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比例在世界走低
全国妇联妇女研究所曾就《2010年国际妇女参政主要状况》做为研究报告提交给全国妇联。报告显示,截至2010年1月1日,中国政府部门26名正部长中仅3名女性,占11.5%,在此项排序中,中国位于世界第61名。
报告还显示,1997年至2011年间,中国女性在人民代表大会中的比例,与其他国家女性在议会中的位置相比,从世界第16位跌至第55位。杜洁说,这主要是因世界各国议会中的女性比例逐年上升,中国则提高不大。
杜洁说,女性参政已成为国家政治文明的标志之一。当女性官员占到一定比例时,社会管理才会渗透一些女性特点,如平和、和谐。截至2010年1月,有30个国家的女部长比例达到或超过30%。
女性天生体贴关怀,更有亲和力,“她们更喜欢和下属讨论,而不是简单地发号施令”。相比男性,女性更有耐心、平稳、关注细节,这些特点使女性在服务型政府中具备天然优势。杜洁介绍,北欧一些国家,事实上已形成了服务型政府。
杜洁认为,中国现有女性官员的比例,已无法代表中国妇女的整体发展水平。可以说,在中国官员的形象上,缺少了女性这一环。
【原因】
受限政治文化
造成女性官员比例较低的原因,杜洁与冯媛均认为中国的政治文化为主要影响因素,“女强人”角色受到男权主义社会的本能排斥。
在中国,女性从政的社会成本比男性高,在努力程度、家庭、生育、退休、社会评价上都会付出更多。
此外,男性60岁、女性55岁退休的制度,也客观上使女官员在年富力强时就失去了机会。而一些中国官场亚文化,如喝酒等,也使女性很难融入。
“关键在于一些文化中的思维限制。”杜洁举例,2001年的一项研究发现,社会文化观念对女性领导的偏见很严重。比如,在报道女部长时,会强调贤妻良母孝媳,而报道男部长时并不描写贤夫良父孝儿。在有些新闻报道中,男性官员三过家门而不入会被赞扬,而报道优秀女官员就是工作再忙都回家做饭。
“这实际上是对女性官员带有歧视的双重标准。”杜洁说。
女官员的“家庭背景”是政界难以回避的问题。吴仪在谈到自己的生活时曾说,“我不是独身主义者,只是生活没有赋予我这个机会。”
杜洁评价,女性的强项亲和力,在现有政治文化中也通常处于相对不重要位置,“女官员像男人那样执政,被视为‘狂妄’,而展现温柔和亲和,又被视为‘软弱’,逼得女官员左右为难。”
【改变】
同等条件“女士优先”
事实上,中国曾数次出台政策,增加女性干部在各级政府、机构中的比例。
1990年,中组部、全国妇联发布联合通知,要求在五年内解决县、乡两级领导班子无女干部的问题。
2001年,中组部发布《意见》,要求5年内在省、市级党政、人大、政协四套领导班子各配1名以上女干部,县级党政领导班子要配1名以上女干部,增加地市级以上党和国家机关中年轻厅局级、处级女干部在同级干部中的数量。
女性问题观察员冯媛介绍,到现在,四套班子都有一定比例的女性官员。不过她担心,女性配职比例,一定程度上可能成为女性参政比例上限。
杜洁对此持积极态度。她说,如果没有提出比例的要求,很多地方在女性参政的组织培养上会更消极,“当然,也有一些省份在推动女性参政,这主要取决于地方主要官员对女性干部的态度”。
2006年8月,中组部召开全国培养选拔女干部、发展女党员工作座谈会,时任中组部部长的贺国强强调,同等条件下优先选拔任用女干部。
中国也在持续开展对女官员的执政能力的培训。2011年5月,由中组部、全国妇联、国家行政学院共同举办的第二期“发展中的女性领导者高级研究班”开班,学员为中央、地方的省部级和厅局级女领导干部和国有骨干企业女性领导人。
中组部发布的《意见》中曾提出,“重视从国有企业、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选拔女干部”,“要注意把那些年纪较轻、知识层次较高、发展潜力较大的女干部选拔上来”。
杜洁透露,一个全国妇联旗下的课题组正在对中国女性政治、知识精英,以及女性村官领域开展课题研究。一些数据显示,在当今中国高校,女性精英的比例远远高于现在党政部门的比例。
杜洁认为,拥有政治经济学博士学位的李斌当选省长,是一个良好的征兆。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