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在参观展览。 记者 黄一冰 摄
海口网3月7日消息(记者 湘竹)6日上午,由省文体厅主办,海南省博物馆和广西自然博物馆承办的《生命的印迹———史前地球生物展》在省博物馆展出。展览共展出100件生物化石标本,这些生物化石标本是首次在海南展出,以揭秘化石形成的奥秘、认识远古世界为主题。
此次化石展览按时间先后顺序展出了地球和生命形成的46亿年前至700—500万年前的具有代表性的化石100件。其中有代表性的化石有:天宇蜥、孔子鸟、恐龙胚胎化石、广西第一龙的下颌骨、白鳍豚牙齿等二级文物18件。还有三叶虫化石、海百合化石及中华盗龙和巧龙两个完整化石。
从微生物到恐龙、鸟类到人类等,展出的每一件化石展示历史和生命的足印,似乎在向每一位参观者诉说地球经历的漫长历史及其发生的各种变化,展现了地球上曾经发生过而现在却消失得无影无踪的真实生命演化史。
海百合。记者 黄一冰 摄
最古老海洋动物——海百合
记者在展厅看到形状十分漂亮的海百合化石,如今依然栩栩如生,如同画家笔下绽放的百合花。它是地球上最古老的动物之一,已经生存了5亿年,能成为完整化石存世极其稀少,具有较高的科研价值和考古价值。
据省博专家介绍,这些珍贵的海百合化石在地下沉睡了两三亿年,应该是史上最早的生物。它是生长在海洋里的一种棘皮动物,与海参、海胆等属于一类,是无脊椎动物中较高等级,由于形态酷似盛开的百合花,除了有开放的花蕾,还有挺拔的根茎,于是人们就给它起了一个非常贴切的名字———海百合。在2.3亿年前,海洋里到处都生长着海百合,由于海百合对环境要求非常苛刻,如今,人们只能在深海里见到它们美丽的身影了。
展出的海百合化石比较完整,非常珍贵。记者看到原本附着在海底生长的海百合,却依附在一块木头上。专家推测说,海百合是要借助树木在海里漂浮的力量,从而扩大摄取食物的范围,说明海百合是一种非常聪明的动物。
三叶虫。记者 黄一冰 摄
最早节肢动物——三叶虫
据省博物馆有关专家介绍,此次展出的三叶虫化石首次出现于5.45亿年前。三叶虫是最早的节肢动物之一,占全部寒武纪岩层中化石的三分之一,它也是较早演化出外部骨骼的部分动物之一。
三叶虫是最有代表性的远古动物,属海生无脊椎动物,主要营底栖生活,也有部分在泥沙中生活和漂浮生活,在距今5.6亿年前的寒武纪就出现,5亿—4.3亿年前发展到高峰,至2.4亿年前的二迭纪完全灭绝,前后在地球上生存了3.2亿多年,是一类生命力极强的生物。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三叶虫演化出繁多的种类,我国已发现1000多种,有的长达70厘米,有的只有2毫米。因虫体背部为几丁质甲壳组成,易于保存为化石,又因背甲被两背沟纵为轴部,和左右对称两肋叶,故称三叶虫。自前至后可分为头、胸、尾三部分,该虫能终生阶段性脱壳,所以常见于头甲及尾甲分散保存为化石。
恐龙胚胎(白垩纪晚期)。记者 黄一冰 摄
恐龙化石胚胎清晰可见
在展览柜里,恐龙胚胎的化石标本吸引众多观众的目光,肉眼看不见的胚胎组织在高科技设备下可清晰看见。红褐色的恐龙蛋也充满了神秘色彩。
据省博专家介绍,此次展出的恐龙胚胎化石珍贵在于,它是文物专家在破碎的恐龙蛋化石里找到的胚胎。
据介绍,恐龙胚胎对研究恐龙的生长发育过程具有重要价值。之前,人们已经找到了处于各个生长阶段的恐龙骨架化石,现在有了胚胎化石,科学家就可以对十几厘米长的新生恐龙和十几米长的成年恐龙之间的差异进行比较,更完整地研究恐龙的生长发育过程。某些兽脚类恐龙胚胎的研究还将对进一步理解鸟类的起源与演化过程具有重要意义。
耳材海口虾。记者 黄一冰 摄
菊石(白垩纪)。记者 黄一冰 摄
郁江原白鳍豚(第三纪)。记者 黄一冰 摄
中间型始莱得利基虫。记者 黄一冰 摄
相关链接
海南省博物馆春节免费开放基本陈列 打造亲子社教活动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