骑楼整治要以文化为基石 集多方之力
香港建筑师王宁光自从创作第一幅中山路上骑楼建筑的素描画后,“骑楼情结”便一发不可收拾。他告诉记者,骑楼不是单纯的建筑,她是有生命的,是一个文化载体,不能单纯从建筑层次来研究它,也要从文化层次来剖析。他建议,骑楼整治后要有大广场,大广场是人流的积攒中心,也要挖掘每栋骑楼的历史故事,通过作品、影视剧发扬出来,并进行外旧内新的处理,也就是外面要修旧如旧,而里面设施要现代化,才能留住游客和人气。
梧州学院社科联主席毛廷贵谈及梧州骑楼发展经验时说,梧州骑楼的发展得到了广西区政府、梧州市政府的大力支持。要把骑楼文化产业当做事业来做,在政府的主导下,充分挖掘当地的特色文化。梧州历史文化研究会会长陈金源也说道,骑楼的开发改造离不开政府的支持和企业的参与,梧州骑楼开发前政府对骑楼街区进行功能分区,开发后的业态则按照分区进行调整,“骑楼古建筑很多设施都不能满足现代生活的需要,较为落后,这是改造时需要考虑的因素”。
厦门闽南文化研究会会长陈耕则表示,厦门的骑楼文化源自台湾,海口的骑楼文化源自东南亚,一个城市没有经济实力,不攻自破,没有文化,也不攻自破,所以文化是基石。汤国华说,如今,政府重视起来,广州部分骑楼得到较好的保护,这与民间的力量分不开,尤其是网络上保护骑楼的呼声发挥了很大作用。骑楼整治一定要宣传好,只有这样,骑楼才能重放光彩。没有经济基础做支撑,没有政府保护政策去维持,再宝贵的文化也只能走向不可逆转的衰亡。
亮点建议:
海口骑楼文化研究会副秘书长马良:先开辟出一块原生态骑楼,在保留其历史基本样貌的前提下,“高起点”进行现代化业态的转变,引入“下南洋1930”、“闯海人1988”等主题文化会馆,辅以极具海口文化特色的商铺(黎锦、画廊、工艺品等),利用多种手段展现海口近现代多姿多彩的历史文化,关键在于“保护性开发”。
高级设计师、海南大学副教授谭晓东:组织专业技术队伍到各地区搜集、考证骑楼,将资料整理编印成书,对重要的骑楼建立档案,建立起全面反映海南骑楼基本面貌的档案资料数据库和完备的骑楼保护制度和体系,在全社会形成骑楼的保护环境,并建立一批骑楼保护工作的有效载体,如骑楼艺术资料馆、骑楼艺术研究机构、在学校开设骑楼欣赏课程,吸引社会大众的参与。
海南省政府原副秘书长郭绍明:海口骑楼曾经是交通便捷、商贸活动相当发达的城市中心区。保护骑楼不仅仅是保护骑楼的建筑形式,更重要的是尽量恢复骑楼当年曾经有过的生机,让她在今天的现代化建设中继续发挥独特的作用,骑楼要有活力,必须增加骑楼的人气,并借鉴国内外经验,这样可以少走弯路。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