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偿献血,对于大家来说并不陌生,连续献血16载却不常见。从1996年开始第一次献血后,她每年都会参加无偿献血,献血总量达5000多毫升。按照救活一个病人需要800毫升血量计算,她所献的血可以救活6个人。
她,就是来自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宁夏分行的业务经理耿志凤。她还有另一个身份,宁夏稀有血型志愿队队长。“今年8月她就55岁了,只剩最后一次献血的机会。如果没有年龄限制,我能一直坚持下去。”
最初,耿志凤献血的事情身边很少有人知晓,她也从来不向人们说起。但抽屉里的《无偿献血证》,却记录着她无偿献血的历程。1996年,200毫升。“第一次献血是在工会大厦楼下的献血车上进行的。那是1996年,去参加同事的婚礼,尔后的6年多时间都在街头的流动车里献血。”说到献血,耿志凤很轻松地说。当问起献血的初衷,她很坦然:“我没想什么,也不想让别人知道,我只是做了一件我应该做的事,尽了一个市民的义务。”
从第一次献血后,耿志凤每到规定时间,都会走上街头的献血车,挽起袖子。“刚开始没敢和家里人说,老妈和丈夫都反对。在他们看来,人攒那点血多不容易,自己从小身体就不好,肯定影响身体。”家人对无偿献血知识知之甚少,甚至还存在误解和恐惧心理。为了打消家人的疑虑,耿志凤开始将自己掌握的无偿献血知识和家人一起分享。在她的影响下,儿子、同事和亲戚都加入到无偿献血的队伍中。
“2003年接到宁夏血液中心的电话,居然说我是RH阴性A型血,也就是大家说的熊猫血。”耿志凤说,当听到自己是熊猫血时,又喜又忧。喜的是自己居然是稀有血型,献出的血更有意义。而担忧的是,如果自己有了事,万一没人救了怎么办?
“知道自己是稀有血型后,按照血液中心的交代,我就没法去献血车上献血,因为要把血留给最需要的人,每次有需要时就去血液中心献血。”耿志凤说。
随后,宁夏血液中心成立了宁夏稀有血型志愿服务队,耿志凤加入其中。“大家推荐我为队长,我也感到压力很大。每次接到血液中心的电话需要献血时,都很紧张,一想又有人需要血了,我就要在第一时间赶去献血救人。”在血液中心工作人员眼里,耿志凤是一位非常热心的人,只要自己的血型匹配,条件允许,接到电话都会义无反顾地献血。
献出自己的鲜血,托起生命的希望,这就是耿志凤无偿献血的目的。身边人也劝说她,叫她“适可而止”,但她一想到病床上还有更多的人需要帮助,就怎么也放不下这种牵挂。“虽然我年龄到了,以后不能再献血了,但我会一直协助其他志愿者做好稀有血型的无偿献血工作。”耿志凤说。
相关链接:
献血纪念成年礼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