的机遇。
按照《海南省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要求,我省人才总量占总人口的比例到2020年要达到15%以上。为此,我省采取“引、育、用、聚”相结合的方式,有力推进各支人才队伍建设。
两年以来,我省着力开展干部教育培训,加强党政人才队伍建设。仅2010年度,省级层面举办各类培训班23期,培训1666人次;完成中央调训班次85个,培训136人次;选送27名中青年干部赴美国犹他大学攻读EMPA硕士学位。每年在公务员招录中单独安排50个名额,招录国际旅游岛建设急需紧缺的建筑、规划、旅游管理、财政等专业人才,作为后备人才重点加以培养。
2010年-2011年,围绕国际旅游岛建设、宏观经济形势、企业经营管理业务等内容,培训企业经营管理人才1502人次。组织实施“未来商业精英培养工程”,挑选80人作为后备干部重点培养。采取面向全国公开选聘、定向物色猎取等方式,为省属重点企业选聘资本运作、工程技术和财务监管等方面的专业型人才。印发《海南省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岗位工作目标责任制考核评价实施方案(暂行)》等工作制度,采取出资人认可、市场认可和职工认可三者相结合的方式,对省属国有企业领导班子及领导人员进行综合考核评价。
注重加强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
高层次人才犹如“领头雁”,关系到整个社会创新能力的提升,对我省经济社会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我省采取多项举措优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的政策环境。
2009年6月从日本引进的创业型人才韩金光,投入1000万元成立斯坦德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该企业的主导产品:苦瓜项目产品、香蕉项目产品,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苦瓜项目产品已进入产业化生产,香蕉项目产品已完成中试并获农业部生产许可证,在带动我省大宗农产品深加工和产业化方面发挥了突出作用,被认定为“海南省农业龙头企业”。
2009年制定的《海南省引进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办法(试行)》,对引进的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及团队给予100万元启动经费、50万元安家费及税收奖励补贴等6项优惠政策、6项重点支持和6项优先服务,首批已评选“海南省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3人,第二批拟推荐3人,提请省人才工作协调小组审议。《海南省人才资源开发专项资金管理办法(试行)》,加大人才开发投入力度,仅为海南大学提供的引进长江学者专项经费就达1000万元/人。
2009年5月,我省首次组团赴美开展引才引智活动,在旧金山、波士顿、纽约等人才聚集地举办引才推介会10余场,取得了显著的引才成效。著名华裔数学家、美国哈佛大学教授丘成桐倡导的“三亚国际数学论坛”从首次接洽到最终落户仅用了1年时间。
2010年和2011年,成功举办2届清华三亚国际数学论坛、1届清华三亚国际经济圆桌会议和1届丘成桐中学数学奖决赛及颁奖仪式,吸引了包括2位诺贝尔奖得主、11位菲尔兹奖及沃尔夫奖得主、8位欧美国家科学院院士在内的海内外知名学者400多人次汇聚三亚,同期组织省内有关专家及大中学生800多人次参与互动,为促进我省人才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
2009年6月以来,我省共刚性调入海外高层次人才122人,并吸引6个新能源、新材料、现代农业等领域的海外高层次人才重点创业项目落户我省。
“不求为我所有,但求为我所用”的创新人才观念得以推行,依托柔性引才方式充分利用省外智力资源,依靠海南得天独厚的区位、气候、环境优势,采取兼职、项目合作、专家咨询等多种方式,吸引两院院士、长江学者等高层次人才为我省提供“候鸟型”智力支持,仅海南大学一家就通过柔性方式引进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5人。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