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范:重重把关却仍是被动防御
昨日,作为主管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的政府部门,佛山市环保局告诉记者,为了把好第一道保护监控水源源头的质量关卡,目前,全市已建成11个水质自动监测站,能实时对全市主要江河水源地和跨界断面水质进行监控。从今年起,还将对饮用水源监测断面进行优化调整,水源监测工作从中心城区扩大到全市,饮用水源监测断面从14个增加到38个。
除了保护区内的水源监控,供水企业对在市内各大江河设置的取水口也进行了多级水质监测。
那么,饮用水历经重重检验,层层把关,能否截住受污染的水源?相关负责人分析,环保部门在流域的多重监测可以在第一时间发现污染源并进行预警,而供水企业若发现有“漏网”的污染水源,也会判断是否停止抽水。不过,那些被列入“杀手名单”的污染源却一直“潜伏”,它们一旦“出招”,脆弱的饮用水链条就极易摧毁。每次发现污染,水厂、市民只能以停水、断水来应对,非常被动。污染源犹如“忍者”,入侵时连影都看不到。
业内探因
农村成水源污染监管“灰色地带”
水质安全巡查毕竟是被动的,不能把影响降到最低,杜绝污染源头才是关键。“我们饮用的水和吃的食物都来自农村,农村环保问题已经越来越突出。”谈起本月18日高明养殖场污染影响1500人吃水问题,专门从事环保工作的市政协委员罗斌华感慨:现在环保监管的重点在工业园区,而农村地区环保意识淡薄,在环保管理和宣传上还是空白地带。
他举例说,佛山边远山地的农村就有把工业地区污泥用来施肥的做法,这些污泥中的重金属将对食品安全直接构成威胁,随着水源和作物进入并终身留在人体中。“只有农村具备了正确的环保意识导向,围绕排污问题出现在农村的利益链才能断裂并消除影响。”罗斌华分析说,珠三角地区农村靠近水源地,以往村建的水塘兼有防火、自净化处理生活用水的功能,但随着农村人口密度不断增大,水塘自净化能力已远远不能满足需求,各种人畜污水将影响水源水质。
罗斌华建议,现在建设生态示范村应该与环保结合起来,通过在重点水源地排查污染源来绘制出水源地污染企业地图,将之公之于众,让全社会参与监管。
部门行动
建设第二水源 启动联网供水
佛山位于珠三角腹地,西、北江贯穿其中,河流纵横交错,居民主要以江河地表水作为饮用水源,也就是俗称的“过境水”。然而,由于历史客观原因,目前全市超过80%的取水水源都依赖于北江,倘若北江上游发生重污染事件,后果不堪设想。
“接下来将均衡两江的取水资源,对水厂的布局做合理的调整,让西、北江双水源供水、互为备用,发生突发事件可随时应急调用。”市水务局的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西江第二水源的首期工程第一阶段已经建成通水,日后可覆盖三水、南海、禅城等区域。
另外,各区的水厂正在做区内以及跨区管网的互通工程,以便有突发事件时启动联网供水,将居民用水的影响降到最低。“日前高明合水自来水厂水源受到污染,已经同时启动了杨梅和高明水厂联网供水,加大供水量和压力。”相关负责人说。
根据《佛山市水务发展十二五规划》,相关部门将对饮用水源保护区内的排污口进行关闭和整治,控制入河污染物总量;对流动源实施排污规范化整治。并加强环保、海事、水务监管力度,打击非法排污行为。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