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网2月18日消息 “首届海口之春旅游艺术节的精品演艺样样精彩,特别是加拿大八彩虹乐队带来的《旋舞提琴》,将舞蹈与小提琴两种表演形式完美合一,让人享受到了听觉和视觉上的大餐!”这是2月7日晚上海口之春艺术节闭幕时,市民彭小姐的肺腑之言。
近年来,海口积极探索文化与旅游有机结合的发展之路。该市今年的“两会”期间,多位政协委员在提案中建议:要把文化建设纳入海口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探索促进文化与经济融合,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培育文化旅游、演艺娱乐、商务会展等产业集群,形成文化产业、旅游业、会展业、休闲娱乐业、健身体育业、影视业等门类较为齐全的产业链。
以文化活动促进旅游
热气球婚礼节、旅游婚庆节、万春会、南方合唱艺术周……一个个节庆、文化活动,正在不断提升海口的知名度,也无形中拉动了海口的住房和餐饮消费,增加了该市的旅游收入。从刚刚谢幕的首届海口之春旅游艺术节可以看到,文化艺术对海口旅游业的影响力不可低估。
“今年1月份,海口的酒店客房入住率是历年来最高的,这与海口之春的举办息息相关,光是2000多人的演职员队伍,就有很大的消费实力。”海口市酒店协会负责人在前几天的一次行业会议上透露。
来自海口市旅发委的统计数据显示:今年春节黄金周期间,海口市共接待国内外游客22.17万人次,同比增长12.8%;实现旅游总收入首次突破3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9.2%。
海口市旅发委负责人认为,海口之春面向市民和游客两个受众市场,跳出“以节论节”的常规做法,将艺术节与海口乡村游、会展游、环岛常规旅游线路结合,统筹发动旅行社协会、酒店协会、景区协会和商品协会的资源和力量,设计了“看演出,游海口,观海南”的全新旅游线路。
据了解,艺术节举办的46天期间,总共有94家旅行社、45家酒店组织了2.6万游客,以团队为单位观看了演艺节目。
今年是海口的“城市营销年”,该市将继续组织高尔夫和游艇两大论坛、第二届“海口之春”旅游艺术节等重大活动,提升海口热带滨海都市旅游的知名度。
文化与旅游相融合
海口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海口还有“中国十大历史文化名街”之一的骑楼老街,更有五公祠、琼台书院、丘濬墓、海瑞墓、秀英炮台等不胜枚举的名胜古迹。
海口可资开发的文化类旅游资源非常丰富。一位旅游规划专家认为,海口深厚的文化资源需要转化为生产力,走文化与旅游融合之路将大有可为。
最近几年,海口市的文化产业和旅游行业正呈融合的发展之势。如热气球婚礼节、旅游婚庆节、高尔夫世界杯、高尔夫论坛和游艇论坛等,都是旅游与文化联姻的产品。
海口市文体局负责人表示,在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的大背景下,“文化是旅游的灵魂”已经得到广泛的认同;因此,推动文化和旅游的融合发展,提升海口的整体文化实力,应该成为建设魅力独特的“文化强市”的前提。
据介绍,海口在“十二五”期间,将加强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增强文化旅游的参与性和体验性,整合利用全市范围内的历史文化遗产,重点打造五公祠、海瑞墓、丘濬墓等文物旅游景点;同时围绕风情小镇建设一批文化名镇和文化名村,打造一批代表海南文化特色、具有较高文化品位、广受市民游客欢迎的文化旅游景点。
文化旅游前景广阔
按海口市发改委的规划,“十二五”期间,该市的旅游项目将围绕四大主题公园开展:一是位于东寨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外围地区的“东寨港红树林国家湿地公园”,占地面积100公顷,其中湿地占60%,已完成概念规划,正在编制控制性规划,计划今年开工,2015年前建成;二是雷琼海口火山群世界地质公园,将按5A级景区的标准,打造世界级火山文化旅游胜地,目前该项目已经进行了推介招商,《控制性详规》的编制工作正式启动,其中火山光影梦幻乐园项目预计在2015年前完成;三是总投资300亿元,占地6000亩的长影海南世纪城,也已进入概念规划设计阶段,今年有望动工建设;四是海南热带野生动植物园,将迁往龙华区新坡镇南黎山区域,完成阶段性规划设计后,今年内也将动工建设。
同时,海口市将重点实施四大文化工程:一是总投资96.6亿元,占地面积146.76公顷的五源河文体中心,将建设体育场、体育馆、音乐厅、剧院、商务会议中心、冰雪世界及主题商业中心等,预计今年6月动工,2017年建成;二是骑楼建筑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整治,计划投入47亿元,打造成为最能彰显海口历史文化特色的商业综合区域,目前已对331处历史建筑实施了挂牌保护;三是文博项目,主要是投资20亿元对海瑞墓、五公祠、丘濬墓等进行大规模的修缮和周边环境整治,其中海瑞墓将建成全国最大的清官文化研究和展示中心,五公祠将建成海南历史文化资源展示核心区,丘濬墓将建成开放式公园;四是计划建成“一港三园”的文化创意产业基地,目前创意产业园一、二期已开园,规划在美安科技城中建设占地2000亩的文化创意园区。
相关链接:
海口之春旅游艺术节闭幕式17日晚海口电视台播出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