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陕西省安康市汉滨区果园小学,每天进入教学区前,一至五年级千余名学生都要先过这一关——搜身,由值周学生检查是否有人带着零食或者小玩具。校长汪成建也站在学校门口。汪成建表示,出于教学环境和学生安全考虑,的确安排了学生值日制度,“搜身的说法不准确,就是为了让学生监督学生,不把与学习无关的东西带进校园。”
学生们张开双臂,主动接受搜身,包括每一个衣兜裤兜;如果越过关卡,蒙混过关,还可能被拉回来重要搜一遍;值班学生甚至还会搜一下学生们的书包……这便是安康市汉滨区果园小学的学生每天进入学校之前的情形。
类似的新闻是,2006年10月,阿富汗首都喀布尔教育主管部门决定,全市所有小学生进入校园前必须搜身,以防止恐怖分子对学校发动自杀式炸弹袭击,小学生每天在校门口排队接受搜身检查,教师、门卫不厌其烦地检查着这些女孩子的头巾和口袋。许多网友表示,进校要搜身,搞得有点像进入到了传说中的“战备状态”。但安康市汉滨区果园小学搜身的行为只是为了在学校禁绝玩具和零食。
谁也无法否认,玩具和零食对于学生们的学习是无益的。笔者做过两年教师,当时也非常强调让学生养成好的学习习惯,不让学生们在教室里玩足球、篮球,不让学生们在教室里吃零食。对于培养学生的专注力,继而营造好的学习环境,都是有好处的。但是,强制搜身却给我们一种教育被异化了的感觉。
这也让许多家长难以理解,玩具和零食并非危害性大的毒品,学校何以要用这种类似于暴力的形式来严查呢?当然了,学校有学校的说法,“让学生监督学生,不把学习无关的东西带进校园”的初衷也不坏,但是,搜身在事实上构成的强制性却无法否定,进校需搜身是在监督之名下的教育暴力。
最明显的感受是,高年级学生“搜身”低年级学生,会在学校中形成“不平等”的观念。在小学中,一到六年级学生之间的年龄差距是我国各教育阶段之中最大的。高年龄学生,难免会对低年级学生产生心理上的优越感,低年级学生难免会在高年级学生面前产生自卑感。而让四五年级的学生搜一至三年级学生的身,也会在无形之中强化这种“不平等”观念。
再者,现代教育理念之下,引导永远胜于强制,尤其是在身体方面,教育如果形成对学生们的强制,则就是一种暴力。被搜身的学生,可能就会产生一种“负罪感”,对于幼小的心灵来说,这会形成一种伤害。就像之前引起社会热议的“红校服”、“绿领巾”和“彩色作业本”等事件一样,或许学校的出发点无可厚非,但幼小的心灵还是经不过这样那样的打击。
搜身只是一种具体表现形式。根源在于,我们的教育并没有对教育受众既学生这一主体给予应有的尊重。以至于学校领导或老师每每产生什么“奇思妙想”,总会置学生们的感受于不顾。出现这样那样的教育暴力,再所难免。对于众多学生群体而言,这不免是种悲哀。
相关链接:
安康一小学孩子进校要被“搜身” 校长称是为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