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2年尼克松访华的亲历者不少已经亡故,依然健在的大多则已退休,远离了中美关系的舞台。如果说,有人40年如一日始终活跃在两国外交的最前沿,那么白莉娟(JanBerris)是其中当之无愧的一位——1972年,她参与了美中两国关系的最初解冻;2012年,她代表美国对华友好团体热情接待了中国国家副主席习近平的来访。
美中关系全国委员会副会长白莉娟被誉为美中关系的“活百科全书”,迄今她已在那工作了40个年头,对中国进行过100多次访问。日前,白莉娟在纽约办公室接受了本报记者专访,讲述她眼中的中美关系破冰的故事。
1971年7月15日,美国总统尼克松发表全国电视讲话,宣布了一条震惊世界的消息:他将于1972年5月前的适当时间访问中国。消息一宣布,美国新闻界就沸腾了,就连媒体经理、老板们,也纷纷冒充灯光师、工程师,混入随尼克松出访的记者队伍。
白莉娟任职的美中关系全国委员会当时已成立5年,成为首先在美国介绍、讨论和研究中国的民间机构。白莉娟说:“我们做了两件事帮助美国媒体了解中国。第一件事是,在尼克松访华前两三周,我们在华盛顿租下一个会场,邀请了所有即将前往中国的美国媒体,对他们进行中国问题‘扫盲’。”白莉娟坦言,当时她对中国的了解也非常有限。她说:“美国有人在1949年前去过中国,但是在政界、学术界,没有人访问过新中国。不过,我们比媒体了解的还是多一些。我们有研究中国问题的专家,他们与去过新中国的加拿大人有过接触,他们也采访过一些来自中国内地的香港人。”
参加中国问题“扫盲”班的记者有150名左右。白莉娟和另外两名中国问题专家将记者两三个分为一组,向他们讲解中国礼仪、中国文化、在中国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白莉娟说:“我们用了整整三天,向美国记者介绍中国。”
第二件事是,在尼克松一行启程访华之后,“我们告诉所有随行记者以及他们在后方的编辑,如果你们有任何关于中国的问题,可以随时给我们打电话,我们将派专人24小时值班。”
尼克松在华期间,中美商定今后一段时间的外交往来通过美中关系全国委员会等机构进行。
1972年4月,白莉娟所在的美中关系全国委员会和美国乒乓球协会共同邀请并筹办中国乒乓球代表团访美。白莉娟参加了接待工作,陪同中国乒乓球代表队访问了美国7座城市。
但是,当时冷战尚未结束,对于社会主义、对于中国的偏见在美国社会依然存在,中国乒乓球代表团遇到了一些抗议。在马里兰大学体育馆的一场比赛则颇为戏剧化。白莉娟说:“在球场的一侧,是来自台湾‘大使馆’的200名观众。他们向中国队员大叫‘叛逃、叛逃……’。在球场的另一侧,是一些来自马里兰大学反战的左翼青年。当天,尼克松总统的女儿翠西亚·尼克松代表他的父亲在现场观看比赛。当时,越南战争仍在进行,就在比赛前一天,尼克松刚刚下令轰炸了越南海防港。因此,现场的左翼青年们边跺脚边喊‘翠西亚看乒乓,尼克松炸海防。翠西亚看乒乓,尼克松炸海防……’”整个体育馆顿时吵作一团。“我当时的工作是陪同报分员,告诉他怎么读中国运动员名字。我对报分员说,大声报分,把他们的声音压下去。”白莉娟回忆道。尽管有这些小插曲,中国乒乓球队的访美还是很成功的。
继乒乓外交,白莉娟和美中关系全国委员会在中美交流上续写历史,他们一次又一次地创造“第一”:中国杂技团第一次访美、中国排球队第一次访美、中国记者团第一次访美……40年了,满头银发的白莉娟仍然活跃在中美交流的最前沿。(宰飞)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