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9日,广州数名女大学生在越秀公园旁边的公厕上演了一场“占领男厕”的行为艺术。她们希望借此引起政府和社会对男女厕位不均衡问题的重视,消除女性在公共场所如厕排队现象。女学生们还向市民派发呼吁信,希望立法增加女厕位数,使女性厕位与男性厕位达到2:1。
男女平等是个老话题。虽然这个话题已经讲了很多年,但是,细细观察我们生活中的一些角落,我们仍然可以发现一些能体现男女不平等的案例。而且其中,还有不少是社会公共服务的落后所致。最明显的一个例子就是,社会公共场合男女公厕比例不搭配。有些地方,女厕所的数量与男厕所数量并没有实现1:1,至于1.5:1或是2:1,就更是奢谈了。“占领男厕活动”发动的初衷,是正是为了让女性更加平等,更加“方便”。
小厕所,能反映大文明。世界厕所组织曾做过这样一个统计:每人每天上厕所6—8次,一年约2500次。如此算下来,人的一生中约有3年的时间是在厕所里度过,可见,方便之地的文明、卫生程度绝对不是什么小事情。甚至有人说,厕所的建设水平,可以反映一个国家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可事实情况却是,当英国建成世界上第一个抽水公厕时,紫禁城还不知道马桶为何物。虽然近些年来,我国许多城市的公厕建设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但是,一些城市似乎更热衷于用公共财政建一些豪华公厕、五星级公厕,而不是让广大市民更加方便。至于实现男女如厕平等,似乎是痴人说梦。
“占领男厕活动”,能够反映出女性群体在城市公厕建设方面的利益诉求,表达她们的呼声。如活动发起者李麦子所说,“表面上看,现在男女厕所1:1,是男女平等,但男女生理构造不同,如厕所花时间不一样,实际是不平等。”表现在日常生活之中,会出现许多男士等待女士如厕的情况。她们希望通过这次活动,引起政府和社会对男女厕位不均衡问题的重视,从而消除女性在公共场所如厕排队现象。
“占领男厕活动”的意义又远不止于此。“占领男厕活动”这种形式,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较为少见的一种民意表达方式。在笔者看来,这既能体现公民权利意识的提高,也能体现公众话语权平台的增多。因此,它不仅仅是一种行为艺术,而且是实实在在的有群体基础、有市民参与的群众活动。一方面,这种行为方式能够用社会需要的方式,在最大程度上代表民意,反映民声,另一方面,也能够起到吸引眼球、引起注意的社会效果。
眼下各地都在召开“两会”,全国“两会”也正在筹备之中。应该说,“两会”是一种能够释放公共诉求的很高的平台,公众的呼声与诉求都会反映在一个又一个提案或议案上。但是,在“两会”休会期间,公众诉求的表达方式与话语平台却比较逼仄狭窄。寻常百姓,很难通过自己的行为方式发出声音。有的时候,一些公共诉求如果无法得到释放和倾听,还容易产生信访事件、上访事件,出现偏激一些的行为,更是再所难免。这也构成了社会干群矛盾不断激化的一个原因。
对比而言,“占领男厕活动”这种行为方式显得进步许多。笔者希望,涉及公共利益的群体性诉求,都可以在保持一个度的前提之下,学一学“占领男厕活动”这种行为方式。
相关链接:
女大学生发起“占领男厕”运动 呼吁合理分厕位(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